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重点专项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重点专项规划,是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规划,主要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规划的核心是部署“十一五”时期全市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和政策取向,力求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切合重庆对外开放现实基础、调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各类有利因素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安排。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行动纲领和工作依据。一、成就与形势(一)“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时期是我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外经贸高速增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也是我市对内对外开放及外经贸迈上新台阶、外经贸拉动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五年。全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开放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展喜人,区域经济协作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出口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43.7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其中:出口83.9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半。2005年,外贸进出口达到42.9亿美元,其中,出口25.2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0.4%,比“九五”高出17.2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达到11.2%,出口依存度达到6.6%,分别比“九五”末提高6.5和3.9个百分点,重庆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十五”期间,出口市场多元化步伐加快,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九五”末的12%提高到24%,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九五”末的52.2%提高到61%。“十五”期末,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达到56.2%,生产企业出口比重达到92%。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6亿美元,其中,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7.5亿美元,比“九五”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3.5%。全市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20%。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21%,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约12万人。“十五”期间,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渝直接投资,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渝落户。截至2005年底,已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渝设立了49家企业。外资的进入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了汽车及摩托车制造、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资源加工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的发展。服务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十五”期间,银行、保险、旅游、商贸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市吸收外资重点领域之一,全市共有7家境外金融和保险机构入驻重庆,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96.7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2亿美元。大量外商机构的进入,带动了国际会展、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外商生活及娱乐等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境外投资取得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实现营业额累计4.6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多;2005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37人,比“九五”期末增长91.5%;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境外办事机构72个,累计对外投资8724万美元,比“九五”翻了两番多;始于“十五”期间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农业及相关产业等领域的国际发展合作取得重大成就,累计争取外国政府援助资金超过1亿美元,澳大利亚政府援建的黔江综合扶贫项目取得突出成效。2005年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实现营业额1.2亿美元,境外投资2880万美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办事机构100多个。国内经济协作加快发展,区域互动出现新局面。“十五”期间,围绕内地和香港CEPA合作共识,形成渝港“9+1”和渝澳“8+1”经贸合作框架,并逐步落实相关项目安排。积极参与川渝黔区域合作,三地在能源交通、经济领域、社会事业、国土资源等方面合作不断加强,渝浙、渝沪、渝闽协作新机制初步形成,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力度逐渐加大,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和西南区域经济互动趋势良好。国内区域合作实际利用内资累计448亿元,比“九五”翻一番。“十五”期末,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机制更加完善,重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聚集和辐射作用增强,与东部地区和长江沿岸省市间的合作稳步推进,国内知名企业在渝扩大投资,有力地促进了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意见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体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国有外贸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外经贸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市场因素已经成为推动外经贸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市区两级外经贸行政体系初步建立,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外经贸扶持政策在区县展开试点;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了“关港贸、检贸、银贸、技贸”多部门协同推动外经贸发展的工作机制;符合WTO规则的贸易及投资促进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出口孵化培训功能不断强化,外经贸融资平台初步建立,WTO培训“511人才工程”顺利实施。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外商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和“亲商、安商、富商”工程全面实施,“渝洽会”、境外招商代理机构等投资促进平台稳步构建;口岸职能调整成功,口岸“大通关”协作机制日渐完善;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外商投诉全市协调、商务顾问和市情发布等制度渐成体系,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二)“十一五”开放型经济面临总体有利的内外环境。未来五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肩负着新的使命。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将加快调整和升级,全球资本流入服务领域和发展中国家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明显,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加快发展。未来的五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经济发展将进入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并重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对扩大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将形成新一轮的促进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区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利用外资、加快外向型劳动力转移提出新的要求;三峡工程竣工,东西合作互动加强,中央对三峡库区的政策支持,必将促进长江流域的更紧密合作发展,促进资金、物资、人才的相互流动以及资源的相互利用。“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多重外部机遇和多种内部有利因素,必将成为重庆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增加,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全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日益显现,石油价格高位波动,美元汇率走向不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贸易失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引发吸引外资困难增多,出口增长难度加大,贸易摩擦加剧。企业防范国际贸易风险能力较弱,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纺织轻工产品等出口遇到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可能性增大。从内部环境分析,重庆自身发展中仍存在多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开放程度不高,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意识不强;区县对外开放发展不平衡,三大经济区之间差距明显,开发区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口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引资促进机制尚不健全,战略性引资项目严重不足,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走出去”竞争力不强,配套制度建设滞后;贸易摩擦应对措施乏力,预警监测体系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涉外经济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外经贸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全市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严重制约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十一五”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是筑牢基础、完成转型的关键五年,也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必须突破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必须破解影响外经贸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未来五年,根据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现实状况,要立足于解决全市外经贸发展规模小、水平低,立足于防止和解决外贸的“贫困化增长”,立足于解决如何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高目标,立足于解决如何帮助企业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立足于如何建立健全涉外经济管理新体制等五大问题,初步建立起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基本框架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实现全市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市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全市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大开放促大开发促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主动承接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和空间;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外经贸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涉外经济运行新体制,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又好又快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强化质量和效益意识,注重投资促进和发展环境建设。树立“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发展思想,认真处理好规模与水平、增长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继续保持外经贸发展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增加效益、提高水平。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和谐持久的经贸合作关系。把开放建立在合作、互补、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经贸活动,树立参与和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安排与合作,开展资源合作开发、投资贸易互动、采购与出口结合,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贸易秩序。加强贸易国别政策研究,处理好经贸合作中的分歧和问题,积极维护双方利益,重视互访和交流,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断拓展合作基础,扩大共同利益,保持与投资贸易伙伴持久的经贸合作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把握生产要素全球配置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开拓国际市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把贸易与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扩大贸易规模与承接产业转移并重,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规范贸易投资秩序并重,引进外来投资与开拓国际市场并重,不断提高外经贸发展的层次。坚持“大外经贸”战略,统筹区域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大开放、大格局、多主体的总体思路,逐步改变区县和产业对外开放发展不平衡现状,注重区域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把外经贸发展的基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放在区县开放型经济建设上,放在开发区作用的发挥上。按照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和有重点、分层次发展的要求,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形成优势互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