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工程力学大作业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 完整答案附后 ) 年 月 日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a) (b) (c)(d)2、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3、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4、5、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和支杆BC所受的力。6、图示为一拔桩装置。在木桩的点A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在绳的点B系另一绳BE,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然后在绳的点D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段水平,AB段铅直;DE段与水平线、CB段与铅直线成等角=0.1rad(弧度)(当很小时,tan)。如向下的拉力F=800N,求绳AB作用于桩上的拉力。7、在四连杆机构ABCD的铰链B和C上分别作用有力F1和F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求平衡时力F1和F2的大小间的关系。8、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两三种情况下,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a) (b)9、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BC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各尺寸如图。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10、四连杆机构ABCD中的AB=0.1m, CD=0.22m,杆AB及CD上各作用一力偶。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m1=0.4kN.m,杆重不计,求A、D两绞处的约束反力及力偶矩m2。 温馨提示:完整答案附后答案区: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a) (b) (c)(d)2、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3、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4、5、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和支杆BC所受的力。解得: 6、图示为一拔桩装置。在木桩的点A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在绳的点B系另一绳BE,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然后在绳的点D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段水平,AB段铅直;DE段与水平线、CB段与铅直线成等角=0.1rad(弧度)(当很小时,tan)。如向下的拉力F=800N,求绳AB作用于桩上的拉力。作BD两节点的受力图联合解得:7、在四连杆机构ABCD的铰链B和C上分别作用有力F1和F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求平衡时力F1和F2的大小间的关系。以B、C节点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解得:8、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两三种情况下,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a) (b)(a)(注意,这里,A与B处约束力为负,表示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相反,结果应与你的受力图一致,不同的受力图其结果的表现形式也不同)(b) 9、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BC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各尺寸如图。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1作受力图2、BC只受力偶作用,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3、构件ADC三力汇交10、四连杆机构ABCD中的AB=0.1m, CD=0.22m,杆AB及CD上各作用一力偶。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m1=0.4kN.m,杆重不计,求A、D两绞处的约束反力及力偶矩m2。 奥鹏教育 奥鹏教育奥鹏教育 奥鹏教育奥鹏教育 奥鹏教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