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彩枕伴梦 宋风遗韵枕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生活用具,夜寐与小憩均不可或缺,一天中近三分之一时间,人们都要携枕而卧。当代枕的材质和功能繁多,有保健枕、药用枕、首枕、腰枕、靠枕等,足见人们十分注重枕的舒适性功能。与当代相比,古代枕的内涵更为丰富,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古代的枕材质上大致分为软枕和硬枕。软枕多为木枕、竹枕、皮革枕、布帛枕,因织物填充香料或植物编制,多做生活实用,实物难以保存,渊源难以考证;硬枕多为石、玉、漆、陶瓷材质,往往历经历史淘洗而留存,因而古人更愿将这类易于保存的枕,作为承载社会文化功能的载具,精心设计制作,把文化生活的丰富面貌展现在这小小见方之上,并长存至今。宋代,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是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美学成就最为辉煌的朝代,文学、史学、艺术、理学乃至科学技术领域空前繁盛,这些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促成了陶瓷业的鼎盛。三彩枕,属低温铅釉陶枕,其明艳柔和的釉色和变化万千的造型装饰,无疑是宋代陶瓷枕中的一支奇葩。河南博物院藏的三彩听琴图枕和婴戏枕见微知著,为我们展现了雅俗共济、贵族文化与民俗文化并存的宋代人文气象。一、从枕的源流看三彩枕发展我国先民制作和使用枕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时期,人们用石头、泥块或草捆等将头部垫高睡觉,防止虫子直接爬进自己的五官,是枕的起源雏形。之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步加工枕。礼?丧服大记所载“寝苫枕?S”,是对父母丧制的枕礼,表明商周时期人们已经使用枕,并且枕的功能已多样化,从单纯的生活用具转化为具有礼仪功能的器具。枕的材质、形制、装饰技艺随着使用者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地域习惯而不断演变和丰富。从材质上看,枕有木、石、玉、皮革、铜、漆、竹、陶瓷等,并且形制多样。从文字可考的记录看,除了史料记载,历代诗人以枕为题材写下了浩瀚的诗篇,这些诗词中提到的“琥珀枕”“水晶枕”“石枕”“瓦枕”“金枕”“玉枕”“瓷枕”种类丰富;从出土实物来看,科学发掘和传世的枕质地大都为硬质枕,其中,陶瓷枕出土和传世的数量最多,形制和纹饰也最为丰富,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为一体,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陶瓷枕有脉枕、生活用枕以及殉葬用枕三类,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鼎盛于宋金辽时期,经历了从丧葬明器到寝具和医用诊具的演变过程,形制和制作工艺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经考古发掘最早的陶瓷枕模型,是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一件白瓷枕,枕长仅3.9厘米,是典型的随葬明器。从陶瓷枕功用和尺寸大小演变来看,隋代的枕为明器,一般不超过5厘米;唐代枕除用作丧葬明器,还作为寝具和诊脉器具,15厘米左右最为常见;宋代以后的枕不仅可作为明器、寝具、诊脉器具,还作为驱邪镇宅和馈赠物品,长度增加,最长可达60多厘米;金(南宋)、元时期枕大小千变万化。三彩枕创烧于唐代,具体时间有待考证,但其发展无疑是和三彩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紧密相连的。唐代的陶瓷枕多出自黄河流域和湘江东岸,河南省的巩县窑、密县窑是当时生产三彩瓷枕、绞胎瓷枕和珍珠地划花瓷枕的重要窑场。唐代三彩工艺完备,以白色高岭土作胎素烧,然后施以含有不同呈色剂的釉料,再次入窑焙烧而成。其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经过焙烧,各色釉料在器表上流动浸润、自相融合,或原色或复色或兼色,呈现出斑驳绚丽、富丽堂皇的艺术魅力。因而,唐三彩枕线条流畅,釉色圆润富丽,体现了唐代艺术所崇尚的健美、阔硕、华丽的审美特征,再现了大唐盛世之风韵。宋三彩枕、金三彩枕、辽三彩枕是唐代三彩枕制作生产的延续,由于烧造于宋、金、辽不同时期而被分别命名。根据已发掘出土的材料统计,宋金元时期烧造三彩枕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仅河南生产三彩枕的就有巩义芝田窑、济源勋掌窑、登封曲河窑、鲁山段店窑、禹县扒村窑、禹州钧台窑、宝丰清凉寺窑、临汝严和店窑、修武当阳峪窑和洛阳新安窑等10个窑址。宋金元三彩枕制作工艺与唐三彩枕几乎相同,在制作工艺上,并没有更多进步。然而,这一阶段的三彩枕在装饰艺术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融诗文、绘画、雕塑为一体,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竞秀,具有鲜明的文人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再现了宋代诗画互通、气韵逸远的美学气象。三彩枕历经唐代磅礴雍容的肇始,再到宋、辽、金时期的成熟鼎盛,至明、清时期,三彩瓷枕虽然继续烧造,但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装饰上都趋于衰落,生产的数量极大减少。二、宋三彩枕的造型与图案宋三彩枕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三种:一是泥板镶接成形,二是模制成形,三是雕塑成形。有时是采用一种制法制作完成,有时是两种制法综合运用完成。在枕的制作过程中,其装饰工艺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瓷枕器胎体本身的刻、剔、贴、划、镶嵌、绞胎、塑等工艺来完成胎体装饰。绘画是这一时期三彩枕最突出的装饰手段,画风活泼、自然、优美,是一种在文人画的基础上沿袭、发展起来的民间绘画传统。那简练、圆润、熟练的笔触皆出自无名陶瓷画工之手,是民间艺术创作之笔。宋三彩枕的造型大致可分两大类:几何形枕和象生形枕。几何形枕又称“箱形枕”,是最古老原始的枕形,一般都以泥胎捏成各种类型不同的枕面、枕底、侧墙,然后黏合起来,成为一个中空的匣子。这类枕外形呈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束腰形、如意形、叶形等(图一、图二),艺术性集中表现在枕面刻绘上。象生形枕则仿照人、兽等造型作枕,又分枕面另接和直接以枕背为枕面两种类型。象生枕是三彩枕中立体造型艺术最强的品种。兽型枕最多见的为虎形枕、狮形枕,并与唐代不同,多直接以卧虎、卧狮背作为枕面(图三);人形枕有婴儿枕、孩儿枕、仕女枕、?D女枕,孩儿枕最为著名,多以一个胖墩墩的小儿俯卧或侧卧于榻上作为枕座,俯卧的童子枕多是直接以人物背部作为枕面,侧卧的童子则塑一身上覆盖一荷叶作为枕面(图四)。 宋代三彩枕艺术承唐启金辽,装饰题材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生活,有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特别是人物故事题材,直接表现了城市市井文化流行的话本小说、民间说唱、杂技马戏。图案内容十分广泛,山水、婴戏、人物故事、诗文以及各种祥瑞动物、花草等等,均形态生动,情趣盎然,充满文人艺术的气息。三、河南博物院藏三彩人物枕1976年7月,河南省济源县城西北二十公里的勋掌村小学师生在镇安寺前翻土,发现一座陶窑遗址和一些三彩枕、琉璃瓦碎片,出土残陶片八十余块,以三彩枕片居多,釉色多样,色彩明丽。窑址附近出土了两件体型较大、烧制精美的三彩枕,分别为听琴图枕和傀儡戏枕,被河南省济源县文物保管所收藏,后拨交由河南博物院收藏。1.三彩听琴图枕三彩听琴图枕(图五),为长方形,模制成形,枕高16、面长63、面宽25、底长60.5、底宽18厘米,形体之大,较为罕见。枕面中间微凹,枕中空,内侧面两端各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圆孔。器表施绿、褐红、黑、白诸色彩釉,采取刻划填色传统手法,绘出图案。枕面纹饰由主题画面和辅助装饰画面构成,主题图案是听琴图,刻绘于枕面中部由一条曲线刻绘而成菱形内,辅助画面是四个玩耍的孩童形象,刻绘在菱形听琴图外的四个圆形小画面内。听琴图主题图案上有四个人物,前边二长者坐于圆形垫(或为蒲墩)上,右一人系绿巾,穿绿袍,膝上置琴,两手抚弹。左一人系黄巾,着绿袍,腰系黑带,脚蹬皂靴,作抚掌谛听状。身后各有一童子,右侧童子头梳双髻,身着黄衣,左手持杯,右手置壶煮茶。左侧童子头系双髻,身穿绿衣,拱手侍立。四个圆形小画面上的儿童都是头挽小髻,前有红兜肚,腰系绿围裙,肤色洁白,逗人喜爱。左上角一儿童肩荷钓竿,立于池边。左下角一儿童坐地,左手撑地,举右手操纵傀儡,旁置一“鬼推磨”玩具。右上角一儿童站立,右肩负一莲叶。右下角一儿童坐地,左肩负一莲叶(图六、图七)。背景为园林景色,雕栏、芭蕉、梧桐、牡丹、怪石,环境十分雅静,更衬托出琴声幽幽。另外,枕内侧面刻划莲叶托单荷花,外侧面为莲叶托双荷花,两端均刻划一支白牡丹,清秀雅致。两宋时期,君王臣僚、文人墨客皆涉足琴艺,词人、琴家或填词以寄情志,或度曲以抒胸襟,抚琴不仅是文人雅士应当具有的才华,同时成为文人雅士人格精神的象征。宋代人物图案三彩枕发现不多,这件枕上的听琴图彩绘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是两宋时期文人贵族阶级附庸风雅、以曲抒怀生活的实物例证,当属不可多得的宋三彩枕珍品。2.三彩婴戏枕三彩婴戏枕(图八),胎质呈浅红色,坚硬细密。枕形为长方形中空,枕面微凹,枕高11、面长48.8、面宽18、底长47.6、底宽13.9厘米。枕中空,未留气孔。枕体以绿釉为主,同时施有黄、褐、红、黑、白釉,施釉均匀,填色规整。枕的四个侧面均绘有简化的荷花?D案,下部未施彩釉。枕面包括主题图案和装饰性图案,主题图案是傀儡戏表演图,刻绘于枕面中央,傀儡戏图左右各绘一枝白牡丹作为装饰。整个主题图案部分描绘的是三个儿童在池边柳荫下做游戏的场面。图案左边是栏杆的一角,栏杆外似乎是方形荷花池,池边柳阴下有三个儿童正在玩耍傀儡戏。一名儿童身体前倾,手执提线木偶;另外二名儿童一坐一站,分别敲堂锣和吹横笛伴奏(图九)。整个三彩枕色彩明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宋代傀儡戏的表演场景,呈现出一派活泼愉悦的世俗风情。两宋时期,傀儡戏表演一时鼎盛,种类非常丰富,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除了市井演出,还演化为儿童娱乐的玩具,广为流行于民间。三彩枕面上的傀儡戏图案,清晰可见孩童手持木偶上的提线,确定悬丝傀儡。这幅图虽然是孩童玩耍的一个场景,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傀儡戏的信息:傀儡戏的演出数量必定频繁,孩童能够经常看到,模仿的有板有眼。我国戏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然而在己发现的戏曲文物中,与宋代傀儡戏有关的并不多,全国经科学发掘的傀儡戏题材陶瓷枕仅数件,因而,这件三彩婴戏枕更显弥足珍贵。如今,亦雅亦俗、清新多彩的宋代生活早已远去,但这两件三彩枕上所描绘的人文风俗、市井文化、人物服饰、园林建筑等各种历史风貌,足以带我们穿越时空,重温宋风遗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