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汪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小报告汪小茜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六班)汪氏荣耀而古老,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关于汪氏的来源,众说纷纭,汪氏后人均认同为黄帝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汪氏一家亲。因为有了汪氏,有些人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汪氏,也有的改姓汪氏或得赐姓于汪氏,或为了逃避相关因由而成为汪氏,自己建立了汪氏家族,这些得汪氏的前人就分别成为了后来各汪氏家族族人的先祖或始祖,此后汪氏开始兴旺起来。氏族发展五千多年,姓氏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天下归一汪氏远古始祖乃黄帝。华夏先祖是炎黄,即炎黄共为汉民族的祖先。虽然我们远古始祖是黄帝,但是我们同样是炎黄二帝缔造及社会影响共同之结果。因此,我们和其他华夏姓氏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传承黄帝血脉,传播华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一、汪氏姓氏渊源在中国姓氏学方面较为权威的袁义达先生认为,汪姓的来源主要有4个:姬姓、漆姓、嬴姓和外族改姓。为众多汪氏统宗谱中的上乘之作的号称为后世修谱蓝本的元泰定年间汪松寿纂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歙县仇以才等刻本的汪氏渊源录(安徽省图书馆索书号2:3625),对汪氏渊源,从“汪芝辩”、“平阳辩”、“颖川辩”等都给汪氏得姓给出不同说法,无统一定论。(一)汪氏家谱专家及史学界基本认同的五大渊源第一大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第二个渊源:源于金时女真(后为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为逃避相关因由等而由他姓改成汪氏。(二)汪氏家谱专家尚有争议的一个渊源源自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三)汪氏家谱专家大多不予认同的七个渊源第一个渊源:汪姓出自汪芒氏,属于以国名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诸侯国之漆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汪陶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赢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支庶之后秦小汪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第六个渊源:源于汪野国,出自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汪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第七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汪古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四)尚需家谱专家及史学界考究的可能性渊源淮安汪氏族谱(1926年修编)里收录的一段老谱文字记载:“成公有二子,长子午,为鲁襄公,次子叫汪午,史属春秋。长于敦敏,值功于鲁,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获封上大夫,食采颍川(颍河流域,郡治禹州),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有纹,左似水右似王,合而为汪,遂以为名。赐姓汪”即是鲁成公黑肱有一子叫汪午。如果不是笔误,则“汪午”为首次发现。因此,汪姓基本是一个以姬姓汪为主干的姓氏。汪氏姓氏渊源为多民族、一主流多支流,主要为春秋末期的姬分汪姓。综上所述,目前大家公认的汪氏得姓始祖为汪侯,即:姬衡(原名)姬满、汪满(小名)汪侯、姬汪(受封后名)、颖川侯、汪颍川汪(始姓祖)。二、汪氏宗族的迁徙发展起姓于北方的姬汪,经过世代繁衍发展成了一大望族。尤其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又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钦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一)天下汪氏出徽州 自从四十世叔举公迁到登沅洞汪村后,汪氏人口有较大发展。叔举生有五个儿子(皓、泰、志、聘、霸),其中汪华曾祖四十一世汪泰生了五个儿子(勋明、然、杰、默、仁),汪华祖越国公祖父勋明生有三个儿子(僧莹、僧湛、僧叔),汪华父僧莹生有三个儿子(世华、世英、世荣),汪华叔父僧湛生有七个儿子(铁秩、铁师、铁佛、铁罗、铁彪、铁环、铁环)。到了汪华这一代汪华生了九个儿子(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世英、世荣也各生了四个儿子(畅、操、素、术,亮、光、良、秦),汪华堂弟铁佛也生了八个儿子(伯广、伯密、伯伦、伯廉、伯雅、伯嶷、伯顺、伯当),再加上汪华三个叔曾祖、四个叔祖后代,到四十五世到底有多少子孙?那是一个很大的家族,登沅洞汪村有限土地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因此开始大量外迁。这一轮辐射外迁如旌德新建、重庆眉山、涪川、浙江衢州、巩昌、甘肃璋县、歙北、绩溪等。由上轮辐射外迁后接着又有新一轮的辐射外迁,大量繁植迁移到全国各地,如歙南、青阳、淮安、宁波、南京、浙江富阳、杭州等地。 迁移出去的汪氏又不断向外扩传。原徽州以外的汪氏人口中淹没在大量从徽州迁出汪氏及其后裔人口之中,因此天下汪氏出徽州裔成一种自然现象了。 自始祖汪侯到四十五的世汪华九子,历经1300多年,均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将入相,位居高位;汪氏宗族在开元年间被唐玄宗诏封为中国十大上柱国、名门望族世家之一;汪氏宗族自唐至清,先后有807人中进士,其中8人中状元。 (二)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人民志、宋史汪大猷传、岛夷志略都有记载。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三)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不上,其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 (四)徙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2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在历史长河中,汪姓人才辈出。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汪昂,散文家汪琬,书画家汪士慎,军机大臣汪由敦,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女作家汪端,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总之,汪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一主流多支流姓氏。春秋以降两千多年来,汪氏宗族顽强地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春秋战国和先秦时期,主要活动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河北、浙江等地;两汉至隋唐时期,主要活动在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湖南、贵州、四川、甘肃、河北等地;宋元明清至今,以安徽为中心,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等地扩散,并有一批移居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据史书记载,汪姓人口在宋朝约47万,占全国人口约0.6%,排在百家姓氏第32位,其中安徽、江西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77%,浙江、河南两省集中了13%的汪姓人口;明朝约62万,占全国人口约0.67%,排在百家姓氏第28位,其中安徽、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75.7%,湖北、四川两省的汪姓集中了11%的汪姓人口;2010年11月1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汪姓总人口约占全国大陆汉族人口的0.38%,为510万人,排在全国姓氏总人口的第57位,尤以安徽为最多,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为湖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以上六省的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72%;2014年最新报道,汪姓总人口约560万(含港澳台及海外),已经排在百家姓氏第56位。其它详实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5期)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