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0页
第2页 / 共190页
第3页 / 共190页
第4页 / 共190页
第5页 / 共190页
第6页 / 共190页
第7页 / 共190页
第8页 / 共190页
第9页 / 共190页
第10页 / 共190页
亲,该文档总共1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逻辑 四个维度 1 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 与时俱进的理念 2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同情之理解 3 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度改革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回应 全球化的视野 包容性思维 4 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 本土化立场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 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二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同情之理解 钱穆 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历史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 是维系民族国家的纽带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 软实力 的体现 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 从宗教中寻找人生归宿和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很早就觉悟 人是历史的动物 人生于历史中 长于历史中 创造于历史中 最后又归于历史中 张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why 只有这样才能将一个个生物的 茫然的 小我 及其有限的生命 凝聚成无穷的 历史的 有意义的 大我 在中国历史上 古代 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 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繁衍 融聚 奋斗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光荣历史 虽偶尔也涉及到周边国家和民族 但范围始终十分有限 亚洲以外其他地区发生的事件虽对中国也有所影响 但程度有限 modern ofthepresent newup to date 近现代 则与此不同 近现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与古代极不相同的内涵 近现代的涵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 所谓近现代 有以下特征 既对立又统一 1 民族国家自主权与全球化趋势无可阻挡 2 科学 机器 市场与文化 信仰 道德 3 人才需求 教育普及与贫富悬殊 失业失学并存 4 君主 国家 中央 政党 领袖的集权与民主 分权 个人自由对立 5 资本家与工人 宗主国与殖民地 强国与强国 6 技术日新 财富日长 人口日增与资源日减 环境日坏 7 生产力的要求 外部的榜样 内外部矛盾的压力 对未来的想望所激起的改良与革命 由此可以推知 近 现 代史的划分依据 绝不是 时间 而是 内容 其中三点最突出 1 近现代 是世界性的 是全球化的 新的海上航路的发现和全球性商贸网络的建立以及西方列强在此过程中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侵略扩张活动将从前相对孤立的世界联为一体 面对着撞关破门而来的列强 中国近代的先进分子逐步开始认识到 中国只是 列国并争 的世界诸国中的一国 在此时代 中国内政 一切无不牵及外交 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问题 孙中山题词 1919年7月 毛泽东在 湘江评论 创刊宣言 中曾形象地描述说 湘江 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 他的水很清 他的流很长 住在这江上和他邻近的民族 浑浑噩噩 世界上事情 很少懂得 咳 湘江湘江 你真枉存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 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 洞庭湖的闸门动了 且开了 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顺他的生 逆他的死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湖南省委 毛泽东早期文稿 编辑组 毛泽东早期文稿 第294页 长沙 湖南出版社出版 1990年第一版 1995年第二次印刷 因此 中国人也就不得不到世界大家庭中去 讨生活 不仅中国各省地方都受其冲击 各行各业蒙其影响 而且整个中国革命也成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 人类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 欧洲资产阶级经过两三百年的艰苦奋斗 终于战胜封建主义 在欧洲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同时 由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 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冲突日渐突出 也由于与资产阶级同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逐步成长壮大 与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同的社会主义式的人民共和国的方案越来越成为饱受资本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选择 3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正如20世纪30年代的学者蒋廷黻所评论的那样 近代世界文化有两种重要的特别 一种是自然科学 一种是机械工业 这两种特别引起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 如大规模的民治 兼领数洲的大殖民帝国 资本阶级与劳动阶级的斗争 支配世界市场的大公司等 上次 指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前 全世界的文化发展 似乎有共同的趋势 素不行政治的国家如中国 日本 土耳其 俄罗斯都像望着民治走 未曾使用机械的国家 也步步的踏入工业革命的园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虽然苏联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德国 意大利 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立场 虽一个站在北极 一个站在南极 但 对于自然科学及机械工业都是维护的 世界的一切都可革命 谁都对于自然科学及机械工业尚未闻有革命之声 左派的 右派的 帝国主义者与反帝国主义者 男的 女的 白种 黄种 老年 幼年 没有一个肯树反自然科学和反机械工业的旗帜 所以我们如说中国必须科学化及机械化 并且科学化和机械化就是近代化 大概没有人反对的 这种科学机械文化发源于欧洲西部 近代史就是这种文化的发展史 欧西以外的国家都是被这种文化征服了 抵抗这种文化的国家不是被西欧占领了 化为殖民地了 就是因战争失败而觉悟 而自动地接受这种文化 胜利的抵抗是没有的 能利用这种文化来生产 来防守国土者就生存 不能者便灭亡 这是近代史中的铁律 没有一个民族能违犯的 近现代的这些特点 是我们研究和探讨中国近现代史时不能不时时加以注意的 也就是说 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和更好地认识近现代的中国 就必须充分注意中国与世界的关联与互动 关注此种关联与互动的潮流与方向 近代史研究的三种范式 托马斯 库恩 1922 1996 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提出 范式 paradigm 的概念 按照黄宗智的理解 所谓范式 指的是那种为各种模式和理论 包括对立的模式和理论所共同承认的 不言自明的信念 它们往往构成不同理论 模式间发生争议时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 鸭子与兔子 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 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 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于古代科学 托勒密天文学之于中世纪科学 伽利略的动力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初级阶段 微粒光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发达时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当代科学 在革命之后 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 在革命之后变成了兔子 他研究的世界在各处看来都将与他以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不可通约 incommensurable 革命 范式 迄今为止 近代史的研究大约形成三种范式 一是主导型的 革命 范式 二是继起的 现代化 范式 三是新兴的 民族 国家 nation state 范式 革命 范式 是以 两大矛盾 为核心建构1840年至新中国的百年历史 其便利在于 抓住了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主要矛盾 其缺憾在于有时难免将纷繁复杂的历史图景单一化 现代化 范式 现代化 范式则以 走向世界 实即走向西方 为核心 看待中国社会的变化 将近代中国的历史视为不断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 费正清 冲击 回应 Impact Response 理论 是其代表 其便利在于符合或 附和 天下大势 缺憾在于容易忽略国情而为他人马首是瞻 甚至有可能抹杀千百万志士仁人的血泪追寻 救亡与启蒙 1980年代 提出 救亡vs启蒙 的观点 代表 现代化 范式的 复兴 近代两大问题 一是以现代文明和价值观对国人进行启蒙 如民主意识 公民意识 平等观念等 使中国社会 走出中世纪 与此同时 由于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世界不是自然生成的 而是被打入的 于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一次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从而使救亡图存的问题迫在眉睫 救亡压倒了启蒙 农民革命压倒了现代化 二元叙事 救亡VS启蒙传统VS现代革命化VS现代化东方VS西方马克思主义VS资本主义 民族 国家 范式 民族国家是个特定概念 简单说是一种遵循启蒙理性的国家形态和政权组织 其突出特征在于以下三点 确定的疆域 独立的主权 强烈的民族认同 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要求在确定的疆域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的贯彻至国境内各个角落和社会各个阶层的行政体系 并且要求国民对国家整体有忠贞不渝的认同感 李杨 民族国家 的由来 虽然民族 种族 宗教的认同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但民族国际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民族认同感 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权利等观念 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 资本主义工业化把人们从孤立的农村地区赶进大城市 发展起各种大众交通工具 用市场的力量把广大地区连接成经济实体 所有这些过程都使得人们走出早期的部落 种族 宗教和地方关系 融入更大的民族关系 来自上层的革命 文化主义VS民族主义 夫国也者 何物也 有土地 有人民 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 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 自制法律而自守之 有主权 有服从 人人皆主权者 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 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且我中国畴昔 岂尝有国家哉 不过有朝廷耳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冯友兰 中国一词在古代文化意义最甚 民族意义较少 国体意义尚无 罗素认为 与其把中国视为政治实体 还不如把它视为文明实体 惟一从古代保存至今的文明 中国问题 文化国家VS民族国家 皇权vs主权 政治 天下vs国家 观念 朝贡vs利益 外交 文化vs祖国 认同 农业 农村vs工业 城市 文明 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 施政 忠君主义vs爱国主义 思想 从文化国家到民族国家 按照 民族 国家 的范式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现代史 其实是一部从文化主义到民族主义 从文化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转型历史 从晚清至1949年以前的中国现代 救亡 史 是从文化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 从传统样式的文明向现代样式的民族国家转型的历史 李杨 文化国家的危机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显然不仅仅是文化自身的问题 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 西方民族国家的挑战 一个没有正式国名 没有国旗 没有国徽 没有国歌 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为全民认同的 现代政府 的 文化国家 根本无法回应这一挑战 在西方国家强有力的挑战下 传统中国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 它无法有效的动员民众抗拒外敌的入侵 也无法汲取足够的财力 将国家纳入经济现代化的轨道 与外国展开激烈的商战 结果 政治认同与个人自由 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 而有效利用资源离不开组织起来实现工业化 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以 国家 自耕农 为主要格局的社会结构中 由于经济联系的狭隘 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忠诚的对象 阿Q 刘跃进 因此 五四以后的许多知识分子的转向 是因为他们越来越发现中国的现实问题并不是个人自由的匮乏 而是缺少高度统一的政治认同 在一盘散沙式的中国鼓吹个人自由 无疑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追寻 民族国家 的光荣与梦想 梁启超 从华夏中心到国家中心 今我中国国土云者 一家之私产也 国际云者 一家之私事也 国难云者 一家之私祸也 国耻云者 一家之私辱也 民不知有国 国不知有民 以之与前此国家竞争之世界相遇 或犹可以图存 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 其将何以堪之 孙中山 夫汉族光复 满清倾覆 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 从此当努力猛进 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 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 历史与自尊自大之名称 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 合为一炉而冶之 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旧中国 百年魔怪舞翩跹 从太平天国到中华民国 地方势力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社会 辛亥革命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民族国家的重建 但未能建立全民的政治认同 民国时期 1912 1949 中国仍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