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参评历史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 教学反思历史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关 键 词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 生为本的新模式,要求教学要加强教学反思工作。首先,要加强教学目标的反思;其次,加 强对教学形式的反思;再次,加强对教学原则的反思;最后,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以上 是发展成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正 文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 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 日见丰富。 新课程、 新标准、 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 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一种 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新一轮课程改革亟待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落实新课程理念, 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形成自己的 教学风格、教学特点。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行。教学反思“是教 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 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 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 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不断地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 挑自己的刺, 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 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 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 因素”。笔者认为 ,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 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 唯有如此, 才能使自己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教师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反思。一、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 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 体验和需要以及把 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 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普及性、 发展性的 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 , 发现一些老 师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 更多 地关注了后两者。 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 手段先进、 方法 灵活上,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 点水, 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要真正 实现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 反而应当进一步 强化知识的作用。因为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后, 才能形成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初步能力, 才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才能确立科学的人 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为了能力培养 , 在落实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时不能 忽视“知识”目标的落实。二、对教学形式的反思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为 了给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营造一种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 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 行教学的状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成 语接力赛、 虚拟拍卖会等都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 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活动, 教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 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只是一种点缀,最多起到了活 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 如:“课堂讨论”几乎是教师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 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有位老师在讲“唐太宗贞观之治有哪些内 容?”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 纳出来, 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 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 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应该从教学的 实际需要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不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形式, 这样会远离 新课程的要求。三、对教学原则的反思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意识历史与社会教师以反思的精神去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教学, 注重历史与社会 教学的人文性素养的开发, 让历史与社会教学恢复自己的本性, 即回归自身的特 性。教学中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中, 学生通常是在教师的讲授中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 识或结论, 他们成了充实而迷茫的学习者, 头脑里装满了答案, 却不知道问题在 哪儿,在不断的记忆和“占有”中他们不仅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也失去了主见和判断, 没有学会思考, 更没有学会创造, 对拥有的知识变得冷漠。 要扭转现状, 教师就应当把问题还给学生, 因为我们所学的许多的人文知识和人 文事件都不是关系到学习者自身的,是在学习者自身生活世界之外产生或发生 的。 要使它们转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切身追问,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 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开始于问题, 鼓励学生学会从史料的阅读中或者从历 史与现实的关联处发现问题,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自主的努 力去分析问题、 研究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直至解决问题。 根据课改新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开始于问题, 教师应当针对学习内容, 设计出与学生的经验 相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来开始和推进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个体通过 “自问自答”或“互问互答”, 使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互动 构建”; 由“接受答案”转变为“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长此以往, 学生的问 题意识就会逐渐升华为含有理性独立批判的、自觉探索问题的较高科学素养。 2.培育学生质疑精神。学习不仅包含着记忆,也包含着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知识,往往只 是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不要把它奉为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真理。课本、教 师和科学的权威都不能构成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理由。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 考、 大胆怀疑, 对教材的结论进行严肃的理性的质疑和反思, 并要求学生敢于与 众不同、标新立异,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思维。四、对教学理念的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 新课程背景下,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 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 共建 ,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 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首先, 要在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 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 思维的能力。 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 如 历 史教学 、 地理教学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 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其次,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 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以上新课程理念,立求创新, 打破传统,钻研课标,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反思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比如,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的程度;教师是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 心”;是否坚持“依标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等 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反思。总之, 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 也是历史与社 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 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 镜子效应,实现自我发展。参考文献:何德法: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02年第 5期。 聂幼犁 :中学历史教学论 ,学林出版社, 1999年版。赵恒烈 :历史思维能力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李铜玉:文史交融 相得益彰 , 当代教育 , 2005年第 1期。萌芽教学编写组:外国学生素质教育 ,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8.6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