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 春秋未期正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老子“无为”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在社会的转型期,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便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治国安民,老子则通过对现实政治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实政治社会危机的方案,并设计了理想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生逢乱世,他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人生和政治问题,老子为解决政治问题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尤其是在今天,它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现实意义“无为”思想是先秦时期流行的重要思想,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纵观中国历史,新王朝建立初期,为恢复生产,统治者大多实行无为之政,而一旦新王朝根基巩固,统治者便开始了有为治理,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周而复始,依次循环往复,曲折发展。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但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现今,如何正确理解“无为”思想,并把它的积极方面发挥出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无为”的思想“无为”思想是一种自然思想,它与“道”紧密结合。“道”常被看作源自天,所以“道”常与天并称为“天道”。“天”在道家那里是自然的天,因而“道”在道家那里是自然的道即自然法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自然和道是无为的,所以人、地、法、天也应是无为的。老子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无为”思想强调人世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性,强调应保持万事万物最原本的自然状态,不应进行人为的干预,尤其是不要进行不合理的人为干预。“老子认为有为之政是造成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幸的根源。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他们寄希望于统治者能够采取无为之政,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效果。显然,这种想法有着它原本的朴实性,但更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又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政治意义上的“无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无事而无扰,清静而不躁驰,无欲而安逸,柔弱而不逞强,为易、小而不为难,这些内容既体现了为政者行“无为之治”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展示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消极的“无为”有些人称老子的“无为而治”为“无治主义”,事实上,从政治思想角度看老子“无为”的含义,即“为无为”。“无事”不是“绝事”,即什么事也不干预,而是“事无事”,不可执事以扰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也强调“为”,重视“治”。从根本意义上讲,老子的政治思想即关于如何“为治”的学说。老子的“无为而治”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即“正言若反”,这与常人的言行截然相反。老子和孔子一样是入世的,只是入世的方式不同罢了。既然是入世的,就不可能不为,因为,为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老子中,无为是手段。为是目的,无为而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二)由老子“无为而治”提倡的“自化”思想,包含着鲜明的政治自由、民主思想的意识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即人民之间,老子主张统治者应遵从自然无为之道,奉行清静无为之治,相信老百姓有“自治”的能力,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也就是说允许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人民能够“自治”,而不需在上者的专断强“治”;人民能够“自化”,也不需要外在的力量的干预,即“他化”。人民的“自治”、“自化”也是循道而行,并非姿意妄为。所以,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不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也不会导致绝对自由主义。老子的人民自治主张,与其民本的思想是一致的,老子说:“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三)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论既是自然主义的,但同时也是德治主义的在老子看来,侯王只是循道而行还不足以“为治”,还必须抱道“为天下式”。这样,人民也便有了行为的楷模,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楷模,得“道”固是最根本的条件,但同时必须具备最普遍的德性。老子曾讲到修德的过程,虽然会被保留下来,但其内容、性质、功能都将与以往的道德规范有较大区别,而在未来社会中,道德规范将不再表现为社会对于个人的限制和约束,它在本质上应是真正自律的。二、“无为而治”的方法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实现“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无为而治”的方法主要是以下几点:(一)不见可欲老子所说的“欲”,不是泛指人的一般欲望,不包括本能的生理欲望和简单的物质要求。在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中,人们应当有吃有穿,安然习惯。老子所说的“欲”,是指贪图声色、希求难得之货的嗜欲。这种嗜欲会伤累人们纯朴的天性,是人生和社会的一大隐患。(二)以“愚”治民老子认为,“知”与“欲”有着密切的联系,聪明智慧必然私欲充盈,“无知”才能“无欲”,才能安于自然无为状态。所以,“智慧出,有大伪”,统治者必须以“愚”治国。(三)实行宽政从“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的认识出发,老子认为统治者只有清心寡欲,泊然无私,轻摇薄赋,才能安定民心。三、“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在政治生活中,统治者是“无为而治”的主体。老子一书常常“道”、“德”并提。“道”和“德”是老子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范畴,它们具有特殊的联系。道统帅德,德从属于道,并且与道相一致,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把最大,最深远的德称为“玄德”,只有具备“玄德”的统治者,才能执“天之道”。换言之,统治者在按照玄德办事的同时,也就很自然地推行“无为而治”了。 老子“无为而治”所主张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玄德”办事,按“玄德”治国。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治”,乃至老子的全部政治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治国论。这一思想实质与老子五千余言尽“言道德之意”正相吻合。四、“无为”思想的社会现实意义老子生逢乱世,他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人生和政治问题,老子为解决政治问题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从其理论上看,是源自“道”“自然”“无为”等特性,但老子的“无为”思想在战乱时期是不适合的,甚至是消极的,但在和平时期仍有借鉴意义。(一)保持无为心态,行有为之事行有为之事指的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做有利于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而不仅是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因此,保持无为心态,行有为之事,即指行动者有合理的目标,又有能实现目标的合理的有效手段,同时行动者是在理性状态下做事情,而且行动的结果早有心理准备,甚至准备好了防范措施。(二)保持无为心态,尊重自然规律不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尊重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例如,虽然我们开采了化石燃料,提高了生产力,方便了生活,却又污染了环境,导致出现诸如全球能源危机、水源危机、全球变暖等问题。吉登斯说“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面对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我们过分的有为,然而这却使我们的有为越来越苍白。(三)保持“无为”心态,做好沟通互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是“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就不能这样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要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不能仅局限于“无为”的表面意思。现在社会交通发达,交流便利,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的机会也增加了,而老子的“无为”思想,这种保持相对独立的“无为”心态为我们选择沟通互动对象提供了方法。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老子从无为出发调和民众,以求实现民风淳朴真质的和谐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魏源.诸子集成?老子本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3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李斌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李玲玲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泉园街道办事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