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9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014江苏单科,T3)唐宋时期的印刷术成就1.从命题方向上看,直接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成就。2.从热点角度看,注意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与现代科技相关的因素;注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现代价值。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2017江苏单科,T5)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文人画)(2013江苏单科,T2)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2015江苏单科,T3)汉赋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社会特征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发展与艺术成就。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2)外传: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作用: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出现“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作用: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3.火药(1)发明和应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3)作用: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考法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典例 (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据题干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选项正确。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四大发明印刷术抓关键从“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定方法推理型选择题: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史论链接】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考点二汉字与书画及戏曲艺术知识点一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演变(1)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2)演变: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2.书法艺术(1)含义: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演变3.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1)演变石器时代:开始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先秦至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2)主要成就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内容,意境是其灵魂。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深化理解】 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1)重文轻武,理学的兴起,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2)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知识点二京剧艺术1.形成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3.地位:京剧艺术不断成熟,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考法古代不同绘画艺术的特点典例 (2017江苏单科,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把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错误;“诗画合一”仅是一种表面现象,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错误。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文人画抓关键材料“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与文人画的特征相符。定方法本题属于归纳概括型选择题,解答“归纳”和“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如本题主要归纳出文人画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即可。【史论链接】 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考点三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诗经(1)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风是其中的精粹,如硕鼠关雎等。(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3)地位及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知识拓展】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2.楚辞(1)特点: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2)代表: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3)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3.汉赋(1)特点:散文与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等。4.唐诗(1)代表(2)地位: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5.宋词(1)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2)代表(3)地位: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宋代文学的标志。6.元曲(1)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元杂剧【易错易误】 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7.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1)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2)明代(3)清代考法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及特点典例 (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其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汉初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汉赋抓关键“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定方法逆向否定型选择题(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文化的新时代特色时期时代特色先秦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