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诱思导学基础梳理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 概念 表现和成因 1 概念 地球表面不同 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 叫地域差异 2 表现 地理环境各 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3 成因 取决于不同地域 分布的不同状况 区域 组成要素 物质 能量 2 自然带的概念及命名 1 概念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位置和 位置不同 及其组合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状分布 构成自然带 2 命名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 镜子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类型命名 纬度 海陆 水热状况 植被 土壤 带 植被 3 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体现 地域分异规律 体现了 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 主要包括 地域分异规律和 地域分异规律 气候 植被 土壤 水平 垂直 思维点击1 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为什么 答案不能 因为不同地域物质 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 水平地域分异 1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 主要包括 和 水平地 域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水分 海陆位置 水分 热量 纬线方向 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 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 地区 中纬度大陆地区 非洲沿20 E经线 自赤道向南北自然 带的变化 亚欧大陆中纬 度地区从沿海到内 陆自然带的变化 2 为什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答案 1 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蒸发量少 相对湿度大 东西方向上的水分差异小 低纬度地区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 降水普遍较多 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但是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热量条件差异较大 2 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 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 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条件差异很大 3 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 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 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急剧变化以后 才有可能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海拔 植被 土壤 动物 垂直地域分异 水分条件 热量 状况 纬度 相对高度 低 高 3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 主要取决于的地域组合 但某些地区因受 和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这种地域分异叫地域分异 水热条件 地形起伏 海陆分布 非地带性 洋流 4 影响雪线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 具体因素有二 1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低 雪线海拔高 纬度高 雪线海拔低 2 坡向 阳坡雪线海拔高 阴坡雪线海拔低 迎风坡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图表导思1 图3 1 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据图分析 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联系 答案 2 图3 1 9陆地自然植被与热量 水分的关系 据图分析 请你以某一个大洲为例 结合图3 1 2 说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植被类型的变化 以及与地表热量 水分的关系 答案现以亚欧大陆为例 说明其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 以及与地表热量 水分的关系 亚欧大陆自然带的经向变化和纬向变化非常显著 随着纬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热量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在亚欧大陆西部 植被类型自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 林 寒带苔原 在亚欧大陆东部 植被类型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 而在东西方向上 亚欧大陆由于陆地面积宽广 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中纬度地带由东向西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3 图3 1 11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图3 1 1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图3 1 13非洲自然带 据图分析 1 体会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 但并不完全相同 这句话 分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答案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体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 山体起点海拔分析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发生变化 从气温状况看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递减 与从赤道到两极气温的水平变化规律有些相似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 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 但由于水分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并不一致 因此两种自然带分异又不完全相同 1 由图3 1 12可见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高寒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 如沿非洲大陆西部从赤道向北依次出现了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有些相似 但并不完全相同 2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山体高度大 海拔5895米 山体所处纬度较低 纬度愈低 垂直自然带就愈多 山体起点高度较低 相对高度大 2 请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说明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定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去体会 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对比 找出区域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分层训练对点练习考查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009 江苏地理 下图是一张反映 滴水叶尖 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 2题 1 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热带雨林 2 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 天山天池湖滨B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 桂林漓江沿岸D 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 滴水叶尖 现象反映了当地是湿热的环境 常年出现于热带雨林中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 答案1 D2 B 考查点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读图 回答3 4题 3 五原春色归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 今西安 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4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 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 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解析第3题 由图中城市位置可知 五原的纬度高于长安 现西安 所以五原的春天来的较长安迟 当五原河畔冰开 气温回升时 长安春天已近尾声 这说明两地热量的差异 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是说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难以到达玉门关 这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3 A4 B 5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 推测该地区位于 A 欧洲西部B 美国西部沿海C 非洲西南沿海D 南美西南沿海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类型是 成因是 这种分布属于 地带性现象 2 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 则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相应的自然带是 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 从题意得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 则推知此地纬度应在40 60 之间 即P地纬度应大于40 所以可判断P地应在南半球 所以 1 答案选D P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而同纬度大陆东岸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降水较少 形成温带荒漠带 答案 1 D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 降水少非 2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 40 大陆西岸 课时作业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 2题 1 从地理学角度看 它描述的是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垂直地域分异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 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 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B 光照C 土壤D 热量 A D 读 气候与植被关系图 回答3 4题 3 图中草原的分布具有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 4 具有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大洲是 A 南美洲B 欧洲C 非洲D 亚洲解析第3题 草原的分布是由森林逐渐过渡形成的 是降水减少的结果 第4题 南美洲和非洲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 亚洲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为自东向西森林 草原 荒漠的变化趋势 答案3 A4 B C 解析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 降水两大主要方面 赤道地区降水量大则山上积雪多而雪线低 南 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则山上积雪少而雪线分布到较高海拔上 6 假设30 S 40 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B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 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 该山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D 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解析假设30 S 40 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 西侧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其自然带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不可能与喜马拉雅山带谱一致 暖湿气流一侧由于降水多而冰川海拔较低 南半球30 40 附近受强大的西风漂流影响 没有暖流经过 C 3 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 基带 林线 森林上线 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的等温线相吻合 雪线 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 顶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 请分别写出图中山脉南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 林线和雪线的高度 4 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数量比北坡 主要原因是什么 5 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 原因是什么 6 简述人们攀登珠穆朗玛峰多选择在5月份的主要原因 7 为什么科考队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喜欢从北坡登山 答案 1 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2 常绿阔叶林带赤道两极 3 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林线的高度为3900米 雪线的高度为5500米 4 多南坡比北坡纬度低 海拔低 相对高度大 处于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气温高 湿度大 水热条件好 5 低南坡位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量大于北坡 6 此时期珠峰地区气温较高 风力较小 不易发生雪崩等 7 北坡海拔高 离山顶近 冰雪上下的宽度比南坡小 植被稀疏 为草原和荒漠 气候干旱 晴天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