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生物 一、选择题(共50分,前3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1研究发现,有l一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 HIV之前,体内存在3种名叫“阿尔法一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一防御素”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 高温和强酸强碱会使其功能丧失B. 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可能含A、U、C、G4种碱基C. 一定含有C、H、O、N、P、S等元素D.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DNA决定的2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 脱氧核糖中含磷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C.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D. 糖类、脂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3下列选项中物质与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B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C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 D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4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适宜条件下,该反应也可发生在试管中B.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能增加氨基和羧基的数目C.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D.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5下列结构中,都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叶绿体 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核糖体和中心体6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 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D.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7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8 下图表示某蛋白质中氨基酸和相关基团的数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共有3条肽链 B. 共有95个肽键C. R基中共含有23个氨基 D. 形成此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7649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B.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 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D.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10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B.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C.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D. 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11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B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12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叶绿体13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无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 吞噬细胞摄取病菌既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ATP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D. 氧气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14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方式b所示的物质运输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 b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5下列有关清水在相关实验应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B.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洗去解离使用的药液C. 用苏丹染液染色花生装片后需要用清水洗去浮色D. 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取得的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保持活性16通过一次成功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对下列哪项作出判断()A. 实验材料一定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B.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存在显著差异C. 实验中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D. 滴加清水后,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咆一定能够复原17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B.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 D.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18下列能够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19将下列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 B.洋葱表皮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0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向各试管注入lmL相同温度的淀粉酶溶液 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 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观察实验现象。A. B. C. D. 2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B. 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参与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再结合三个磷酸,即构成ATP2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BATP彻底水解可释放出1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C在植物体内ATP只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中生成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不同的酶催化23下列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 B、施用含B肥料促进开花结实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 D、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窑保存水果蔬菜24.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合成糖类和消耗糖类的结构分别是( )A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B核糖体、染色体C高尔基体、内质网 D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25 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有酵母菌的瓶子能够产生气泡 B混有乳酸菌的瓶子能够产生气泡C混有酵母菌的瓶子能够发热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能够发热光能活跃的化学能1活跃的化学能2热能稳定的化学能126下图表示能量在生物细胞内的变化形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1)在叶绿体中可发生过程(2)在图中过程中,活跃的化学能2的能量多于热能 (3)线粒体中可发生过程A. (1) B. (2) C. (3) D. (2)(3)27下列与叶绿体相关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 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叶绿体分布在原生质层之外B.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四种色素在滤纸上彼此分离是因为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红光和蓝紫光被吸收最多28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磨叶片时使用碳酸钙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B. 色素的提取液是75%的乙醇,层析液是丙酮C. 为便于层析,需要将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D. 为促进色素分子在滤纸上的扩散,层析时试管要敞口29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在叶绿体中完成 都能将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相同A. B. C. D. 30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所以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能合成(CH2O)B. 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C02的固定,NADPH用于(CH20)的合成C. 停止光照或提高C02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C3含量增加D. 光照时间相同时,间隔一定时间光照与一直光照产生的(CH2O)样多31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都从葡萄糖开始,产生丙酮酸 B. 都产生CO2和H2OC. 都是有机物的分解 D. 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32.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合成B细胞衰老过程中染色质固缩但不影响DNA的转录C细胞凋亡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D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33下列能使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有几项()质壁分离 糖的氧化分解 胃吸收酒精 光反应 暗反应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34生活在温度适宜环境中的某植物,测得其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相同B.a点时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从光合作用的过程来看,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是光反应,限制b点光合速率的主要是暗反应D.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来看,在a点酶不具高效性,在b点酶具有高效性 35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阶段和c阶段分别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结果一样B图2中酶在a时和b时的温度都能使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是CO2吸收量下降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36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