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栏山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份月考(历史卷)第I卷(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变化有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A. B. C. D. 【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和大转型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教育上私学出现,. 符合题意,选择D正确。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A. 汉设立中朝B. 唐设节度使C. 宋设枢密院D. 清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宋代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故C正确;A属于分割宰相行政权;B属于地方制度;清朝时期没有丞相,故D错误。3.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答案为C项。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A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B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D项。点睛: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加强监察机制的表现。4.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 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 审核裁定,送经 画敕后,再须送由 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是A. 中书省皇帝门下省B.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D. 门下省皇帝尚书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中书省掌管审议、尚书省掌管执行,所以是中书省,是门下省,而画敕是皇帝的权力,故本题选A。5.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序号描述出处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汉书百官公卿表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宋史职官七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明神宗实录卷五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 丞相三司使军机大臣B. 丞相转运使枢密使C. 御史大夫转运使内阁大学士D. 御史大夫通判内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职官制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为汉代官职,“受公卿奏事,举劾(劾:揭发)按章”反映其职权为监察百官和接受大臣的奏章,故为御史大夫;为宋代官职,“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悉条以上达”反映其职权在于掌管地方财政并将地方的财政收入运送中央,应为转运使;为明朝官职,“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反映其性质仅为皇帝的内侍官员,只掌握票拟权,不同于宰相的中央一级行政官员,应为内阁大学士;综上所述,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C。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 宋神宗在任用王安石变法C. 明太祖在设置内阁D. 康熙帝在设军机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是西安,是洛阳,是南京,是北京。汉武帝在都城长安(今西安)颁布推恩令,A正确;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神宗在开封任用王安石变法,是洛阳,错误,B错误;明成祖在设置内阁,C错误;雍正帝在设军机处,D错误。故选A。7. 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丙对,丁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并非秦朝始创,故乙同学观点错;殿阁大学士的设立并没有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明成祖时期殿阁大学士入主文渊阁,内阁成立,丁同学观点错。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的出现8.下图是中国先秦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示意图,其中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所对应的图中序号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鲁国于公元前594年进行初税亩改革,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故答案为C项。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导致私田增多,排除A项;周王室衰微,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井田制开始崩溃,排除B项;战国时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9.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 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且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与唐宋时期史实不符故A 选项错误;材料和图表中并没有体现出地理方位信息,故B选项错误;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选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意不符,故D选项错误。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描述与此相符的是A. 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B. 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C. 风云独享三百年,信义生得晋商人D. 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出现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反映出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限制,故正确;B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反映出唐代贸易的繁荣,故错误;C项反映的是明代的商业情况,故错误;D项反映的是清代的对外贸易情况,故错误。11.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反映了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时间是在明后期。“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反映明清时期市镇的发展。“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反映唐代商业的交易时间受到严格的限制。故以上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故BCD排除,A项正确。12.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B.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 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 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王祯的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说明该书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故答案为A项。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重农抑商”思想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3.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实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故D错误。故选A。14.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答案】D【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材料“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碍中国近代化,D正确。15.明初晋商借明朝统治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之机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获得商业特权,并通过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坚持以义制利B. 政府重视商业C. 为封建政府服务D. 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晋商与明清政府关系密切,通过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起发展,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晋商诚信经营,以义制利,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重视商业,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商品经济繁荣,故D错误。故选C。16.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