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60分。1. 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 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贤”指的是禅让制,“传子”指的是王位世袭制,因此A符合题意。B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朝全面推行。C出现在隋唐,D不符合中国国情。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2.观察如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所以根据宗法制的内容,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C正确;、均为庶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排除AB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巩固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3)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贵族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3.我们经常把河北省称为“燕赵大地”,山东省称为“齐鲁大地”。与这种称呼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现今河北省的地区有燕国和赵国,在现今山东省的地区有齐国和鲁国,因此与这种称呼相关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故答案为A项。宗法制是根据血缘亲疏确定家族地位和政治权力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C、D项。4.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说明A. 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B. 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 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 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答案】C【解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制度,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西周沿用商朝的严格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材料中提到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用九鼎的现象,破坏了礼乐制度,这是西周王室衰微、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礼乐等级制度被破坏,并非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更加迷信,排除AB;D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点睛:根据材料“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分封制、礼乐制度被破坏的史实分析解答。5.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 奴隶制和封建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西周的过失在于实行分封制,而秦亡的原因在于实行了暴政,而不在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D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7.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与此相关的整治措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设置军机处创立皇帝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废丞相,设内阁A. B. C. D. 【答案】A【解析】是清朝设立;是秦朝设立;是隋唐时期;是明朝时期,选择A正确。8.秦朝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答案】B【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制。“三公”为分管监察的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令的丞相与主管军事的太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D选项是地方长官,没有监察百官的职能。9.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根据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可知,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1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 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C. 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 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目要求“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A项从行政权、C项从军权的角度加强中央集权;D项反映的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排除。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名师点睛】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11.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 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 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来看,科举制有利于扩大入仕途径,从而达到加强统治基础的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与科举制无关,排除;科举制是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统治,排除B项;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打破了特权垄断,与“提高专制政体”无关,排除D项。【点睛】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1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A. 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B.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 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D.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社会暴力革命是对材料言论的错误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社会制度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而非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故B项错误;对政治学科的重视材料缺乏论据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各社会阶层人员因社会制度的促进而急剧变革,故D项正确。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中国古代的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明太祖D. 康熙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项秦始皇设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度、皇帝制度;B项汉武帝主要设置了中朝(内朝)和外朝并立;C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D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1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皇权至上C. 以法治国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详解】“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使御座从平地生起”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的地位不可僭越。故B正确。民贵君轻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不是法治社会,C错误。天人感应与材料信息不符合,D错误。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影响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 官场腐败严重B. 官僚主义之风盛行C. 激化了阶级矛盾D.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其中A、B、D三项均是该制度产生后就存在的弊端,而只有C项是后期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在政治上的内阁(明)设立、军机处的设立(清);思想上的八股取士;经济上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对外关系上的海禁政策等;总的来说阻碍中国社会进步,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影响16.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发言、辩论,并就重大问题举手表决。这种政治现象发生于A. 古代雅典B. 古代罗马C. 中国明朝时期D.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因此材料中的政治现象发生于古代雅典,故答案为A项。古代罗马经历共和制和帝制时期,没有实行直接民主,排除B项;中国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C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没有实行直接民主,排除D项。17.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