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有 分封制 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3 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作用 形成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宗法等级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1 秦灭六国的过程 韩 赵 燕 魏 楚 齐2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5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设郡守 郡尉 监御史等职官 分别执掌行政 军事 监察职责 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 调动 不得世袭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皇帝制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4 秦朝皇帝制的特点 一人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帝独裁 6 秦朝三公是指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职责分别是 丞相协助皇帝 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三 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 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 举例说明秦 汉 唐 宋 明 清是如何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的 中央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被废除 A 中国古代宰相 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 B 秦朝和汉初 丞相的权力相当大 C 汉武帝主持政务后 A 频繁任免宰相B 形成中外朝制度 分割了丞相的权力 东汉出现了尚书台 D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 身份也等同与宰相 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 E 宋代设中书门下 为了分散相权 又增设了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 F 明朝 明太祖废宰相 权归六部 明永乐帝时 设立内阁 皇权加强 G 清朝设立军机处 推行密折制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地方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监察体制 西汉 汉武帝元封五年 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 元朝设立行省制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 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强化了中央集权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表现及影响 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主要表现 明朝废除丞相 权归六部 设立内阁制 使君主权力大大加强 清朝设立军机处 推行密折制 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复习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 为了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2 1840年 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 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 中法战争 1883 1885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 1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有 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等 2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3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4 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 5 反割台斗争的背景 马关条约 的签定 割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6 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队伍 邱逢甲和徐骧领导的义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7 反割台斗争的意义 充分体现了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 1937年12月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30万同胞被害 3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 公然违反国际法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1 日本侵华 9 18事变 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 1935年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 日本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后 国民政府发表 自卫抗战宣言 5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改编中共军队 6 标志 1937年9月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937 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枣宜会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展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 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 武汉会战 反扫荡斗争 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共产党 打破了日本3个月的计划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 1940年下半年发动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成立陕甘宁边区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平型关 台儿庄 开辟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 捍卫了民族尊严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905年 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 4 1912年3月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临时约法 约法按照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民族民主革命 B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第二课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 五四运动导火线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职务 拒签和约 性质 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影响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 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3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时间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条件 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 1924年1月 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5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6 长征原因 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路线 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开始 1934年10月1935年1月 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民革命 教训 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 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失败原因 客观 敌人力量强大 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 中共缺乏经验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陈独秀在后期放弃领导权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有何教训 功绩 前所未有人民大革命 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8 1947年6月 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 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9 1948年秋 发动了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共歼灭或改编军队150多万人 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 胜利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伟大历史意义 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 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3 成功经验 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1949年9月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通过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国名 首都 国旗 国歌 2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并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它的颁行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级自治区 州 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体 政党制度 民族制度 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2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其主要内容 1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 政治路线 果断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口号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 伟大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1 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 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第一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80年 邓小平的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重要讲话 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正式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 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 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三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 邓小平针对问题解决提出 一国两制 20世纪80年代初 2 香港 澳门的回归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 英国 主权换治权 中国 主权不容谈判 1982年谈判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收回主权 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1987年中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主权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表现 七九停炮 1979年 三十年来真正停火 八七开放 中央政府提出 三通 通商 通邮 通航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汪辜会谈 历史性突破 八项主张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B 意义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 日内瓦会议 瑞士 1954年特点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万隆国际会议 印尼 1955年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作用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促使会议成功 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集团占据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 美国孤立政策破产 事件 1971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