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祝考试顺利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和合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通常以纹、谐音以及文字来表示。如图7,利用“猴”同“侯”同音,“枫”同“封”同音,以示寓意。“封侯挂印”反映了 A. 中国人表达情意委婉含蓄的特点B.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C. 追求身居髙位,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D. 中国古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中的封侯挂印,意即古时帝王赐爵授印予臣下,隐喻高升之意;枫叶寓意为“高洁”,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封侯挂印”的寓意,排除;西周分封诸侯主要依据血缘,而“封侯挂印”寄托着普通人的愿望,因此这一吉祥画不是反映西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点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是中国人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心理反映。它通常应用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形象,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凝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封侯挂印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解答本题应当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等内容。2.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A. 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B. 皇帝惟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C. 宦官干预朝政的制度化、合法化D. 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君主专制下皇权扩大,因此宦官依靠皇帝的信任掌握较大的权力,形成宦官专权。故答案为D项。A、B项说法绝对,排除;宦官干预朝政是“合谋”的结果,不是制度化、合法化的权力,排除C项。【点睛】东汉后期,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势单力孤,所能依靠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宦官依靠皇帝掌握大权,其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3.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唐(天宝元年,742年)493万257万34.3宋(元丰三年,1080年)459万830万64.4明(隆庆六年,1572年)344万650万65.4表呈现的史实表明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北宋末年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只是导致南方人口增多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南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土地兼并情况,排除D项。4.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 人地矛盾突出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 运税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使人口迅猛增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这一时期救荒赈灾类农书数量有所增加。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书的态度,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是指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材料中农学发展的特点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农学发达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5.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项。【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一些政体设计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因人设法”得不偿失。6.1927年8月,毛泽东曾对瞿秋白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这表明A. 第一次国共合作处在破裂的边缘B. 革命重心转移促进了红色政权巩固C. 毛泽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 毛泽东倾向于农村开展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可以看出,与当时党内占主流的“城市中心论”不同,毛泽东倾向于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故答案为D项。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红色政权尚未建立,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尚未建立,毛泽东还没有找到中国式革命道路,排除C项。7.1937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A. 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B. 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C. 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D. 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答案】C【解析】【详解】蒋百里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即发动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故答案为C项。材料是从中国抗战角度探讨可行的办法,不是为日本出谋划策,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来看,日本速战速决战略对中国没有威胁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蒋百里的这一预见进行评价,排除D项。8.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A. 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B. 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C. 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D. 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答案】A【解析】【详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与美日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吸引了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与外国资本扩张不同,排除C项;吸引外资有助于中国经济建设,但“严重依赖于外国”说法错误,排除D项。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A. 人文精神缺失B. 城邦财富外流C. 公民意识崩塌D. 贫富分化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无论富人、穷人,均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从维护城邦利益出发,说明雅典原来的城邦集体利益至上的公民意识已经崩塌。故答案为C项。这一变化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城邦财富外流,排除B项;材料的侧重点不在于贫富分化,而是公民对城邦的态度,排除D项。【点睛】公民的集体意识是随着城邦的形成和发展而得以巩固和加强的,其内容包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任何一位公民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城邦(公民集体)的需要,以城邦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但从材料信息来看,随着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渐兴,雅典城邦危机不断加深,公民的集体意识日益淡漠。10.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 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 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 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 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答案】A【解析】【详解】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来看,材料信息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排除D项。11.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 宪政制度的完善B. 征税程序严格化C. 否定了议会至上D. 税收立法民主化【答案】A【解析】【详解】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12.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进入一个生活富足的时代,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行的理想生活是:男人到市区工作,女人则在郊区的房子里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任何试图跨越这个理想边界的想法,就常常理解为反常或共产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