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2008版申请代码:受理部门: 收件日期:受理编号:第 23 页 版本1.009.3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 请 书(2008版) 您现在不能检查保护文档或打印文档,请根据以下三个步骤操作: 1)如果您是Word2000或以上版本用户,请把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中 方法: Word菜单-工具-宏-安全性-安全级,设置为中 (如果您是Word97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2)关闭本文档,重新打开本文档 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资助类别: 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 项目名称: 申 请 者: 电话: 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电子邮件: 申报日期: 2008年3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本信息ykKr4oHP申 请 者 信 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9月民族汉族学位硕士职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决策理论和方法 电话023-62769362 电子邮件wcjctbu.edu.cn 传真 个人网页 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在研项目批准号06JJD790,04XJY014 依托单位信息名称代 码40006702 联系人王星敏 电子邮件wang_chemtom.com 电话023-62769787 网站地址www.ctbu.edu.cn 合作单位信息单 位 名 称代 码00000000 项 目 基 本 信 息项目名称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 申请代码G031301:区域发展战略管理G0104:决策理论与方法基地类别 预计研究年限2009年1月 2011年12月研究属性应用基础研究 摘 要(限400字):农民工的流动、城市对农民工的吸纳及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凸现的矛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城市产业扩张、经济发展需要吸纳农民工,但较低文化技能素质的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又不利于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进程,且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限制,也客观成为了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确定科学合理的农民工容量及其变迁路径和规律是把握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本项目拟以川、渝、浙等省(市)县城以上城市及农民工为样本,通过实证调研、模拟,运用有约束的一般均衡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基础条件下城市农民工容量及其随时间和条件变化的规律,估计变量参数,并运用DYNAMO语言进行求解与仿真;通过演化博弈分析,探讨城市各影响农民工吸纳的容量中关键变量的主动和被动调适,为国家制订农民工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等提供决策参考。关 键 词(用分号分开,最多5个)农民工容量;系统动力学;演变规律;演化博弈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 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编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职 称学 位单位名称电话电子邮件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11966-9-4 女研究员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8537 cjsyctbu.edu.cn 项目设计,理论分析 8 21972-9-25 男副教授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9617 luodong200126.com 项目设计,模型构建 8 31969-8-27 男副研究员博士重庆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02363899850 lizhongyunyahoo.com 实地调研,路径分析 3 41973-3-1 女副研究员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8511 zhulifenctbu.edu.cn 问卷设计,仿真求解 8 51975-4-9 男讲师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8514 liuchangyongctbu.edu.cn 理论分析,数据采集 6 61976-1-2 女讲师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8485 tanlinzhictbu.edu.cn 问卷设计,实地调研 6 71974-5-22 男讲师硕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9540 wuhuaansohu.com 数据采集与整理 6 81975-9-27 男副教授博士重庆工商大学 023-62769377 zhangyp75ctbu.edu.cn 模型构建,仿真求解 8 9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630308说明: 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含申请者),总人数自动生成。经费申请表 (金额单位:万元)科目申请经费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一.研究经费18.60001.科研业务费14.8000(1)测试/计算/分析费1.5000数据输入、整理(2)能源/动力费(3)会议费/差旅费9.5000其中调研费用8.00万元,学术会议费用1.50万元(4)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3.0000购买相关资料、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费用(5)其它0.8000日常科研工作费用2.实验材料费1.8000(1)原材料/试剂/药品购置费(2)其它1.8000调查问卷及购买运行软件费用3.仪器设备费0.8000(1)购置0.8000购买打印机、移动存储器等费用(2)试制4.实验室改装费5.协作费1.2000与合作单位往来费用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1.50001.项目组成员出国合作交流2.境外专家来华合作交流1.5000聘请外国专家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三.劳务费0.8000支付研究生辅助和协助科研工作劳务费四.管理费1.10005%的管理费合 计22.0000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经费来源国家其他计划资助经费其他经费资助(含部门匹配)5.0000其他经费来源合计5.0000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1.1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有序转移逐渐成为关系社会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但是,受计划体制下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融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吕政,2003)。独特的体制转轨背景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问题的特殊性,农民工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形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陆学艺,2004;李强,2004;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截至2006年底,农民工总量接近1.32亿人(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占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24.9%,其中64.7%的农民工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7)。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不仅仅是就业的转移,还应包括从农民工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这种转移和转变既受到城市扩张和产业发展的激励,又受到城市的产业结构、资源、公共设施条件、财政能力、管理者理念与政策以及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城市对农民工既有吸纳的需求,又有吸纳的限制。本项目试图通过对城市吸纳农民工正反因素和不同作用变量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发展水平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容量,及容量随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这就能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城市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农民工在城市的安居乐业提供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城市容量问题较早的研究是从粮食、土地、水资源对人口的供养或承载能力角度展开的自然容量研究(Niu-Wenyuan,2000)。经济学领域最早关注此问题的是索维,他提出的“适度人口理论”研究了使城市发展产生最大经济效率的人口数量,此后又进一步扩展到更广泛的最大社会福利的人口数量(索维,1982;Pitchford,1974)。自然的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理论提供了城市人口容量的一般研究,但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城市容量的研究越来越集中在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问题上。国内外关于城市对劳动力吸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纳的动因、影响吸纳的决策因素等方面。如Taylor(2002)、Bentolila S. et al.(2006)认为收入差距不仅是城市对劳动力吸纳的主要动因,也决定了转移的方向;Au Chun-Chung et al.(2005)认为吸引劳动力迁移的因素除收入差距外,还包括非货币收益,如生活条件、受教育机会、公共卫生设施、购物环境和社会交往等,而城市的人口密度、一国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城市规模等与国内劳动力转移正相关;Douglas S. Massey(1999;2004a;2004b;2005)认为关系网络、良好的教育资源、宗教信仰等是吸引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类似研究还有Munshi和Kaivan (2003),Calvo Armengol A.和Jackson M. O.(2004),Wallace E. Huffman和Scott.Rozelle(2006)等;Hotchkiss.Julie.L et al.(2003)认为家庭结构在迁移决策中占主要作用。国内方面,钟笑寒(2006)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造成的城镇劳动力中“白领”与“蓝领”的重新分工,这种分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王桂新(2000)认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收入对劳动力的流向及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引导、定型作用;庞丽华(2001)认为投资强度、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等省级层次变量对吸纳有着显著影响;刘建进(2003)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劳动报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对城市吸纳劳动力的影响也较大;徐维祥(2004)等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空间转移和转移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朱莉芬和黄季焜(2007)研究了城乡人口迁移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已有文献对农民工这种中国特殊的劳动力迁移问题的专门研究较少,相关问题主要包含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中。从现有文献看,城市吸纳劳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