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美国篇文/王鼎杰毫无疑问,美国是二战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最后一个参战的大国、唯一本土幸免大战破坏的大国、战争红利捞取最彻底的大国,美国借助二战实现了里程碑似的崛起,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第一的超级大国,并为冷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正如本系列之前各篇文章揭示的那样,在这场大战中,参与竞争的每一个大国都有其独特的战略传统,战略博弈的水准都非常之高。何以美国能避免本土惨遭破坏?又如何技压群雄,最后胜出,还能面子里子一起赚太多太多的疑问,值得我们探讨借鉴。本文作为二战战略史鉴系列文章的收官之作,将全面揭示其中被遗忘的历史真相和战略教训,并借美国国家战略的“鹰眼”,对整个二战中的列强战略博弈进行全盘总结。溯源要理解美国在二战中的大战略,首先要深刻理解“孤立主义”。说起美国的“孤立主义”,很多人将之孤立地理解为美国内部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一种严重束缚美国手脚的战略负资产,从未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孤立主义”的源头其实在英伦三岛,从其美国化的那一刻,就与国际政治密切相关,直到一战前都是美国最宝贵的一份战略资产。美国的母体是大英帝国,从这个母体身上,美国不仅学到了一整套对内治理之道,还学会了两个重要的外交传统“光荣孤立”与“权力平衡”。按照字面解释,英国永远不追求欧洲大陆的主宰权,也不允许任何一个霸权主义国家获得这种主宰权。所以,当欧洲大陆风平浪静时,英国就“光荣孤立”,与海峡彼岸的列国一起相忘于世界和平的大江湖之中。当出现“太阳王”(编注: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拿破仑时,英国就仗剑远征,扶弱克强,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一旦霸王完蛋,平衡恢复,英国立即退回本土,继续“光荣孤立”。如此说来,英国高举反霸大旗,去恶必尽而不计其功,行王道而不居王者之位,一部英国外交史几乎就成了一部积德行善史。真可以说是国际第一活雷锋,西洋头号宋襄公。可是,一个无法面对的事实是:古今中外,国际政治中的宋襄公个个下场悲惨。何以大英帝国却能成为例外?原因就在于,其所说与其所行之间,存在着看似微妙实则却巨大的区别。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只要维持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充分确保自身安全。它的位置又恰好处在欧洲海外航线的汇聚要津。在大航海时代,这是极大的战略资产。英国竭力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实质是杜绝出现强大的挑战者。同时,他在海外又竭力打压一切挑战英国霸权者。这就形成了一种两面战略:在欧洲维持均势,在欧洲之外建立霸权。也可以说,英国界定的世界和平,其实是欧洲的无霸主和平再加上欧洲之外的有霸主和平,而这个霸主就是英国。在欧洲称雄全球的时代,英国制住了欧洲,就是握住了全球霸权的枢纽。所以,英国才能在反霸权主义的高歌中,一路把自己唱成了全球第一号的霸权主义大国。美国独立后,有样学样,口头上痛骂英国殖民主义,心中却立志先做西半球的“小英帝国”,再伺机成为全球性的“超英帝国”。“孤立主义”就是这个独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高水准国家战略。按照字面的解释,“孤立主义”指的是美国不介入欧洲事务,也不欢迎欧洲国家介入美洲事务。可是,稍微想一想美国立国时的国际形势,我们就会发现,当时的美国力量有限,蜗居大西洋一隅,自保不暇,何德何能去介入欧洲事务?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内,美国连阻止欧洲国家介入美国事务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阻止这些国家介入整个美洲的事务?但如果深入这个政策的实质就会发现,其高深莫测之处并不在字面体现的道义原则,而在实践中对列国关系的清晰判断。北美独立战争揭示的一个军事现实是,像英国这样的传统海权大国,并不具备在北美大陆进行全面征服战争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国家,是欧洲大陆上的陆军强国。可是,后者如要将陆战力量投送到北美,先要过英国海权这一关。从英国的立场上,如果漠视这样一个陆上强国征服了北美,等于是形成了对大英帝国的夹击布局,进而有可能全面颠覆英国霸权。所以,英国从自利的角度,必须大力保卫新生的美国,这样才能维持住全球霸主的地位。美国一旦认清这一点,就可以把自己的国家战略列车挂在英国快车之上。所谓“不欢迎欧洲国家介入美洲事务”,其实是知道有大英帝国在,就不会有任何介入。而“不介入欧洲事务”,则是度德量力后的理性选择。正如水流就下是自然界的铁律,避强击弱、批亢捣虚也是战略界的铁律,所以,孙子兵法才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又说:“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国人读孙子者,多未解其中真意。早期美国人很少读孙子兵法,却悟透了其中的道理。须知,大英帝国的霸权建立在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控制之上,太平洋则是遥远的海,美国就是一面借助大英帝国的海权之盾保卫本土,一面去大英帝国鞭长莫及之处扩张。因此,西进,不断的西进就成了美国的国策。其目的首先是要在北美形成南北无强邻,东西皆大洋的格局。这样,美国就由一洋国家变成两洋国家,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巨型岛国。接着,就要利用新获得的太平洋海岸线,继续跨海西进。国内讲美国史者,历来只知道美国在北美大陆搞西进运动,却不知道那只是西进运动的第一阶段,或者叫陆权阶段,紧接着的第二阶段、海权阶段,才是更精彩、更辉煌的大国崛起曲。 西进西进途中,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空间过大。为了克服空间造成的障碍,美国可以说是多管齐下,修建了连通两大洋的铁路,开通了巴拿马运河,并在太平洋上不断谋求战略支点。就是在谋求战略支点的过程中,美国阴差阳错地惊醒了沉睡中的日本。1853年,美国为了中国市场,歪打正着地撞了一下日本的窗户,没想到日本顺势睡狮猛醒,明治维新搞得如火如荼。到1893年,日本就学会了反过来给美国人玩炮舰外交。这一年,夏威夷的日本侨民和美国侨民产生冲突。日本立即派出最优秀的舰长(东乡平八郎)、最精锐的军舰(“浪速”号),去夏威夷恐吓美国人。在日本眼中,美国对夏威夷实在是鞭长莫及,何况当地黄种人侨民是白种人侨民的15倍,日本侨民是美国侨民的8倍!反过来,美国也是第一次看清了日本的威胁。同时,美国深知,日本对夏威夷同样是鞭长莫及。而且,当时日本的主要对手是近在咫尺的中、俄,哪像美国无债一身轻。故而,美国毫不犹豫地将夏威夷一举拿下。事后看来,夏威夷冲突是美国对日本的第一记“封门掌”,堵住了日本东进的大门。日本东进无望,只能西进。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抢在西伯利亚铁路和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把中国狠揍了一顿,收入颇丰。台湾的获得,尤其意义深远,等于是让日本站在了东南亚的门槛上。美国自然不敢怠慢。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1898年美国就挑起美西战争,从加勒比海一直打到东南亚,夺取了关岛、菲律宾。这就等于又关上了日本南下的大门,把日本的一只脚夹在门槛上整整43年。日本无法南下,只有北上。1904年日俄战争尸横遍野,实在是别无选择。如前所述,高明的强权主义者总是奉行水流就下的战理,能从弱国手中获取的,就不从强国手里硬夺。从强国手中夺食,无论胜负,战略上已先输了一半。如仅从中日关系上看,日本固然是处处压中国一头。但如从国际大格局中看,美国又处处压日本一头。中国与夏威夷,毫无疑问中国是强国。沙俄帝国与西班牙,毫无疑问沙俄帝国是强国。美日太极推手,数度较量,每次都是美国从弱者手中大赚,日本从强者手里小获。美国数胜而无后遗症,日本却越打敌人越多。更让日本恨得牙根发痒的是,日俄战争烽烟未熄,美国又突然跳出来搞调停。说是调停,其实是大拉偏架。通过朴茨茅斯调停,老罗斯福名利双收,既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又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不过,沙俄帝国又岂是善类?作为一个浸淫大国棋局数百年的老牌帝国,俄国丝毫不感恩美国,反而从中看透了美国的可怕。故而,日俄战争烽烟一熄,两个昨日的敌人忽然惺惺相惜起来。一口气连搞了四次日俄密约,其实是共同孤立美国。日本海军更是从1906年起公然将美国列为头号假想敌,开始制订第一份以美国为对手的太平洋海战计划书。1907年,美国海军也制订出了第一份对日作战计划。1913年,美国海军学院组织最高级别的闭门会议,聚集各舰舰长和最优秀的作战理论家,进行关于日美太平洋海战的大规模兵棋推演。这就告诉我们,美日冲突绝对不是到了二战才突然形成,而是早在19世纪就已经数度激化。之所以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海战要到1941年才爆发,根本原因不在美日达成了谅解,而在于遥远的欧洲发生了巨变。一个咄咄逼人的德国开始崛起,一方面发展大海军挑衅英国海权,一方面介入中南美洲问题,觊觎运河区。正是这来自东方的压力,迫使美国暂缓西进的步伐,而不得不越来越关注欧洲事务,并终于在一战后期向欧洲派出远征军,与英法共同对付险些一统欧陆的德奥。美国无暇西顾,日本就趁机在远东大肆扩张,先是打着对德作战的幌子,北取山东,南略南洋列岛,接着又以防共为名出兵西伯利亚。这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故而,欧洲战事一结束,美国立即将主要精力转到远东问题上来。西伯利亚撤军、海军协议、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表面上是以会议协商化解国际矛盾,实则刀刀见血。美国既要限制住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又要逼日本尽量吐出前一阶段的扩张果实。但是,随着欧洲风云的再度变幻,美国的对日策略不免再受影响。这又提醒我们,美德矛盾同样其来有自,而且早就与美日矛盾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矛盾。一言以蔽之,“孤立主义”就是美国版的“均势战略”,同时又是美国针对大英帝国霸权的“搭车战略”。只要美国不挑战英国的核心利益,在西进过程中尽量寻找两国的利益交集,英国乐得放任美国有样学样地在太平洋沿岸搞权力平衡。于是,表面上看,英美两国嘴仗不断,纠纷不少,实则暗中呼应,各取所需。美国靠搭英国车快速发展,英国则靠这个特殊乘客来收拾边远地区的刺头。正是靠了这种奇特的合作,美国一步步地由弱而强,由一洋而两洋,由美洲而亚洲,逐渐成为一个跨太平洋的新兴强国,甚至开始半遮半掩地介入欧洲事务。五百年来,谁最善于借力?毫无疑问,首推美国。而美国对于大英帝国无论在口头上如何不满,心中却是非常依赖。直到有一天,美国忽然发现,欧洲问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自己搭了200年的那列快车的引擎出了重大问题!抉择自19世纪中叶起,铁路革命引发陆权复兴的风潮,海权的黄金时代去而不返,新时代的强者是坐拥大片陆地且能充分开发的国家。这一点无疑对英国非常不利,而对美国非常有利。假如世界上只有英美两个国家,此时显然就是美国取代英国的最佳时机。可惜,这世界上的国家多的是,在这一轮的地缘变局中,获利丰厚的不仅一个美国,还有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虽然是一个岛国,却看透了时代风潮的转移,不断深化其大陆政策,目的就是成为一个海陆双元国家,一旦实现,日本也将成为新时代的超强。英国车熄火,美国自然无法再搭车。这就意味着之前美国赖以发展、壮大的基本战略环境随之动摇、消失。如果这个时候美国不能取而代之,而是任凭新兴霸主宰制欧亚大陆,结果必然是新霸主立足欧亚大陆,形成排外性帝国,彻底孤立美国。正如布热津斯基指出的那样:“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国和欧亚民族主导世界事务达五百年之久,其间它们为了争夺地区主导权而相互争斗并力争成为全球性大国因此,美国如何管理欧亚大陆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主宰欧亚大陆的国家将能控制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看一下地图就会知道,控制了欧亚大陆就几乎自然而然地控制了非洲,并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缘政治上成为这个世界中心大陆的周边地带。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约75%。它的企业和地下矿藏在全世界物质财富中占有大部份额。欧亚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约60%。世界已知能源资源的四分之三左右也在欧亚大陆。”他又说:“欧亚大陆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数在政治上非常自信和富有活力的国家所有可能在政治和(或)经济上对美国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也都是欧亚国家。欧亚国家的力量加在一起远远超过美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