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了解歌行体的特点。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学情分析 诗歌的大意浅显易懂,学生已提前预习,结合着课下注释了解大意。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道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3重点难点 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好想带着诗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着诗圣去旅行,一起到我的家乡,到美丽的成都,到杜甫的家里去看看。( PPT出示图片)我们刚才看到杜甫草堂是几经修缮过的,俨然成了一个景点。我们遥想一千多年前,杜甫的茅草屋是这样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唐朝,去杜甫家中做客。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熟读诗歌,了解歌行体的特点。2、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先人后己的博大胸襟。活动3【讲授】草堂听风雨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场不期而遇的秋风秋雨。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的狂风大作、秋雨倾盆之感。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停顿节奏。几生示范,老师作朗读指导。补充:歌行体诗歌的特点。歌,是歌行体古诗,其特点是自由灵活,以五言或七言为主,韵脚可以连续变换,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错落搭配,流畅婉转,回环曲折。难句指导:再读诗歌,读出轻重缓急。活动4【讲授】与诗圣同游 1、你能想象出“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昨天已预习,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2、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请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从_句,特别是_字/词中,我读出了_的秋风/秋雨。示例:从“八月秋高风怒号”这句,特别是“怒号”一词中,我读出了秋风的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秋风特点:来势猛,声音大,力量强预设回答:“卷我屋上三重茅”其中的“卷”“吹”卷:有连底刮跑之意,好像秋风故意作对,带着感情色彩。群童特点:调皮无赖师:群童与诗人形成鲜明对照,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布衾特点:破旧、冷硬预设回答:“布衾多年冷似铁”的“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秋雨特点:细密、不间断预设回答:“雨脚如麻未断绝”【课中小结】从这些意象中,你读到杜甫的生活境况怎样,他可能会有怎样的心情?活动5【讲授】与诗圣对话 链接(背景简介)杜甫晚年辗转多地,来到成都,靠朋友的接济为生。公元760年的春天,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长,第二年的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他的茅屋。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忧思重重。师补充:后人评价此诗:“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唐宋诗醇可见这首诗越到后面越精彩,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最后一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和胸怀?明确:舍己为人、先人后己、推己及人。2、杜甫,我崇敬您,因为从_句中,我看到您_的精神。链接对比阅读白居易的新制布裘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3、我们用一句话来简评杜甫和此诗,我写出了上半句,请才华横溢的同学们来将这句话补充完整。身居茅屋,风雨飘摇却兼怀天下;老年多病,群童欺侮却忧国忧民_。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背景音乐) 1、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受到儒家仁爱思想的熏陶,从小树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他仕途不顺,生计窘迫,这也使他能够接近下层,关心民生疾苦。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之语。在兵荒马乱之中,他写出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感情真挚,不容置疑。2、带着对诗圣的敬仰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朗读中结束这节课,此时大多数学生能读出韵味。)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