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 名师导学 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 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60分 1 1845年 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 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 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势日就增加 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 的原因主要是 A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 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 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A 解析 银价上涨 这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大量倾销商品 白银外流有因果关系 答案为A B选项错在 开始 两个字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早在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时就开始了 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2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 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破坏的关系 近代黄土高原工业化建设很少 3 下文内容属于某商业章程部分内容 外船专择某行商交易时 该行商只能承受此船货物的一半 其余一半归其他行商摊分 违者罚 除极少数手工业品如扇 漆器 刺绣 图画等许行外商人贩卖外 其余商品的进出口买卖归公行独揽 据此可判断该章程出自 A 晋商帮规B 广东十三行行规C 五口通商章程 D 马关条约 B 解析 审题 内容重点在外贸及其垄断 这是康乾时期广东十三行的行规 近代列强要打开中国大门 故C D错误 4 1903年2月 蒋百里在 民族主义论 中写到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 十年来之变法派 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制造派 是指 A 地主阶级顽固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 论派别 制造派是B 变法派是C 自由民主派是D 从时间信息看 蒋百里所说的 制造派 应该是在1873年左右 这个时期属于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 属于名副其实的 制造派 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脉络 从题干中 制造派 变法派 民主派 反映近代中国洋务派 维新派和革命派由器物到制度的发展历程 因此 正确选项是B B 5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 中国近代史 中写道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里所说的 更为可取的方面 主要是指 A 涉外机构B 军队建设C 政治制度D 文化教育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这场运动学习的是 表面的近代化 的改革 而没有学习 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说明这场运动存在实质上的缺陷 由以上分析 应选C项 洋务运动只学习了西方近代工业技术 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所以失败 6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柳 是指 A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解析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但洋务派的这些做法 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据此本题 柳 是指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D 7 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 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 则业可成 业可精 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引进西方工业设备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 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D 解析 考查史料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李鸿章的意思是要富强就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 而引进西方机器不如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 而要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 故他主张 专设一科取士 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选择D项 8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 1861年 成立 馆学最初只有英文 法文 同文馆是成立了 但招不到学生 因为风气未开 无人肯入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 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 齐如山回忆录 当时同文馆招生困难 学生不多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和破坏B 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C 长期闭关自守 不易接受新事物D 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 D 解析 同文馆是新式学校 教授英文 法文等 结合所学知识 D项不正确 同文馆是洋务派为培育新式人才而创办的新式学校 并不存在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的问题 9 19世纪90年代 李鸿章奏请清政府 合中国各口 岸 综计 无论官办 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 布机五千张为额 一年之内 不准续添 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D 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A 解析 分析材料可了解到 李鸿章奏请清政府限制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规模 这一规定不利于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发展 本题选A项 B项与所学不符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 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 D项说法错误 10 林增平的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 一文认为 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 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大多凋零 幸存者绝少 因之 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 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 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 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B 解析 结合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 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大多凋零 幸存者绝少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 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 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等信息 本题选B项 11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书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 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规 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 他们 是 A 洋务派B 顽固派C 维新派D 革命派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2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 民国某年1月至8月 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 8万元上升至1108 8万元 据此可推断 A 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期B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美元升值C 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 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 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 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力保护民族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3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D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B 解析 根据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增长速度 所占比例可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14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记载 南方之金属矿 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 故湖南之锑 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 至五 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 南方金属各矿 开采均用土法 组织初无规模 成则互争 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 销路忽滞 改革无术 失败接踵 与北方之煤矿相较 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 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 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速发展 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 B C D D 解析 重工业 同速发展 表达程度不当 应该是也有发展 15 照片 民国奇观 拎着麻袋领工资 反映了近代某一时期工人领工资的情景 下列对这一情景的解释 不准确的是 A 照片应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B 照片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就C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造成了这一奇观D 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严峻的经济状况 B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而严重通货膨胀发生在40年代后期 16 郑观应在 盛世危言 中说 洋布 洋纱 洋花边 洋袜 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 煤油 洋烛 洋电灯入中国 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 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 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 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 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 解析 由材料中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 女红失业 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 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 所以答案为C 17 1901年 梁启超发表 中国史叙论 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 中国之中国 亚洲之中国 世界之中国 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 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 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C 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 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整体史观的认识 根据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所指 中国之中国 是指中华民族内部的融合 即封土建藩的政体 封建 亚洲之中国 是指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往冲突的时代 世界之中国 是指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时代 因此应选B项 分析该题时要把中国的地位放到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去考虑 B 18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 每日有流水簿 每月有小界 每年有总结 股东 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A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 产品主要远销国外 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 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采用中外合资经营D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材料中 股东 说明这些企业中存在着股份制的成分 这是近代西方企业的特点 D 19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750 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产值比重变化的是 A 解析 注意题目表示的是 比重 虽然中国经济是发展的 但是这个时期正是西方经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总产值大幅上升 中国产值比重则是直线下降 20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 汽笛长鸣 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 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 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 男耕女织 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 B 解析 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因为东南沿海地区 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较早 交流便利等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但民族工业并没有占绝对优势 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近代中国内地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相对较小 小农经济下 还是以传统经济为主 题干的三个世界也明显的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并没有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较快地进行解答 选项 显然是矛盾对立的 其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而 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因此 B项正确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21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民族资本年新增数据统计 部分 资本单位 元 摘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状元张謇从1895年底开始筹办大生纱厂 耗时44个月 招股集资历经曲折 最后官府以机器2万纱锭作价25万两入股 商股资金只有15余万两 投产后的第二年 大生纱厂得纯利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