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6页
第2页 / 共296页
第3页 / 共296页
第4页 / 共296页
第5页 / 共296页
第6页 / 共296页
第7页 / 共296页
第8页 / 共296页
第9页 / 共296页
第10页 / 共296页
亲,该文档总共2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信社新员工培训手册目 录农信社企业文化.2点钞技术.9计算机小键盘翻打传票.17传票翻打.20金融基础知识.24个人金融业务.43公司金融业务.51会计与结算业务.67电子银行业务.133银行卡业务.14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同业业务.166银行常用公文与事务文书写作.177银行业监管及反洗钱法律规定.213银行主要业务法律规定.225民商事法律基本规定.235金融犯罪及刑事责任.256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274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相关规定.278附则. .298农信企业农信企业,就是中国农村的信用企业。我们这里讨论的中国农村信用企业,主要包括统一为法人单位的实行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县(市、区)联合社、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县(市、区)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股份制的县(市、区)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了叙述方便,统一简称为农信企业。第一节 农信企业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在着手经济建设的同时,决定在农村建立信用合作组织,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此开始,农村信用合作社,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己有五十余年。回顾历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调整、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1951年5月,党中央明确单独组织农村信用社,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同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全国会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试办信用合作组织。195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设立在人民公社的银行营业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组织公社“信用部”。1959年4月,党中央决定把原来的信用合作社从公社“信用部”分出,下放给生产大队,成为公社“信用分部”,由生产大队和公社“信用部”双重领导。1962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人民的资金互助组织,是国家银行的助手,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要求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以农口为主。1977年11月,国务院提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79年6月,国家同意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更改为“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办理农村各项金融业务,执行国家金融部门的职能任务”。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国农业银行领导、管理期间,按照国务院决定通过改革,恢复和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县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对信用合作社的领导和管理通过县联社去实现。1996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细织。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增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年7月,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省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在明晰产权、完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全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统一法人,并在县级联社入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试点工作按方案在2001年9月总体完成。2003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文件指示:深化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深化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人,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深化信用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按照国务院方案,江苏、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八个省(市)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迅速展开。200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提出,在认真总结八省(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扩大改革试点的范围和工作要求,随即国务院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八省(市)改革试点的工作情况与经验,并对扩大试点的二十一个省(市、区)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由此在全国基本全面展开,中国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中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二节 农信企业特征深化改革,已将农村信用社推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农信企业。五十多年的历程,农村信用社的体制多次调整,但是没有摆脱“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影子,长期存在着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隐性担保的关系。当前,通过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不再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已经清楚,国家不再对农村信用社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已经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企业运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信企业的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小型”特征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根据县(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水平,分别进行不同产权形式的改革。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实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改造有困难而又适合搞合作制的县(市,区),可以进一步完善合作制。由此可见,农信企业一般多是县(市,区)级的典型小型金融企业。(二)“三农”特征不论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农信企业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其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农。当然,“三农”的概念已经不是传统的“旧三农”了,而是现代的“新三农”了。(三)“社区特征农信企业原则上是在县(市、区)行政区划范围内从事经营、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这就是说,农信企业成了一个社区的一个部分。不过,这个部分是个“特殊部分”,具有自身特殊性质,应当发挥特殊作用。(四)管理体制特征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具体明确省级人民政府对农信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责;建立省级联社,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农信企业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银监会作为国家银行监管机构承担对农信企业的金融监管职能。农信企业全面分析、找准自己的主要特征,是正确认识自我、回答“我是谁”的必然要求。只有自知,才能自明。有了自知自明,才会知事办事,做到办成事办好事。第三节 农信企业使命农信企业长期坚持“三农”服务方向,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以来,继续坚持服务现代“三农”的宗旨,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了积极有效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实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依据,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对农信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赋予重任,寄予厚望。农信企业适逢良好发展机遇,同时面对各种挑战,应当清醒地认识前进过程中的困难与矛盾。在外部,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村生产力不算发达,农村富余劳力转移仍有难度,农民增收减负困难不少,工业化转型、城镇化转变任务艰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压力很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等。在内部,改革尚在深化之中,体制、机制需要完善,员工综合素质需要提高,发展观念、服务方式需要更新,经营能力、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深化改革中还有可能出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等等。农信企业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考虑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发挥优势,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高度,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员工意志,自觉而勇敢地肩负历史使命,朝着新的发展目标共同奋进。农信企业需要承担时代使命。那么,如何认识时代使命,承担什么时代使命,怎样承担时代使命,须从以下主要方面考虑:一、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农信企业的企业哲学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所谓世界观,就是“观世界”,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自己,从中得到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答案。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这些要求,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它对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来发展、发展的内涵、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展的目标等重大规律性问题,作了明确回答。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所谓方法论,就是“论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寻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认识矛盾需要好的方法,解决矛盾更要好的方法。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与矛盾,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学发展观。人们常说,分析矛盾、研究对策,实际就是寻找好的方法。科学发展观给人们提供了最得力、最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告诉人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的联系和关系;找出事物内部本质与事物外部本质的联系和关系;排出事物内部矛盾与事物外部矛盾的联系与关系;确定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拿出具体矛盾具体解决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用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在指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