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 最简陋的农耕生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 发轫于西欧 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 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史学观点介绍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水利建设 土地制度及土地兼并赋税制度 板块一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生产力角度 男 说文解字 田中有耒者 1 生产工具革新与古代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曰男 1 古代农具的演变 耧车西汉 播种 曲辕犁唐江东 骨耜 木耒 战国铁锄 汉代 商周青铜农具 石斧 焚 说文解字 烧田也 在原始农业中 焚是一种农事活动 即所谓 刀耕火种 2 耕作方式与古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牛抬杠 即 耦犁 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的演变 曲辕犁 耦犁 曲辕犁 长直辕改为短曲辕 结构合理 使用轻便省力 回转灵活 安装犁箭 犁评 能调节深浅 耕作平稳 深浅一致 适应水田耕作 对南方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骨耜 石斧 远古 犁 铁锄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耜耕 铁犁牛耕 2 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 即生产力的发展 而生产力的进步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农用动力的革命 人力 畜力 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铁犁牛耕 耒耜 石器 少量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曲柄锄 大镰 耦犁 一牛挽犁 曲辕犁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刀耕火种经常迁徙 五谷 黍 黄米 粟 稷 小米 粟 麦 小米 菽 豆类 麻 稻 大米 西周时的作物种类 六畜 古代早期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 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 春秋战国 代田法 西汉 耕耙耱技术 魏晋南北朝 4 耕作制度 两汉 一年一熟 北方 宋朝 稻麦轮作制度的一年熟 一年三熟 垄作法 畎亩法 代田法示意图 第一年 第二年 耕耙耱技术 小结 经济重心南移 1 北方战乱较多 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 北民大批南迁 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为江南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3 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4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较优越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初步开发 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2 隋唐五代 安史之乱 开始南移 3 南宋时期 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苏湖熟 天下足 1 手工业 商业发展重心也随之南移 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2 促进南方人口增加 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增长 3 加强南方人才的教育 4 促进南北方民族融合 2 原因 3 影响 1 过程 历史学家以盘庚迁殷为分界点把商朝分为前期和后期 据史书记载 商朝前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都城屡次迁徙 盘庚迁殷之后 都城才稳定下来 汤最初建都于亳 今河南商丘市 其后五迁 中丁迁都于隞 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 河亶甲迁都于相 今河南安阳市西 祖乙迁都于庇 今河南温县东 南庚迁都于奄 今山东曲阜旧城东 盘庚迁都于殷 今河南安阳西北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商朝前期都城屡次迁徙的原因 勤思善学 1 贵族在旧都太奢侈 迁都是为了节俭 2 洪水泛滥 冲毁旧都 3 商是游牧民族 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都城也迁来迁去 4 商的农业落后 土地肥力耗尽 须迁都换耕地 5 贵族之间长期争夺王位的斗争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5 水利设施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 水利设施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郑国渠 关中地区 是公元前246年 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 全长300余里 沟通泾水和洛水 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 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筒车 翻车 高转筒车 6 灌溉工具的改进 灌溉工具 曹魏时期改制了翻车 人力 唐朝时期创制了筒车 水力 宋朝时期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牵引动力 人力 自然力 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1 特点 精耕细作 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农田水利 重视农时 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 原因 人多地少 人地矛盾突出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精耕细作 与名师对话p86误区警示 井田制 板块二 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二 生产关系角度 土地公有制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 个体劳作 集体耕作 与名师对话p86误区警示均田制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 天仙配 1 含义 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一种怎样的农业 其如何形成的 板块三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特点 2 形成条件 生产力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关系 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 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 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 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 朱陈村 材料二 春耕夏耘 秋获冬藏 伐薪樵 治官府 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 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有者半贾而卖 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女以偿责者 3 特点 以农户个体经营 家庭 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易受天灾 苛政 土地兼并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脆弱性 满足现状 缺少进取心 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落后性 材料三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 山坡羊 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 收也凭天 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 早也香甜 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 长也可穿 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 行也安然 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 鱼在一边 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 不是神仙 胜是神仙 与名师对话考点一史论归纳 材料一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拥有一定的土地 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 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 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 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 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每遇灾荒瘟疫 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 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 必修二 材料二 明中叶后 新的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 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 必修二 4 根据材料评价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 生产积极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工具简陋 规模小 难以扩大再生产 遭受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徭役 分散 简陋 遇到天灾人祸时 容易破产 到封建社会后期 阻碍经济发展 积极 消极 与名师对话P87史论归纳影响因素 概念辨析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1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 2 自然经济的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 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在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与名师对话p87深化拓展小农经济影响 4 考向一典例1借题发挥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 板块四 联系运用 纵向联系 1 封建小农经济 2 资本主义小农经济 3 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具有三种社会属性 我国春秋战国出现的自然经济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没收教士和贵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小农经济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小农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 3 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十月革命后 颁布 土地法令 土地国有化 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1927年12月 联共 布 十五大 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小农经济被集体农庄所取代 过渡时期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小农经济在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被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后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 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 但性质不同 以前的土地是私有的 而改革开放后土地是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小农经济 板块五 联系运用 横向联系 与政治 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1 经济2 政治3 思想文化价值观念4 文明发展 若以二至三个劳动力为计算单位 每个单位平均产出的粮食 若与同时期的北宋比较 北宋亩产是当时英国的5倍多 只要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农业 农民的 剩余 产品就是国家岁入的主要来源 英 阿诺德 汤因比 人类与大地母亲 墨子是当时小生产者 小私有者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言人 他的学说反映了 农与工肆之人 的利益 墨家主张 1 重视劳动 认为 不与其劳 获其实 是不仁不义的行为 2 兼爱 非攻 3 节用 节同 4 尚贤 尚同 朱绍侯主编 中国古代史 许行是农家代表人物 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劳动果实来维护自己的生活 就是国君也应该跟劳动人民一起劳动 吃一样的饭 不能不劳而获 朱绍侯主编 中国古代史 汉书 艺文字 记载 西汉时期采集的各地民歌有138首 在西汉诗坛上留下了人民的呼声 朱绍侯主编 中国古代史 上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 杜甫 忆昔 积极作用1 经济 2 政治 3 思想文化价值观念 4 文明 小农经济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农耕文明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精耕细作的农业 为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封建社会中前期 促使古代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是盛世 治世出现的经济基础 财政来源 推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 百家争鸣中墨家 农家思想 的产生 文学艺术 科技及社会价值观念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 积两千年的累计 才有增长4 5倍的成绩 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 仅为0 1 这个发展速度 但若与欧洲一些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增长率相比 英国工业革命前农业生产增长率为40 年平均增长率为5 就显得极为缓慢了 王家范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小农经济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经济 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明中叶后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局限 政治 是专制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阻碍了近代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总之 小农经济在古代社会后期 阻碍了中国文明向近代转型 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政治 经济 长期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政治清明局面的实现 新的社会制度或是经济制度的确立 统治政策的调整 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耕技术的改进和农作物的推广 水稻 棉花 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工具的改进 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继承前代的经济成果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迁移 等 民族对外 人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地位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总结 1 下列选项中 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 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 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 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 浙 台数处 炭化粟粒 粟壳遗存40余处 分布于山东 河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