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全臣:男,1957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设专业,1982-1988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矿山建设工程工学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矿山建设工程学科的首届博士生。先后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建研究室主任、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总支书记,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纪委副书记、监察审计处长,中国煤炭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矿井建设工程理论与技术、工程控制爆破理论与技术、地下工程结构及其稳定性。先后承担了煤炭科学基金、煤炭部一般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3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编著岩石爆破测试原理与技术和矿山建设工程及安全施工技术两本书,主编了煤矿爆破实用手册,参加编写了城市地下工程。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1994 年被评为中国矿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6 年被煤炭部教育司列为煤炭系统跨世纪后备人才;1996-1998 年公派出国参与矿山建设国际工程管理;1998 年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 000 年 获 教 育部 高 校 骨 干 教 师 资 助 计 划 项 目 , 2008 年 获政 府 特 殊 津 贴 。杨仁树:男,汉族,1963 年生,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建设工程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主要从事:矿山建设、岩土工程、工程爆破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先后完成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煤炭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及横向项目共 50 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其中 SCI、EI、ISTP 三大检索论文 30 多篇),出版专著、教材 2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2 项。1994 年获中国科技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琦优秀青年科技奖”,同年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 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1997 年获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同年被确定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层次)”;1998 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同年被确定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 年荣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2003 年被评为“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奖”。近三年主要科研项目:1. 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2007AA06Z131):露天矿安全高效爆破与监测技术及数字化动态设计系统,2007-2010;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3B04):千米深井基岩 5m 深孔控制爆破技术研究,2007-2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4025):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基础,2012-20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4109):深井围岩动态荷载下诱发冲击灾害演化机理,2009-2011;5.青岛地下铁道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钻爆法快速施工及振动控制技术研究,2009-2012;6.在邢台、峰峰、汾西、霍州、新汶、郑州等煤矿企业开展煤矿巷道机械化高效掘进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2008-2013。http:/yjs.cumtb.edu.cn/Item/53.aspx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6 人)龙志飞、宫伟力、金科学、 武建勋、 孙 强、 赵立志 冯 忱、 李德建、 陈寿峰、 张卫民万元林、 王 丛、 毛灵涛、 赵毅鑫、彭瑞东、 陈新、 郑利军、 王丹、郭志彪、吴丽丽、郭东明、张曦沐汪学清岳中文祝捷刘春梅龙志飞:1957 年 12 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学报编委。 1993 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科研合作一年,1997.11-1998.5 和 1998.12-1999.4 两次赴香港大学开展科研合作。主要从事板壳理论、网架工程和有限元等方面的研究。拓宽了有限元离散理论,创立了周协调和 semiLoof 型等广义协调元新模式和新理论;利用广义协调构造法建立了新型薄壳单元,克服了传统壳元有时出现刚阵奇异的障碍;针对板壳有限元剪切闭锁问题,提出了厚板剪应变场新模式,构造出一批新型厚薄板通用元;提出了四边形面积坐标理论、构造出一批采用四边形面积坐标新型单元;提出了建立含孔平面单元新思路和新方案,为含有缺陷材料的有限元计算提供了高效单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煤炭科技基金等九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教材四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4 篇、EI 收录 26 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3 项,其中 2002 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排名第二)。1997 年成为江苏省“333 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宫伟力:男,1955 年生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流体力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1995-1999 于北京科技大学车资源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参加了 973 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以及横向课题多项。 ,发表论文包括:SCI检索论文 2 篇,EI 检索论文 9 篇,ISTP 检索论文 1 篇,核心期刊 15 篇,一般期刊及会议论文20 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自激振动式水射流粉碎机) ;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磨料水射流切割顶板锚索锚具技术与配套装备研发) ;2010 年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贡献奖” 。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包括:(1)高压水射流切割与粉碎技术。 (2)湍流统计理论,致力于针对湍流中流场谱空间特征尺度、物理空间流动特征、以及湍流时间发展过程辨识与规律进行研究。 (3)致力于现代测试微细观测试技术(CT、SEM 等) ;在煤岩吸附/解吸过程 CT 图像分析、煤岩的微细观结构可视化及精细描述及损伤描述。 (4)红外岩石力学的研究。 (5)致力于非线性力学方法的研究,包括混沌理论、小波分析、谱分析理论、统计力学原理等在岩石力学与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金科学:男,博士、 副教授。95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97 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岩土工程和爆破工程的研究,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和爆破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为“智能建筑”和岩土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孙强:1962 年 6 月生,党员,博士、副教授,力建学院土木系土木工程实验室主任。1983 年本科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矿山建设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矿务局工作,1986 年调入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作。1997 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2004 年转为副教授.,2006 年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爆破工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工程测试与结构检验三门本科课程,参与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校科研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科研论文 10 余篇.。作为硕士生导师主要招收岩土工程与工程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谢和平教授,1956 年 1 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党员。1978-1987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专业读本科、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北京校区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院士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 学术带头人,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委员。兼任力学学报 、 岩土工程学报等 10 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谢和平院士长期致力于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 80 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矿山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矿山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 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矿山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谢和平院士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 、 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 3 本中英文专著、200 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 SCI 收录 33篇、引用 300 余次,EI 收录 49 篇,CSCD 和 CSTPC 引用 346 次。他的科研成果 1995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 项,199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200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5 项(均为第一获奖人) 。他先后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 16 名。并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1991 年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1992.10-1993.8 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1994 年和 1996 年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93、1997 和 1999 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谢和平院士先后获得多项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990 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1991 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3 年获首届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 ,为全国 6 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4 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 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 年又成为首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资助的专家。1996 年进入国家七部委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997 年成为江苏省 333 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称号,2001 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02 年成为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 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安里千:1947 年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 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道桥系, 1975 年至 1980 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道桥系任桥梁专业教师, 1980 年至 1987年在中国矿大北京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及担任教学工作。随后担任中国矿大北京研究生部教务处处长, 北京研究生部副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现为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现代光测理论与应用, 红外检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图像处理与分析,岩体力学与采矿工程, 流体力学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光弹性测试、云纹法测试、激光应用以及图形图象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有关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主持完成了“霍英东教育基金” 、 “博士点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煤炭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 曾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 “全国煤炭院校优秀教师” 、 “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 12 项荣誉称号, 1992 获年度政府特殊津贴, 同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