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 诗两首 设计教师 刘亚莉 授课教师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诗中自由诗的特点;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学习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2.把握两首诗中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感悟戴望舒低回而迷茫的心境和徐志摩诗中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重点难点 咀嚼语言,把握独特意象,品味意境及思想感情。教法 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第一课时赏读雨巷一、导语:二、关于新诗:1、新诗:又称“现代诗” ,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压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于群众所接受。学习我国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借鉴外国诗歌的优秀表现手法,加强诗歌创作的民族化,是我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2、自由诗: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二、题解:“雨巷”即“雨中小巷” ,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含蓄地表现出诗人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介绍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 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 年 8 月出版了诗集望舒草 ,1948 年出版了诗集灾难岁月 ,一生留下了诗篇 92 首。 雨巷写于 1928 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2、写作背景:雨巷:产生的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四、诵读诗文,整体感知梳理诗歌内容1、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2、 (2-6) “我”遇见丁香姑娘。 3 、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五、品味诗歌意象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 8 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2、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2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 )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 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 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留下的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3、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六、 “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含义(理解文章的主题)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 “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 我” 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 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 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七、艺术特色 1、 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 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2、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3、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 7 节,每节 6 行,每行押“ang”2 到 3 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八、知识拓展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3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练习:分析下面这两首诗象征手法的运用。不第后赋菊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显得含蓄隽永并意味深长。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第二课时赏读再别康桥一、导语:二、题解:“再别康桥”即“再次与康桥别离” ,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181922 年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 奇才 ”。他一生留下4 部诗集: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 云游 。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写作背景:再别康桥: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 中曾经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1928 年夏天,诗人故地重游。11 月 6 日,在归国途中的轮船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 “康桥情结” 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四、诵读诗歌,品味赏析(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1、金柳: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2、青荇: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物我一体,水乳交融,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4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3、青潭: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 ”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绝彩斑谰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像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4、云彩: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作别云彩”这一细节。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见感伤落寞,无奈决绝;“云彩”这一意象以静衬动,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云彩高洁秀美、宁静祥和,诗人视作朋友、知已,与他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见证我痴迷康河、回归自然的诗心画意。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