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志者事竟成安塞腰鼓课文学习设想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前置预习1查找刘成章及安塞腰鼓资料。3.掌握下列生词。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或终止。 4.熟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 5.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6.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学生齐读目标,圈出关键词语二自主学习18分钟独学一、 齐读、正音。(读音准) 二、读出音乐美 1.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2.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画面,搜集并播放一点腰鼓表演的画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学生独立完成,检查预习情况。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展示研讨:一、齐读、正音。二、读出音乐美。三、读出画面美。四、读出力量美。五、积累 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变换不同的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师生反复的朗读,互相评价,在评价中提高。相机点拨,提升认识。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3)29、30段 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四达标反馈5分钟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当堂明确学习效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2.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重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2.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这节课同学们要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明确目标,标注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1.用词。如:动词、叠词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4.动静映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仔细考虑,完成对语言的品析,并在书上批注。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展示研讨:1.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2.从句式上说:(1)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1) 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小组交流,求同存异,明确问题。学生思索总结,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记录笔记。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四达标反馈5分钟课后收集流传家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以及活动的有关资料,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字数300字左右。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情况反思梳理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客观实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