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分析摘 要:为了培养适应全球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大多开设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课程。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实践却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佳。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误区,并且为完善双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此过程中,各类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这些复合型人才往往须要同时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娴熟的外语能力。在一系列环环紧扣的政策推动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尽管各高校纷纷把双语教学纳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中,但是学生普遍反映双语教学并非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收获。本文通过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讨论今后开展双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对于双语教学的真实内涵在理解上尚有偏误 到底什么叫双语教学?根据国内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经验来看,双语教学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外文教材,运用汉语授课,或者反过来,使用中文教材,运用外语授课,这属于双语教学;运用外文教材,交叉使用外语和汉语授课,这属于双语教学;一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用汉语教学、后半段用英语教学,或者前半段用英语教学、后半段用汉语教学,这也是双语教学;甚至在学生四年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前两年用汉语教学,后两年用英语教学,这同样属于双语教学。所以说,不能简单化理解双语教学的内涵。由于很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真实内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致使教学形式呆板老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于为什么开展双语教学没有深入认识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开展双语教学似乎更多地为了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外语来表达一个专业性的话题,所以,很多教师(包括绝大多数学生)千篇一律地认为外语是双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指导下,绝大多数的双语教学课堂充斥着单词解析、语法理解和造句等教学重点,使得双语教学课俨然成为专业英语课,这就大大违背了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本意。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呢?概括起来,双语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用外语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的能力,但这绝非最重要的目标;第二,了解国外前沿的专业知识,跟踪国际学术热点,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国际接轨;第三,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认识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深刻认识这些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观念,并且使自身达到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学贯中西的目的。以上三个目标的难度是逐步提升的,姑且可以分别界定为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而且随着难度的提升,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双语教学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双语教学的方式缺乏针对性 成功的双语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所授课程的自身特性来决定相适宜的教学方式。例如,很多高校为了加大双语教学的推行力度,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低年级学生尚没有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词汇量极其匮乏,根本不能接受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双语教学方式注定以失败而告终。又如,对于某些涉及到中国特定文化和习俗的功课,一些高校依然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方式,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制度,这类课程应当更多地用汉语授课,适当地加入英语授课内容。所以说,成功的双语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阶段、课程的自身特性和教师的自身素养等众多因素。 (四)对国外原版教材的适用性缺乏认识 通常而言,国外原版教材相比于国内学者编撰的双语教学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外的教材往往是某一位学者,甚至是一个学术团队汇聚多年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所撰写的材料,而且会定期改版,其内容与国际学术前沿的联系较为紧密。此外,国外原版教材的叙述逻辑和思维方式完全是国外学者所特有的,与国内教材差异较大。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内较多的高校在双语教学时会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但问题是,这些国外原版教材的整个逻辑体系完全源自个人对该学术领域的理解,不同的会编撰出体系截然不同的教材,缺乏完整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而且,这些教材的逻辑框架往往不符合中国学生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缺乏必要的概括性。在此情形下,中国学生在阅读这些教材时往往难以形成对一个学术领域的完整思维框架,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在语言本身不过关的情形下,掌握这些国外原版教材的难度就更大了。 二、高等教育推行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推进双语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包含了以上所说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层目标,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双语教学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科阶段的学制通常是四年,我们可以把双语教学贯穿在整个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并且针对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设定四个不同的阶段来开展双语教学:适应阶段、语言强化阶段、思维转变阶段和全面提高阶段。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可以定位为适应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可以安排一门双语教学课程来促使他们逐步进入使用英语学习的状态。一年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学习,词汇量得以积累,能够逐渐养成适应英语的能力。在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可以进入语言强化阶段。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自主表达的训练课时,逼迫学生运用英语来讨论专业问题。适应阶段和语言强化阶段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前文所说的初级目标。 学生进入三年级阶段即可以进入思维转变阶段。思维转变阶段是要以较好的语言功底作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外语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思维转变阶段能够逐渐适应用外语习惯来表达专业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事先选定一个专业话题,小组成员略作准备,围绕这一特定话题展开陈述,并且由教师进行点评。第三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中级目标。 最后,四年级进入全面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为统领和安排计划,学生应当成为课程的主角。全面提高阶段主要以学生的相互交流为主,其具体形式除了第三阶段的小组讨论以外,还要加入类似于商务谈判等情景的现场模拟,这样不仅仅使学习形式更加逼近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摆脱呆板地背单词和背句子来进行表达的境地。 (二)根据课程特性因“材”施教 我们在此所谓的“材”并非指代学生,而是指代教材、课程。实际上,不同的材料和课程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科目或者课程属于普及性的,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例如,自然科学中所阐述的原理、规律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稳定不变的,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并无差异。这类课程最好采用外文教学的方式来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式下所灌输的知识,可以在任何场合使用。但是对于具有历史属性、文化特征和民俗性质的课程来说,采用完全的外文教学其效果未必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汉语甚至方言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汉语和方言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所授课程的性质互相匹配,适当地用汉语或方言来阐述反而能凸显课程的生命力,这是外文授课难以达到的特殊效果。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并非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特定的课程属性来加以取舍。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所言,国外的原版教材是个人或者几个人对某一个学科的认识,未能很好地兼顾其他学者的观点,这就造成课程的体系框架松散,缺乏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框架。相反,国内教材是国内的学者综合考虑大量国内外教材的相应观点,包容了各个学派的长处,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完整性。但是国内教材大多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的特色,各本教材之间只是简单的重复,创新程度不高,质量低下。简单地说,国内教材系统性有余而特色不足。针对这种情形,一种可行的措施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以国外的原版教材为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补充该学术领域的完整框架。这种做法自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即授课的时间紧张。所以必须有一个配套的措施,即对原版教材的授课内容有所取舍,相应的内容要分为三个层次:精讲、泛讲和自学。对于那些特别重要的内容要进行精讲,对于那些相对次要的问题要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进行泛讲和自学两种教学模式。 (四)对双语教学的教师给予充分的培训机会和教学激励 为了成功实施我国双语教学的长期战略规划,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显得至关重要。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设立健全的双语教学教师培训机构,定期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教师才能够继续从事双语教学。当然,此种做法很可能会打击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所以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激励。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相应的薪水、待遇、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问题上应当有所倾斜,并且形成有别于其他教师的独特的机制,由此来鼓励有潜质、有信心和有兴趣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由此形成支撑双语教学的教学团队。 总而言之,要想成功地开展双语教学,并非依靠某一项措施就可以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是要通过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来推动双语教学工作,这有待于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多方位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工程立项精品课程“国际贸易理论”(10KC003)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陆净岚,吴俊.强化双语教学专业性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2师黎,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6,(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