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三中(六中校区)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案12考试说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知识归纳一、新政协的召开1、形成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2、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949年10月1日 北京2、意义国内:开启中华民族发展新纪元;推翻帝、封、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封建专制统治;标志半殖半封社会结束,走上独立、统一道路,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时期。国际:继十月革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完善:1982年十二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意义: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基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特点: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评价: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标志;结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建立:1949共同纲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承认新时期: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原则4、“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刘少奇冤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十年未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也未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5、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案;2000年形成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加强: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和会组织法四、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2、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的,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共识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新发展:2005年连战和平之旅拓展与探究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它与中共领导下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新型民主政治体系的框架。表解: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政党。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是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3)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4)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例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A. B. C. D.例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3、“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应该如何评价?提出:(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2)1979年邓小平访美讲话提出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3)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建议国共和谈。(4)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上坚持原则,同时在具体措施和政策上又充分照顾到台、港、澳地区的现实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例1】“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例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巩固与测评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A开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在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列对此方针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政党关系 B有利于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构建C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D表现中共主张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6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7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8“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