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5.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消极: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道路。它严重超越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引发农民和士兵的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它不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4.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思维导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四个层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当时俄国的物力、财力,对保证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涉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深化理解】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深化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比较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018山东济宁调研)苏俄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曾说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这反映出()A.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俄领土B.政府的继续参战造成了粮荒C.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D.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解析根据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可知,苏俄内战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有可能投靠叛乱势力,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从阶级关系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013课标全国,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当时苏俄经历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时期,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也经历着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时期,故选B项。答案B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及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效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核心论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违背经济规律,但仍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战时经济”。2.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核心论点: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018沧州质检)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信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B.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C.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D.“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解析根据所学,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21年12月”,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玉米运动”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实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考法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考题1】 (2014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明立意从苏联工业化建设方式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清误区本题为史料阐释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政权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考法2新经济政策的影响【考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思考(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据史料一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关键信息信息1:由信息“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可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信息2:由信息“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使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可推知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思路点拨本题从苏俄在20世纪20年代经济政策的转变角度,考查历史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第(1)问,据史料信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角度解答。第(2)问,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实质的角度解答。考点二“斯大林模式”1.背景: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形成(1)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提供资金。(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4.评价(1)成就(2)弊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苏联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漫画解史】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信息提取:漫画揭示出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