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全仿真模拟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研究指出,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的方式,通过联姻等手段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政权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这说明西周统治方式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推动全社会血缘关系趋同D. 有利于政治和文化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方式,通过联姻等手段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可知,通过联姻等手段建立了血缘亲疏关系;据人的“位关系”即血缘亲疏关系才是分配政权(分封制)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宗法血缘),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A错误;全社会血缘关系趋同说法是不正确的,C错误;据材料强调的是维护政权的根基(血缘),没有体现文化认同,D错误。【点睛】周礼分封制实质上是以国造家,构造“家邦”。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周礼的纽带和维持周礼的根基。天子与万民共享天下,也就是权力分配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治权的逐级分割;二是主权与治权相分离。由此形成周礼体制最为重要的特征:主权在上,治权在下。2.东汉后期,在地方官吏选任中,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选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的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由此可知当时A. 豪强士族垄断国家政权B.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革D. 贵族政治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在地方官吏选任中,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选用的权利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信息可知,地方官吏选任中多由大姓垄断,这说明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故B正确;据材料“在地方官吏选任中”,可得出豪强士族垄断国家政权有夸大其词的色彩,A错误;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东汉时期察举制操控在豪强势力手中,但没有发生重大变革,C错误;贵族政治主要是“世官制”,与材料无关,D错误。3.下表为北宋初期有关曲宴(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些信息反映出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 边患问题已经解决C. 崇文局面逐渐形成D. 文官政治日益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由“太祖朝赐宴刺史、统军、大将、侍卫马军等武将”到“太宗朝宴请宰相、翰林近臣、馆阁学士等文官”可知,崇文局面逐渐形成,C正确;据材料宫廷赐宴的人员,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边患问题,B错误;材料只是宫廷赐宴,没有涉及文官政治日益完善,D错误。4.1573年,两艘载有中国商品的西班牙大帆船从菲律宾马尼拉成功地航行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正式开始。一时间阿卡普尔科云集了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等。这一现象推动中国A. 远洋贸易迅速发展B. 外贸格局发生逆转C. 赋役征银制度实施D. 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一时间阿卡普尔科云集了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等。”可知,中国的丝绸、瓷器由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走向世界,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正确;据材料无法说明中国远洋贸易迅速发展,A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不同时期的外贸格局,因此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由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中国中国丝绸、瓷器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云集,没有涉及赋税制度,C错误。5.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A. 在外交中践行“中体西用”B. 摒弃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C. 不谙熟近代外交丧权辱国D. 受到近代条约体系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可知,清政府在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近代条约意识,故D正确;据材料可知,与“中体西用”无关,A错误;据材料“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可知,清政府仍然没有摒弃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B错误;据上分析可知,清政府在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近代条约意识,故不谙熟近代外交的说法与材料不符,C错误。6.晩清以前,人们对郑成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以其“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对他敬仰有加,但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则普遍对其倍加推崇。这种转变主要反映了A. 时代变迁推动民族历史重构B. 历史研究不可能有定论C. 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的真相D. 历史认识趋于全面客观【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有人以其“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对他敬仰有加,但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则普遍对其倍加推崇,这是因为郑成功“排满”、“驱荷”、“开拓台湾”,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变迁对民族历史的重构,A正确;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应该有科学结论,B错误;观点新不一定是历史真相,C错误;据材料不能反映历史认识趋于全面客观,而是不同阶段评价褒贬不一,D错误。7.1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立即召开紧急国是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A. 导致国共两党关系走向破裂B. 体现了民主革命的前途C. 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的时机已经成熟”可知,在抗战接近尾声,中国的抗战转入局部反攻的情况下,我党提出“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是抗战时期民主力量壮大的结果和要求,体现了民主革命的前途,B正确;第二次国共关系破裂是因为1947年春国民党限令中共撤销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彻底破裂;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改组政府主张”,与维护统一战线没有关系,C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共的政治声望提高问题,D错误。【点睛】第二次国共关系破裂是因为1947年春国民党限令中共撤销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的新华日报。至此,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当局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8.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 全面建设的指导思想C. 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 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可知,工业投资占58.2%,这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A正确;B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与城市化无关,D错误。【点睛】“一五”计划的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9.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城邦特别重视公共节庆日的戏剧演出。一方面,城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并将其制度化;另一方面,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资助;公民大会还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些举措A. 体现了执政为民的人文精神B. 旨在推动戏剧发展C. 有利于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D. 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伯里克利时代城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并将其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资助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信息可知,城邦向公民、演员、剧组发放津贴或补贴,目的是激发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以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城邦向公民、演员、剧组发放津贴或补贴,不能反映执政为民的理念,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城邦向公民、演员、剧组发放津贴或补贴,目的是激发公民参政的积极性,通过戏剧的教化功能,以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以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不是为了推动戏剧的发展,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D错误。10.下图是1882年和1907年德国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对图中变化解读准确的是A. 劳动力流失导致农业衰退B. 工业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C. 国家统一有利于工业发展D. 服务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1907年德国工业已经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结合所学可知在1德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也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故B正确;据表格中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能说明农业衰退,工业进步、服务业领先,故A、C、D都是错误的。【点睛】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11.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苏联A. 变革小农经济势在必行B. 国家工业化建设举步维艰C.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凸显D. 确立斯大林体制符合国情【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1924年冬1925年上半年1928年初,”等信息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时期,材料表明农民对当时工业品涨价及政治的不满,要求建立维护农民权益的农会,故C正确;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决的就是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A错误;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确立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与材料不符,D错误。12.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专门成立了由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的各种专门小组,研究诸如债务、贫困等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这表明A. 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C. 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战略调整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研究诸如债务、贫困等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可知,不结盟运动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问题,说明不结盟运动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战略目标,C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在冷战结束后抛弃偏见,与发达国家建立“民主的伙伴关系”,以求解决经济问题,没有反映其面临挑战,A错误;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B错误;据所学可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