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 )A. 提秀斯B. 梭伦C. 克里斯提尼D. 伯利克里【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梭伦的改革把国家引入民主化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使民主政治在雅典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得到完善。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详解】2.近代中国国势沉沦,救亡图强成为时代最强音。下列人物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 林则徐B. 魏源C. 张之洞D. 郑观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主张与西方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正确;林则徐、魏源为地方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并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B;C项,张之洞为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以维护清王朝统治,并未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3.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 决策权B. 行政权C. 军政权D. 财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4.“(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 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 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 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D【解析】“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亲族,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错误;B不符合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原则;C中排挤不符合题意。5.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 中书省B. 尚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D。 A和B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点睛】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 B. C. D. 【答案】D【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行政体制。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因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这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D。7. 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受封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军事上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并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中央对其基本无法控制,而郡县制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分封制的前提下实行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这有利于中央集权,所以郡县制不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故可排除;秦二世短暂而亡的重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并非是废分封,立郡县,所以可以排除;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而郡县制是我封建社会时期一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所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故应选择;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应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8.“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 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说明刀枪火炮并不可怕;材料“杀人不计亿万千”“肠胃皆熬煎”“费尽囊中钱”说明了鸦片对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危害,因此材料揭示的是鸦片输入的危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勇敢,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输入中国的巨大危害,故CD项排除。9.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A. 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B. 儒学教育官方化C. 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政治上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封国制,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及盐铁官营政策,汉代在文学上的成就为汉赋,东汉时期出现蔡候纸,思想层面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行尊儒读经的政策,兴办太学,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故B项正确;A项,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较为繁荣,排除;D项,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末,排除。10.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光荣革命后具备“原创性”特征的是A. 任期制的出现B. 君主制的保留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 议会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基本框架,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行使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具有开创性,故C项正确;A项,任期制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已经出现,排除;B项,君主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已经出现,排除;D项,议会制度在英国13世纪时已经出现,排除。11.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原来割据一方的地方各派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在整个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战的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主要反映了A. 各派军阀一致抗战B. 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各地方封建军阀积极参与抵御日寇,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各派军阀一致抗战属于表面现象,体现的本质内容是民族意识的增强,A项没有反映本质,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排除;D项,题干只提及部分地方军阀抗战,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排除。12.元代的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最重要的几条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特征。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据此可知元代设置行省的主要目的是A. 打破过去的行政区划方法B. 促进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 增强地方处理政务的机能D. 消除地方产生割据的地理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无视历来最重要的几条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特征”可知元代行省的设置打破了山川地理边界,使地方依据山川地险形成割据的优势丧失,从而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打破过去的行政区划方法是手段,加强中央集权才是最终目的,排除;B项,行省的设置有利于突破区域限制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但题干并非强调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地方处理政务机能的增强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13.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 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B.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 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D. 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岂可断言”可以表明进行历史研究时并非要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排除A项。材料只是根据客观情况对古代君主政体进行研究评述,并未强调在研究中的“提倡否定精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作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得出该认识,排除D项。材料中“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可以理解为:作者从政治、经济、人才选拔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君主政体的特点,是从不同的文明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因此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兼考史学常识)14.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诸侯称“王”说明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遭到挑战,是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体现出国家分裂,无法体现出统一,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不是实质,只是现象的概括,故B项错误;自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崩溃,故D项正确。15.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 )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国民革命,就是因为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材料中的观点则是说明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就是“国民革命运动”。ABC都脱离了群众,唯有D符合,故选D。16.据考证:“长征”一词来源于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B. 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C.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D. 红军在长征的途中重视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已来到西川,尊重夷人风俗.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