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强化复习学案主备:范维娜一、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九大常见病因、引以为戒例 1: 蝶恋花 晏 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学生病例及病因总结】学生病例 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病因之一:学生病例 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病因之二:学生病例 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之三:学生病例 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病因之四:学生病例 5: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病因之五:学生优秀答卷: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例 2: 春 兴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问 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学生病例及病因总结】学生病例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病因之六:学生优秀答案: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 “吹”与“逐”两字都很富有表现力。 “吹”是春风发出的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 “逐”是乡梦发出的,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无形的乡梦因一“逐”字而显得有形有态,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形象可感。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两字出语平易自然,但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非常美妙。问 2 :“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学生病例 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病因之七:学生病例 8: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病因之八:学生优秀答案:例 1:“春”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想之梦送回家乡。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例 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例 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例 3、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问:“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病例及病因总结】学生病例 9:运用了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病因之九:学生优秀答案:借景抒情,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二、其它出错类型归类: 1. 误解诗意在阅读诗歌作品时,有些同学由于对于诗句基本含义的误解,常常使其对题目的解答谬以千里。其中 06 年山东(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第三题为:“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有学生这样解答:“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诗都着眼于天下,眷顾着一切,描绘着世事,流传不息。”或者是“该字有囊括之意,给人以广阔宏大的印象,形象地写出诗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甚至说:“倦字突出体现了诗人对天下文章的轻视,觉得天下知识、诗书都已掌握,并对自己的藏书和知识充分自信。”由于将作品中的“诗眼”理解为诗歌、文章或者承载诗歌情思的“诗眼”,使整个赏析的方向产生了严重的偏离。 2. 曲解情旨诗歌创作重在抒情明志,作品中蕴涵了诗人的情感指向,如果对于诗作的情感内容把握出现偏差,无疑会造成该题目彻底失分。2006 年辽宁考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苏轼的诗作东坡后,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学生的解答中出现了这样的理解:“隐含诗人虽被贬官,但仍然忠心耿耿,愿意为国家继续卖力的坚定的信心。”又如:“表明作者 有力杀敌,不愿将力气白白浪费,希望重新被重用。”或者认为“表明自己孤独、失落、无奈之情”,完全扭曲了苏轼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旷达情怀。 3. 错品意境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常“以我观物”,因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对意境的品读是读诗必须的环节,也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然而若未能抓住关键字词的暗示效果,常会曲解其中韵味。如学生在解答 2006 年辽宁考题时,将东坡“清明幽静”的意境理解为“凄冷、孤寂”;将 2005 年辽宁卷王安石和方惟深的两首诗中 “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理解为“宁静平和的氛围”,或者在赏析意境时将其描述为“傍晚月色怡人”。4. 脱离作品我们在诗歌鉴赏的题干中经常可以读到“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之类的要求,而恰恰有很多学生忽视这一点而进行想当然的理解,或者使自己的表述笼统跳跃。2004 年广东卷 16 题选取的是杜甫的江汉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题中问道:“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解答时只有抓住诗作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结论,但我们还是看到有学生凭借对杜甫的了解而笼统作答:“本诗充满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最后两句看,诗人虽已年老,但心中仍想报国。” 或者:“我认为此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原因是作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孤身一人在江中漂流,但仍然想要为国效力,自己的壮志还未实现,想要实现。”应该说学生对诗歌的总体把握还是准确的,但由于将作品搁置一边,不能做到使自己的解答有理有据而难以得到高分。5. 遗漏要点有些诗歌鉴赏题是综合性的理解赏析,没有明确提出答题的指向是情感内容还是技巧方法,这就需要在回答时有全面的关注和考虑,结合题干和作品进行思考,保证回答的完整贴切。如 2006 年辽宁考题要求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就必须从内容、情感、手法多方面切入,而有许多学生却显现出了思考的片面,如:“铿然是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杖与石碰撞的声音,形象、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更有趣味,读起来也更加上口、连贯。”此种解答只关注了词语本身的含义特点,忽视作品的情感及意境,难以符合题目的要求。6.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俗话说:行有行话。诗歌鉴赏也有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清新自然、托物言志等。许多学生做题时,总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知道怎样来表述,或张冠李戴,不能准确表达。 例 6: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分析: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赏析写法的角度(如修辞、表达方式等),也不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以致赏析有误。 答:这一句虽然通俗直白,但意味丰厚,通过反复的修辞方法和白描的手法,表现了对酌的情形。 总之,鉴赏古典诗歌要把握理解诗意、认真审题、准确表述等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三、错因简析 1. 忽视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是诗歌鉴赏最基本的要求。而诗歌的情感内容是靠文字来传达的,诗人在选词用字方面都十分用心,力求传达出情思意旨。我们读诗时也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承载情旨的密码,联系全篇做出理解。否则,必然对作品造成误读。如 2005 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考的是戴复古的过江阴浮远堂,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这句如何最具表现力。除这句外,诗中的“万里愁”“神州”,均是不可遗漏的关键,再联系注释中介绍的作者为“南宋后期诗人”,便不难领悟其中蕴涵的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如果未能关注这些要点而想当然,自是会将其误解为“思乡之情”或者是感叹“自己的渺小”。2缺乏基本知识读解诗歌,必须储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如诗歌的内容题材类型、表达技巧以及对仗格律等,如果有明显的欠缺当然会对答题造成直接的障碍。2006 年福建卷中的端居一诗,三、四两句(“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属于流水对,必须贯通理解,才能将题目所问的“艺术手法” 解答清楚。而一些学生对此做出“青苔与红树和寥雨与落月相对比”的理解,就是由于对于流水对的概念不清而误解了诗意。另外前文提到将“对仗”理解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出于此因。3忽视或偏信注释诗歌鉴赏题中列举的注释对于读解作品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经历的介绍尤不可忽视。比如前文提到的 2005 年山东卷,因为对山河破碎、国耻难雪的愤怒与哀痛是多数南宋诗人共同的情结,所以题目中对戴复古是“南宋后期诗人” 的介绍就是对于答案的非常直接的提示,已经暗示出了回答的方向。再如 2006 年辽宁卷注释中说明东坡一诗是苏轼在黄州居住时所作,我们教材中选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均是此阶段的作品,联想至此,又怎会误读其中的坚守信念、乐观旷达?但对于注释又不可盲目崇奉,若完全利用其中内容解答题目而置作品的具体情况于不顾,结果自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2006 年山东卷对晓上空泠峡的作者王闿运有如下说明:“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许多学生抓住其中要点,将对诗歌中的“傲岸之气”的解读表述为:“后二句中的愁风水只卧听写出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无处施展,屡次受挫的心灰意冷及决意不再入仕途的决心。” 或者是:“作者观景一事象征自己从事的事业,表达了他虽放弃仕途,但胸怀大志,并坚信终将成功的信念。”这就背离了作品中蕴涵的“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和“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4. 缺乏答题经验解答诗歌鉴赏题,看似难以把握,其实结合历年考题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考查要点不外“意”“境”“情”“法”四方面,即诗歌的含义、意境、情感、手法。这四者在作品中是相互融合的,需要我们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诗作敏锐的感受力。同时在答题时要关注几个要点,结合诗中关键词,综合思考、整体把握。无论题目是提问诗眼还是要求结合前人的评价进行赏析,皆可转化为对诗意、诗情、技法的回答。如果缺乏这些经验储备,答题时必然捉襟见肘,不是误读作品,就是遗漏要点。附:一、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 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 分)。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