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章 同性恋心理第1节 同性恋与同性恋形成的原因第2节 同性恋的产生与发展第3节 同性恋的感情、性、婚姻生活第4节 同性恋的法律地位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同性恋的基本含义和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了解同性恋的产生与发展,熟悉同性恋者的感情、性、婚姻生活和同性恋的法律地位。开篇案例广州大三男生高调“出柜” 望学校开设同性恋课程 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同性恋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2013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工专业的梁文辉通过媒体高调“出柜”(即对外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梁文辉描述从小学六年级起,他隐约察觉自己跟其他男孩不一样,并没“喜欢女孩”。到了初中,他发现自己竟然对同性才有心跳加速的感觉,内心十分苦恼的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来“适应自己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大一的时候他曾做了一个关于广东男同性恋的基本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00多名被调查同性恋中向父母或者准备向父母公开的百分比,只占个位数。已经向身边朋友公开的,大概占了20%30%。他表示正是因为这样,他才选择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性恋、认同和接受同性恋,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同性恋”三个字在人群中说出来,已经没有人在意,而是很平常,就像看到单眼皮和双眼皮一样,不会大肆去讨论它。除了公开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外,2011年,有着多年同性恋志愿工作经验的梁文辉创办了“直同道合”一个主要由异性恋者组成的公益组织,发起“一起来撑同志”等活动。不仅如此,他所在的组织还积极联系高校老师,主持与同性恋议题相关的通选课程,邀请相关领域的名家和公众人物做嘉宾,通过讲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了解同性恋,并理解同性恋这种现象。梁文辉表示,他的目标是要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朋友开始,最终让大家在知道对方是同性恋时也不会有异样的眼光。但是高调“出柜”也给梁文辉带来了不少风险,通过媒体报道自己“出柜”,已经引来了很大的争议,而令他最担心的是如果父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者,必定会接受不了。 资料来源:信息时报2013年01月11日第一节 同性恋的定义与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一、同性恋及其相关概念同性恋(homosexual)普遍称gay、玻璃、BL、基友(对男同的简称);lesbian、蕾丝、拉拉、百合、GL、毫升(mL)(对女同的简称)是指一个人持久性的对同性产生情感、浪漫和性的吸引,无论这样的吸引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一般来说同性恋泛指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同性恋是性取向的一种,是自然的存在,动物世界中也分布着各种性取向。每个人不同的性取向就如每个人眼睛的颜色不同一样,是自然给予的个体特征,并不是病态的存在。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将同性恋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3)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没有自我不和谐性障碍的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除名,并指出一些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焦虑、抑郁,或者感到犹豫不决,希望改变为异性恋者的情况属于性心理障碍。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对同性恋的诊断参照ICD-10做了调整。有些医学组织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选择,可以得到治疗,并通过一些疗程改变他们的性倾向,但是受到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批评,因为它们带来的压抑感有时会导致治疗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甚至自杀观念。美国精神医学学会1997年通过决议,从事这项治疗的医生被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的。第4节 同性恋的感情、性、婚姻生活(二)同性恋的婚姻生活1、同性恋的婚姻状况及其原因:(1)不愿结婚:A、首先在同性恋者心目中,结婚是一种“掉价”的事情。B、其次,结婚以后的人精力分散,对未婚的同性恋伴侣是很不公平的。C、再次婚姻会一定程度限制同性恋者的活动自由。D、最根本的原因是异性恋爱与婚姻过程中的事情完全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2) 不得不结婚:A、由于中国文化远比西方更看重婚姻和家庭的价值,来自社会文化规范的压力,中国同性恋者大多数最终还是要与异性结婚。B、其次,许多同性恋者到了结婚年龄不能不结婚,是怕暴露了自己的真正性取向。C、有些同性恋者的结婚是为了随后的离婚,以便取得过一种不必受人打扰的单身生活的身份。(3)婚姻关系:A、第一种夫妻关系模式是,同性恋者将对妻子的反感压抑下去,并抱着对妻子的负疚感,恪守做丈夫的义务和职责。B、婚姻关系的第二种处理模式,是选择性冷淡的女性作妻子或在婚后把妻子培养和改造成为能够适应自己状况的人。C、同性恋婚姻关系的第三种模式是不能成功地做到上述两点,沦为婚姻失败者。(直同道合)撑同志先科普:认识同志 我怎么没见过有同志?同性恋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在3%-5%左右,也有学者称高于这个比例。以3.3%算,大约我们每30位亲朋好友中就有一位同志,“家家有同志”。不过迫于家庭和社会压力,绝大部分同志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倾向,所以我们没有察觉身边的同志。 很多名词我不认识?同志:同性恋的代称,泛指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我们直同道合所提到的“同志”一般泛指所有性少数人群。同性恋:指对同性产生爱情及性欲的性倾向。一般语境中,同性恋泛指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直人、直男、直女:异性恋者的代称。直同道合“直人撑同志”即“异性恋支持性少数人群”的意思。出柜:指同志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性倾向。“从躲藏的柜子里走出来”。拉拉:女同性恋者、女双性恋者的代称。形婚(形式婚姻)、互助婚姻:男同志和女同志协商后组成的“婚姻”,一般没有实质的婚姻内容。同妻、同夫:同志和异性恋结婚,则其妻子为同妻/丈夫为同夫。彩虹旗:全球同志人群的标志,由红橙黄绿蓝紫六色组成。恐同:厌恶同志,对同志有偏见、排斥同志。攻、受;1、0;P、T:有一部分同志情侣会“分男女角色”,比如女同志中,主动一方为T被动一方为P,即使分了,他们的爱人依然是同性别的,并非追求男女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同志是没有这样对自己进行分类的。跨性别:包括变性欲望者(无论有没有接受变性手术)、变装者(偶尔或经常穿着异性服装、但没有变性欲望,也不一定有同性倾向)。 为什么同志越来越多了?科学家们公认,同性恋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而不同,不过这些因素会影响同志的公开程度。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明,所以很多原本不敢公开的同志公开了,媒体报导也没以前保守了,所以我们会觉得“同志越来越多”。 同志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性倾向的成因,不仅并不单一,而且因人而异。多数人的性倾向形成于早年。大量研究发现,先天的生物因素对于个人性倾向有重要影响。科学界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性倾向的具体成因,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性倾向是先天或在出生后不久就已决定的。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激素、和大脑结构。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可确定的后天因素能导致同性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流文化的认可,多数异性恋者并不会去追究自己性倾向的成因;相反,由于社会歧视的压力,同性恋者更容易去追问自身性倾向的形成,或被他人问及此问题。 童年经历、性经历会导致同性恋吗? 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提出的理论,认为童年时期的家庭状况,能够导致同性倾向。但在社会心理学有了现代调查研究手段后,这个假说已被推翻。不幸的是现在还有人相信,不仅给很多同志带来心理伤害,也导致很多同志父母经历无谓的愧疚和焦虑。 性经历 曾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早期(甚至童年)的性经历,能够影响性倾向。比如有人相信被异性拒绝、童年时被性强暴,能够导致同性倾向。这与上面一点一样,在有了现代科学统计之后,被发现对性倾向没有影响。同志是心理疾病吗?同性倾向可以治疗吗? 同性恋不是病,不是感情障碍,也不是心理变态。早在1974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就已将“同性恋”一词从诊断手册中删去;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患的名单上剔除;2001年,中国精神病学会在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将同性恋非病理化。所以,任何声称能治疗、改变同性倾向的人和组织都是完全违背科学规律的。历史上,各种偏见特别是宗教上的偏见常导致对同志的残酷迫害。现在,也有人企图“治疗”同性恋者,甚至采用电击的野蛮手段。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治疗案例。一些唯利是图的“心理医生”,鼓吹能够治疗同性恋,从而使同性恋者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和经济损失。早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就公开声明反对同性恋转变治疗。现在,已经有国家开始相关立法以防止同志“被治疗”。绝大多数人的性倾向,是终身不变的,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女性中,性倾向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过有一点应该清晰地指明,科学界对此也有共识,就是性倾向不可能主观改变,不论是通过本人努力还是通过外界干预的方式。假如全世界都是同性恋,人类不就绝种了吗?首先,同志比例是稳定的,不可能全部人类都是同性恋;其次,自古就有同性恋的存在,人类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再者,人类的性早就不是仅仅以生育为目的,而且同性伴侣也可以通过收养或生殖辅助技术而成为父母。最后,个体不繁衍并不会影响物种的繁衍。 同志会对后代产生影响吗?性倾向不可以遗传。现在不少国家的同性伴侣都可以合法收养子女。有关研究比较同性恋家长和异性恋家长抚养的孩子后发现,两组孩子在智力水平、心理调试、社会适应度、受同伴欢迎程度等方面并无差别。此外,家长具有什么性倾向,不代表孩子也会具有这种性倾向。众多同性恋孩子的家长是异性恋就是最好的证明。一般情况下,同志家庭决定要孩子或领养孩子比普遍的异性恋家庭更加经过深思熟虑,对孩子付出更多心思、时间与情感陪伴,更有利于小孩成长。 男同志都是娘娘腔、女同志都是男人婆吗?这是种刻板印象。每个人的气质不同,在异性恋中,有不少阴柔的男生和阳刚的女生,同性恋中也是如此。再者,“男生要阳刚女生要阴柔”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思维,每个人都可以很多样,而不是整齐划一。“娘娘腔”“男人婆”“不男不女”“人妖”这些都是带有偏见的歧视性用语。 跟同性恋做朋友,或是看了太多同性恋的书,会不会变成同性恋?很多人接触同性恋文化时,都会有这样的疑虑。其实,感情与性倾向都是自然而然勉强不来的。同性恋者从小就在异性恋文化的包围中成长:被异性恋父母抚养、和异性恋朋友交往、绝大多数书籍和电影中的爱情也是异性恋的,但他们并没有“变成异性恋”。如果真的有人因为接触了同性恋文化而“变成”同性恋,那也只能说,这个人原本就是同志。 是不是同性恋的生活都很乱,常常换伴侣?感情生活混乱与否、伴侣关系稳定与否,和性倾向并无直接关系。社会对同性恋的误解,多是因为媒体的负面渲染而造成。异性恋“生活乱常换伴侣”或违法犯罪时,我们并不会去强调他是异性恋;而同性恋出现这种情况时,大众和媒体往往会强调其性倾向,“快看,原来那个强奸犯是同性恋”,但绝不会出现“呀!那个强奸小女孩的是异性恋耶,好恐怖”。其实,不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个人的感情生活、私人生活都很多样。而且,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私人生活。 同性恋是少数,怎么可以要求那么多权利?同性恋者不是“要求”过多的权利,而是“取回”跟异性恋者平等的应有的公民权。一个开明进步的社会,应该尊重少数人群的权益,不应因为其是少数,而对其漠视、歧视甚至迫害。 同志不怕得艾滋病吗?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和个人的行为有关,和性倾向无关。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我国卫生部最新报告表明,2009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