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1 中华文化的特征、理解汉字和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 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重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难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学法:比较法 归纳法自学自测案自学(见同步训练)知识背景1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征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自测(前后衔接)1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地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汉字和姓氏以及启迪中华民族的元典文化均起源并繁盛于此。可以说,中原地区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告诉我们,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坚持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对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史A B C D3.汉学家叶尔马科夫说过:“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如果用一个文化主题概括叶尔马科夫的话,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D辉煌灿烂,魅力无穷自测(新授)1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穿屦或履。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开始出现各种鞋履。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深受老百姓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鞋厂的开办使布鞋进入鼎盛时期。这表明中华文化既源远流长又一脉相承布鞋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 B. C. D.2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均记载了长白山的内容,印证了长白山文化的悠久性,进而举证了长白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表明A.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B.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C.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D.自然美景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3在某小学开学仪式上,全校500名小学生齐颂论语,历经几千年,和谐仁爱已经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千载传承。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所传播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自研自悟案材料: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喜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1阅读材料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12分)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思考,汉子书写大会的意义(12分)自练自提案自练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 B C D2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 )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A B C D3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自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