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学科网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一、基础小题1【2016年中考宁夏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邹忌修八尺有余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无案牍之劳形【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案】(4分)长,这里指身高 通(同)“饲”,喂养 就 使劳累【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食”是通假字,通“饲”,“劳”是使动用法,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2016年中考宁夏卷】翻译两题,用“”符号将第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6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答案】(6分,每题2分)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共2分,断对两处得一分)【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2016年中考浙江温州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来源:Zxxk.Com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答案】(1)逃跑(2)没有 归依(3)交换 答应【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2016年中考浙江丽水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尉果笞广。 (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1)带领(2)赠送(3)鸟停息在树上。(4)用鞭、杖或竹板打(5)放弃(6)案件。【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狱”为古今异义,古义为“案件”;“笞”为名词动用,意为“鞭打”,要根据语句意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2016年中考浙江湖州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天柱折,地维绝。(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答案】(1)绝:断;(2)鲜:少 (3)度:估计【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鲜”古今异义,古义为“少”,要根据语句意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2016年中考宁夏卷】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悲” “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2分)【答案】(2分)景不同,情也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悲”“喜”之情虽异,但本质上相同,都是个人悲喜观;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与作者的情怀作对比。(可选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分析,意思接近即可)【考点定位】7【2016年中考宁夏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2分)【答案】(2分)闲人包含着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有赏月时的悠闲自在;有贬滴之后的无所事事;以及旷达释怀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接近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2016年中考天津卷】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C妻妾之奉 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答案】9A10A11B【解析】9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判断正误。A“恶”为“厌恶”。【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分析各项语句表述的要点,阅读文段,梳理有关信息,比较判断正误。B错,作者认为重“义”之心,普通人也应该具备。【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16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捕蛇者说)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君将哀而生之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C叫嚣呼东西 从流飘落,任意东西D谨食之 日食饮得无衰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饥渴而顿踣 潭西南而望B时而献焉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C吾尝疑乎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故为之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答案】8A(2分)9D(2分)10(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11(2分)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分),作者认为“赋”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仅分析“用法”,不要分析词义A而:连词,表递进/而:连词B焉:代词/焉:代词C乎:介词/于:介词D之:代词/之:助词故选:D【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孰:谁;之:结构助词,的;甚:厉害;于:比句子翻译为: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2016年中考山东济南卷】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来源:学科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B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 鲜: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6C7B8D【解析】6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植”通“直”净,干净清洁【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