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布达拉宫换“彩妆”每到秋季,经过长达一年的风吹雨淋日晒,从远处看去,古老、雄伟的布达拉宫至少从外表上显得有些苍老,红墙白壁不那么鲜亮,好像有一丝疲倦挂在脸上。 这时,一场及时的“换装”(刷粉、涂灰)又使布达拉宫容颜焕发、生机勃勃,仿佛又一次获得了新生。“蜘蛛侠”凌空舞彩练据史料记载,1645年(藏历木鸡年),第司?索朗绕登依照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指示,以拉萨红山上的帕巴拉康、曲结竹普为中心,建造白宫。第十二绕迥铁马年(公元1690年),第司?桑结嘉措在此基础上,动用数万民工,费时数十年,建成红宫。布达拉宫始具今日之规模。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粉刷白宫和红宫的历史。今天是2014年10月29日,藏历木马年九月四吉日。一年一度的布达拉宫粉刷“换装”工程正式开始。搁六十年前,工人们会把粉刷所需红土、白灰运到布达拉宫下石碑附近的一个水池子边上,在那里捣碎、过筛、搅拌、稀释,并往白灰桶中加入信徒自愿奉献的冰糖、牛奶等,红粉里还要加入红糖、药散和一种树皮熬成的汁。拌好的浆水从这里用人力送往布达拉宫。他们中有些年轻人身强力壮、精力旺盛,赤着脚,腾腾腾几步,几乎跑着运到了上面。每送一趟,有专人等在半道往工人们的脸上盖戳,好比记录考勤。为了把每个角落都刷到,他们要在布达拉宫脚下安排一位经验丰富、嗓门洪亮的“碎喀阿妈”,由她用唱歌一样的声音指挥上面的刷粉工把灰水往哪个方向撒,上面的工人听从她的调度。劳动的人们唱着这样的歌:在那赤红山梁上,修建有红白宫殿;白净牛奶般的石灰,献给金光闪闪的宫殿。这座信徒心中的圣殿,洁白好似白米堆山顶;阳光照耀金顶更美丽,愿法王(松赞干布)势力永常在。布达拉宫每年刷墙的时间是在“降神节”之前,天气尚未寒冷,而雨水又完全停下来之后进行。虽然每年的粉刷时间从公历算会相差不少,但从当年拉萨的天气实况看,却总是恰到好处。至于为何把时间选择在“降神节”之前,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降神节于藏历九月二十二日举行,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几乎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降温,气象学上认为这是雨雪转换、秋冬更替的季节,此时刷墙不必担心雨水会冲走墙粉;其二,降神节是拉萨地区的传统节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带领天上众神下凡的日子,过去此日,拉萨上、下密院集会,向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圣主鲁吉夏日等佛尊会供,向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供奉布施、祈愿。百姓也根据各自财力,进行供奉,接济乞丐,同时虔诚地朝佛念经、行善,希望佛祖保佑一切顺利吉祥。人们在节日来临之前把布达拉宫及周边的公房、民宅粉刷一新,目的在于取悦众神,以示对佛祖的崇敬。从红山下的雪区仰望布达拉宫,我们看到“夏钦角”池边人头攒动,忙忙碌碌。白色的浆水从那里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崖,流到山脚的印经院后墙,留下一条白色的带子。以夏钦角为例,这里有个库房,工人们首先要把库房里的白土块用石头、铁棒砸成碎末,运到山腰的浆水池边,在那里过筛子,把捣碎的细粉筛到池子里,再按一定的比例,往池子里加水、加奶、加粉碎的冰糖、面粉等,由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将其搅拌成浆水。然后从这里由背夫把一桶桶浆水背到刷墙的地方,由艺高胆大的“蜘蛛侠”把白色的浆水洒到布达拉宫宫墙上,这就是他们一般的工作程序。我们看见劳动的人群中男劳力主要做搅拌浆水、刷墙等工作,女劳力主要做背运等。前工程总管齐莫啦说,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是布达拉宫管理处自己的民工,有的是临时来帮忙的农民工,还有部分人是无偿参加劳动的信教群众。这中间比较有难度、危险性比较大的工种当属悬吊在空中的蜘蛛人。工地上引人注目的蜘蛛人全都是年轻力壮的藏族小伙子。他们一般以三人为一组,工作时两个人把绳子绑在身上,坐在屋顶,绳子的一头挂上另一个人,吊到半空中操作,乍一看去觉得非常惊险,为他们捏着一把汗。但小伙子们显得非常勇敢,吹着口哨,轻松、愉快地工作着。这时候我们真的从心底佩服这些年轻、快乐的小伙子们。藏族古建专家木雅活佛告诉我,红、白两色在藏民族的心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概念上,“白”是吉祥的象征、温和的表现、善良的代表。藏族对善行、好事、利人之事称为“白事”。在人们的心目中,白色的建筑群体使人感觉安宁、清静、和平、美好。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白色异常夺目耀眼,洁白的建筑形体与蔚蓝的天空形成了色彩明朗、和谐动人的美感效果。同样,藏族人认为红色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是英勇善战,斗志旺盛的刺激色。它可以使亲者振奋、使敌人丧胆。因此,人们又以红色来纪念宗教领袖及英雄人物。木雅活佛说:“当然,藏族建筑从不轻易使用红色。如布达拉宫大面积洁白的建筑群体捧出深红色的异常重要的红宫灵塔殿,无疑是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刺激,从而产生强烈的崇拜。使其在人们的心灵感受上难以忘怀,从而达到纪念与祭祀之目的。”曾经的布宫“彩妆”总管 雪城最后的“荣誉居民”其莫秋天,是西藏摄影的“黄金季”。我们在布达拉宫底下等待落日时,每每看到一位白胡子老爹面带微笑,在傍晚静悄悄的布达拉宫雪城内不时地巡游,像尽职的保安,又像一位忠诚的老臣守护着辉煌的王宫,总透出那么一股神秘劲儿。原来,他就是雪城最后的“荣誉居民”其莫啦,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曾经是布达拉宫粉刷工程的主持人和见证者。早在1994年12月,拉萨布达拉宫与大昭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维修和环境整治,包括雪城居民搬迁工程等。根据“世遗”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有关部门决定把雪城内的原住居民全部迁出,异地安置,“不留尾巴”,在布达拉宫山后建造了雪新村和雪二村、雪三村,让几百户雪城居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其莫啦这根“独尾巴”怎么还留在这里呢? 跟老人聊久了,才知道其莫的本职工作是原城关区建筑队的工人,从1980年起被请来做布达拉宫的粉刷维护工作,34年了,他成为布达拉宫的“编外员工”和古老宫殿历史的一部分,管理处的领导看他每天往返于布达拉宫和建筑队很是辛苦,于是专门腾出一间原居民小院的老房子,拉上电线,让他住在里面颐养天年,平时帮工作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之所以成为至今仍被允许住在布达拉宫雪城内的不多几个特殊“居民”,正是基于他对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作的重要贡献,用其莫老人自己的话说他和布宫管理处以几十年的情感积累“有了超乎常人的信任和默契”,用布达拉宫工作人员善意的说法,他已然是雪城最后的“荣誉居民”。其莫老人自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虽说是土生土长的拉萨人,也是到了1980年才开始跟布达拉宫有了紧密的接触。1980年代前后,整个布达拉宫的工作人员也只有十几个人,不像现在有三百多个员工,很多我都不认识了。“*期间,红白黄黑多色相间的布达拉宫一度中断粉刷维护工程,记得大概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有过一次恢复粉刷维护的尝试,当时的布达拉宫没有富余人力,于是就请到哲蚌寺的100多名喇嘛来做这个工作,当时想他们毕竟是修行僧人,做这个功德是很合适的。但也怪不得他们,我们没有考虑到他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最后发现他们是用石灰水加碱粉水刷墙,把布达拉宫墙体原来上百年积累的已经凝结的白浆不少都给烧坏掉下来了,所以整个工程又暂停了两年左右。“大概是1982年起,政府的好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国家启动布达拉宫维修工程。我们开始布达拉宫传统外墙粉刷,开头的工作是清理垃圾。我们是一间屋一间屋地搜,一个地垄一个地垄地钻,我才知道每天仰望的布达拉宫地垄和底层房屋里面装的全是垃圾,什么香布呀门帘呀毯子呀,经年累月,堆积在那里。这是因为旧西藏由于布宫地位特殊,任何一点生活垃圾哪怕一根线头都不被允许弃掷墙外,日积月累,最后是垃圾堆垃圾,一层比一层厚,完全超乎我当时的想象。只要我们硬着头皮掀起垃圾堆的一角,扬起的灰尘和臭味就像开了锅一样在空气中张牙舞爪,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似地生疼。我们戴了四五层口罩,那种污浊的气味还是直冲进鼻孔。“刚开始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布达拉宫还没有专职的文物管理人物。我就很紧张,一方面自己要参加劳动,一方面要时时盯着价值连城的文物怕有什么毁损。我就请求安排了一个年纪小的民工帮我看着,但他只知贪玩,连自己都管不好,我只有自己加倍小心,那种压力可想而知啊。“干着干着,问题接踵而至。主要是材料和技术的问题。白色涂料的来源还比较好解决。但红色涂料不理想。西藏和平解放前,粉刷布宫所需的颜料红土是从墨竹工卡唐家地方的红土矿用牛皮船运下来的。但该矿由于长期废弃,无法再用。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红色颜料就给我们出了不少难题,从远处看,有时候感觉颜色发黄,有时候有点发灰,跟原来的那种绛红色的调子比总觉得不大对劲。我们大家聚在一起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研发出一种天然涂料调制的红色油漆。哈哈,这还是受到寺庙里食子供品措上浇注红色酥油汤的启发,一看,颜色很正。那就对了。“再就是劳动方式的改进。据老辈人说布宫最早刷墙用的工具是一根很长的粗绳,绳子下端绑一块木板,木板上钉上类似旧卡垫这样的毛织物,上面的人把浆水顺着绳子浇下来,然后将木板上下拖动以使浆水覆在墙体。效果确实不错,但效率比较低下。有一年,强巴格桑主任找到我说,布达拉宫的粉刷是严格按照历史定制在雨季结束后的降神节后举办,遵循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降神节后拉萨已是深秋,若工程时间过长,浆水冻在墙上,不利于保护古建筑,且影响观瞻,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于是开始到处跑到处看。有一天我到大昭寺去。有个以前在布达拉宫打工的小伙子叫达瓦的我认识,他当时在大昭寺白天当保安晚上当帮工。他说他们是尝试用橡皮管子直接把调好的浆水喷到墙上,粉刷面比较均匀不说而且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我觉得这个不错,于是就请他带着我购置了所需一切设施,到我们那儿现场演示,最后把这个技术在工人中完全推广开来,就是现在的所谓蜘蛛人。只剩下一个就是如何解决蜘蛛人人在巨大墙壁上的视力盲角问题,我们请管理处买了几部小型扩音器,在下面喊话指挥蜘蛛人的工作。这样以来,工程时间缩短了20多天,工作强度减少了,而且效果更好,现在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在旧西藏,是原地方政府农务局(索朗列孔)所属的300个人负责此项工程,在现在的雪城外石碑那儿的水流边上设置刷墙用的浆水池子,用人力一桶一桶运到布达拉宫上,用前面介绍的那种方式粉刷,要用一个多月工时。但现在一般一个星期就够了。因为什么呢?主要是工作进度加快了。现在还有群众不但自己参加义务劳动,有的还把工程需要的原材料牛奶、白糖等自己带过来捐献给布达拉宫,等于既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帮了个大忙,他们自己的心愿也得到满足。“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的粉刷维护工作对古建筑本身也有很多好处。第一,是为了美观,突出宗教圣地的神圣性。第二,它对古建筑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人们要在浆水中加入牛奶、冰糖、手掌参、红花等,增加“药性”和粘度,使浆水粘结在墙体上,墙体就不致于日晒雨淋,细小的裂缝会被其堵住不致扩大。第三,这项工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粉刷墙体,还要对窗框门楣等构件根据需要刷新油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物维护工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