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 GPSGPS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以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瓦子村土地整理为例以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瓦子村土地整理为例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 1 1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2 2 1 1 项目概述 2 1 1 1 项目名称 2 1 1 2 项目性质 2 1 1 3 项目建设规模 2 1 1 4 地貌类型 2 1 1 5 建设目标 2 1 2 项目背景 3 1 2 1 弓长岭区地理位置 3 1 2 2 弓长岭区自然条件 3 1 2 3 项目提出理由 3 1 2 4 生态效益 4 1 2 5 社会效益 4 2 2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量容和方法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量容和方法 5 5 2 1 GPS 定位方法分类 5 2 2 GPS 定位原理 5 2 2 1 绝对定位原理 5 2 2 2 相对定位原理 6 2 3 GPS 的后处理定位方法 7 2 3 1 静态相对定位 7 2 3 2 动态相对定位 7 2 4 GPS 实时动态定位 RTK 方法 8 2 4 1 RTK 工作原理及方法 8 2 4 2 RTK 用途 9 2 4 3 作业围 9 参考资料 2 4 4 精度 9 2 5 GPS 技术的特点 9 2 6 测量容 9 2 7 测量方法与成图 13 2 7 1 坐标系 13 2 7 2 比例尺问题 13 2 7 3 成图方法 14 2 7 4 土方测量方法 14 2 7 5 土方量计算方法 14 2 8 上交成果资料 20 3 3 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2121 3 1 工程的前期决策 设计阶段 21 3 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22 3 3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22 3 4 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23 3 4 1 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23 3 4 2 节约投资 23 3 4 3 规工程行为 23 4 4 土地开发整理中测量工作体会和建议土地开发整理中测量工作体会和建议 2323 4 1 有高度的责任心 23 4 2 测量联入国家控制网 23 4 3 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 23 4 4 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 23 4 5 图上元素应充分具体 23 4 6 搭建统一平台 统一成图规标准 2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525 致谢 致谢 2626 参考资料 前言前言 土地测量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既可增加耕地有效面积 确保 耕地点补平衡 又能提高耕地质量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而 GPS 测 量的技术设计是进行 GPS 测量定位的最基础性工作 它是根据国家现行 的规 规程 针对 GPS 控制网的用途及用户要求 提出对 GPS 测量的网形 精度及基准等的具体设计 本文就 GPS 技术在土地测量工作中的作用进 行探讨 参考资料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1 1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1 1 11 1 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瓦子村土地整理项目 1 1 21 1 2 项目性质项目性质 该项目为土地整理项目 1 1 31 1 3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 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瓦子村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为 36 75 公顷 建设规模为 36 59 公顷 1 1 41 1 4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 项目区整体地形变化较大 高程介于 114 0 134 0 米之间 地势由中间较低 两 边较高 局部的其他草地 由于乱挖乱掘 个别地块 农民无序的开垦 使得地 形变化较复杂 高低不平 1 1 51 1 5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根据项目区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电力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 该项目重点 为土地整理 即整治中 低产耕地 同时兼顾对未利用地的开发 对整理的土 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等的规划 综合规划分层布 局 通过上述工程 全面提高土地质量 有效增加耕地数量 进而达到地平整 路相连 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整体功能较强的高产农业区 为农业生产规模化 集约化创造良好 的条件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21 2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 2 11 2 1 弓长岭区弓长岭区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弓长岭区地处 省中部 市东南 地处北纬 41 02 45 41 15 54 东 经 123 14 32 123 33 10 东与县河栏镇和下达河乡相连 西与 县 兰家乡为邻 西北与 县小屯镇相依 东北与灯塔县鸡冠山接壤 区域东西宽 24 45km 南北长 25 78 km 边界长 110 6 km 总面积 292 07 km 1 2 21 2 2 弓长岭区自然条件弓长岭区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 弓长岭区地势南高北低 山峦起伏 成带状走向 为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带 属长 白山余脉 海拔多在 350m 以上 极高点海拔 804 6m 其中海拔小于 350m 的面积 约 176 7 km2 占面积的 13 b 气象 弓长岭区属北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 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干冷同期 寒冷期长 雨量集中 日照充足 温差较大 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风 大 气温回暖较快 夏季雨量充沛 高温高湿 秋季雨量骤减 气温速降 冬季气候 干冷 为期漫长 年均气温为 7 8 变化温度为 7 6 7 9 1 月份为全年气温 最低月 平均气温为 11 5 7 月份为全年最热月 平均气温 24 8 1 2 31 2 3 项目提出理由项目提出理由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 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 要措施和手段 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重要保障 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 加耕地面积 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农村经济 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2 41 2 4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 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条件和质量 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 对土地的局部平整 土壤的改良 改善了土壤的 团粒结构 提高了土壤肥力 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 建设健全该区的 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 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 提高土壤的利用率 通过 对坑塘水面的整理 有效增加水域面积 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局部小气候 增 加湿度 植树 46320 棵 完成道路绿化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 使林带 林网的配置方向 林带防护间距等均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 颁布的相关标准 林木覆盖率达到 3 91 加上附近山林 将大大增加项目区 生态系统的容量 从而 使项目区进一步提高了防风固沙 防治水土流失 抗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大降低了项目区土地水侵 风蚀 水土流失的可能 更 加可以起到调节气温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的作用 最终使区生态环境进入良 性循环 并逐步改善 使项目区实现人口 资源 环境的协调 持续发展 1 2 51 2 5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 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 的宏观社会效应 即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从社会角 度出发 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缩小城乡差 别 公平分配等 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参考资料 2 2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量容和方法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量容和方法 2 12 1 GPSGPS 定位方法分类定位方法分类 GPS 的定位方法 若按用户接收机天线在测量中所处的状态来分 可分为 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若按定位的结果来分 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静态定位 即在定位过程中 接收机天线 观测站 的位置相对于周围 地面点而言 处于静止状态 而动态定位则正好相反 即在定位过程中 接 收机天线处于运动状态 定位结果是连续变化的 绝对定位亦称单点定位 是利用 GPS 独立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 观 测站 在 WGS 84 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 相对定 位则是在 WGS 84 坐标 系中确定收机天线 观测站 与某一地面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或两观测 站之间相对位置 的方法 各种定位方法还可有不同的组合 如静态绝对定位 静态相对定位 动 态绝对定位 动态相对定位等 目前工程 测绘领域 应用最广泛的是静态 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 按相对定位的数据解算 是否具有实时性 又可将其分为后处理定位和 实时动态定位 RTK 其中 后处理定位又可分为静态 相对 定位和 动态 相对 定位 2 22 2 GPSGPS 定位原理定位原理 2 2 12 2 1 绝对定位原理绝对定位原理 利用 GPS 进行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为 以 GPS 卫星与用户接收机天 线之间的几何距离观测量 为基础 并根据卫星的瞬时坐标 XS YS ZS 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对应的点位 即观测站的位置 设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坐标为 X Y Z 则有 参考资料 卫星的瞬时坐标 XS YS ZS 可根据导航电文获得 所以式中只 有 X Y Z 三个未知量 只要同时接收 3 颗 GPS 卫星 就能解出 测站点坐标 X Y Z 可以看出 GPS 单点定位的实质就是空间距离 的后方交会 G GP PS S 绝绝对对定定位位图图 2 2 22 2 2 相对定位原理相对定位原理 GPS 相对定位 亦称差分 GPS 定位 是目前 GPS 定位中精度最高的 一种定位方法 其基本定位原理为 如图 7 22 所示 用两台 GPS 用户 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端 并同步观测相同的 GPS 卫星 以确定基 线端点 测站点 在 WGS 84 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称基线向量 GPS 相对定位图 参考资料 2 32 3 GPSGPS 的后处理定位方法的后处理定位方法 目前在工程中 广泛应用的是相对定位模式 其后处理定位方法有 静 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2 3 12 3 1 静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 1 方法 将几台 GPS 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上 保持固定不动 同步观测 4 颗以上卫星 可观测 数个时段 每时段观测十几分钟至1 小时左右 最后 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 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 2 用途 是精度最高的作业模式 主要用于大地测量 控制测量 变形测量 工程测量 3 精度 可达到 2 5mm 1ppm 2 3 22 3 2 动态相对定位动态相对定位 1 方法 先建立一个基准站 并在其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 另一台接 收机在第 1 点静止观测数分钟后 在其他点依次观测数秒 最后将观测数 据输入计算机 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 动态相对定位的作业围一般不能 超过 15km 2 用途 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碎部测量 3 精度 可达到 10 20mm 1ppm 参考资料 图一 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图二 动态相对定位模式 2 42 4 GPSGPS 实时动态定位 实时动态定位 RTKRTK 方法 方法 2 4 12 4 1 RTKRTK 工作原理及方法工作原理及方法 与动态相对定位方法相比 定位模式相同 仅要在基准站和流动站间增 加一套数据链 实现各点坐标的实时计算 实时输出 RTK 定位图 参考资料 2 4 22 4 2 RTKRTK 用途用途 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施工放样及碎部测量 2 4 32 4 3 作业围作业围 目前一般为 10km 左右 2 4 42 4 4 精度精度 可达到 10 20mm 1ppm 2 52 5 GPSGPS 技术的特点技术的特点 GPS 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是美国从 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 20 年耗资 200 亿美元于 1994 年 3 月完成其 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 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 于现代通信技 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丛静态发展到动态丛数据后处理 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地应用广度和深度 载波相位差分 法 GPS 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 在小 围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 此 外由于 GPS 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规测量 方法灵活 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