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单元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B被尊称为“亚圣”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缓和阶级矛盾,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答案:A2“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B主张以“法”治国C提出天与人“不相胜”D被尊称为“亚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仁”的学说是孔子提出;以“法”治国是韩非子的主张,C是庄子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3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解析:解答本题要掌握两点,一是三人都是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都不会偏离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二是要正确理解儒家的内涵。B是孔子的教育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主张,他主张礼法并施。答案:A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推崇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解析: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答案:A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墨家思想的掌握。A项是儒家思想,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答案:D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段言论反映的是()A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C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象看待自己的身体一样,体现的是墨子的“兼爱”思想。答案:D7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之一,就是出现了私人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条件。答案:D8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相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解析:本题考查庄子对自然的态度,他提出“人必须顺从自然”,体现了朴素的和谐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A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以法为教”强调了法家思想的重要地位。答案:D10孙膑名言:“知道,胜。”“不知道,不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道”即客观规律强调战争中要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该句名言出自孙子兵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依孙膑名言可判断正确,并由此可推知也正确;“道”指“客观规律”,不是“形势”,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1)这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材料二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2)上述材料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材料三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3)材料中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材料四“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4)材料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解与掌握。第(1)问,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行仁政”,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知该思想家是荀子。第(2)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代表的是下层群众的心声。第(3)问,材料反映了道家的“齐物”观点。第(4)问,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即可回答其主张。答案:(1)思想家:孟子;荀子。主张:“仁政”;“天行有常”。(2)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3)“齐物”的观点。(4)法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 4 -用心 爱心 专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