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1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2.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这反映了()。A封建土地等级森严,全部由国家册封 B封建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是分离的C受到国家册封的千户侯拥有广袤土地 D封建土地所有权与政治权利关系密切3下表是中国各个朝代的城市化率,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1893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7.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A战国西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率的提高 B唐朝城市化率的上升是因为“草市”的大量出现 C南宋时期我国城市化率最高是由于商业的空前繁荣 D清朝时期城市化率的急剧下降是闭关锁国政策所致4、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私营手工业 A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5.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年 27 次/年531 次/年185 次/年199 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D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8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 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9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1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12 下图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分布状况图,造成此种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13、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 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 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C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D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14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 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15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云、贵、川、陕、甘、宁、青等省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集中了工业与科研力量 B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工业布局 C使新中国可以对抗美苏威胁 D促进了消费品的生产16、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央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C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 D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7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A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18、1992年11月,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针织企业重庆针织总厂,连续6年亏损后,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成为大型国企破产第一家。此举说明了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C国企破产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D私营经济冲击了国有经济19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C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20“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C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D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 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材料二: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 (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1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10分)22、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 陌生人都不敢见呢。”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23、改革(20分)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