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评定第二节肺功能评定 谭悦 呼吸治疗师 RT 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职业 其工作是在医生的指导下 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 治疗和护理 具体包括对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种通气治疗和氧疗 各种医疗气体的使用与监测 各种雾化及气溶胶治疗与监测 心肺复苏及其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肺康复治疗 其他技术操作 如血气分析 肺功能监测 高压氧舱治疗等 第二节肺功能评定 一 呼吸困难分级 二 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1 潮气量 TC 为1次平静呼吸 进出肺内的气量 正常成人约500ml 2 深吸气量 IC 为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 即潮气容积加补吸气容积 正常男性约2600ml 女性约1900ml 3 补呼气量 ERV 为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正常男性约9l0ml 女性约560ml 4 肺活量 VC 肺活量为潮气量 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有两种测定方法 一期肺活量 为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全部气量 正常男性约3470ml 女性约2440ml 分期肺活量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做一期肺活量测定时 常由于胸内压增高使小气道陷闭 致肺泡呼气不尽而使ERV减少 故欲准确测定 应测分期肺活量 即将相隔若干次平静呼吸所分别测得的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即是 5 功能残气量 FRC 及残气量 RV 测定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分别是平静呼气后和最大深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正常FRC在男性约 2270 809 ml 女性约 1858 552ml RV在男性约1380 631ml 女性约 1301 486ml 增加见于肺气肿 减少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病 二 通气功能 通气功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 又称动态肺容积 凡能影响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生理 病理因素 均可影响通气量 进入肺的气量 部分存留在气道内不参与气体交换 称无效腔气即死腔气 VD 部分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 称为肺泡通气量 VA 二 通气功能 1 每分钟通气量 VE 是指每分钟出入肺的气量 等于潮气容积 呼吸频率 分 正常男性每分钟静息通气量约 6663 200 ml 女性约 4217 160 ml 二 通气功能 2 最大通气量 MVV 是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呼吸1分钟的通气量 实际测定时 测定时间一般取15秒 将测得通气量乘4即为MVV 正常男性约 104 2 71 L 女性约 82 5 2 17 L 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正常值应大于95 低于86 提示通气功能储备不佳 比低于70 为异常 受呼吸肌肌力和体力强弱 以及胸廓 气道及肺组织的病变的影响 判定通气功能储备能力多以通气储量百分比表示 二 通气功能 3 用力肺活量 FVC 又称时间肺活量 是深吸气后以最大用力 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 正常人FVC约等于VC 有通气阻塞时FVC VC 根据用力呼气肺活量描记曲线可计算出第1 2 3秒所呼出的气量及其各占FVC的百分率 正常值分别为83 96 99 正常人在3秒内可将肺活量几乎全部呼出 在阻塞性通气障碍者 其每秒呼出气量及其占FVC百分率减少 在限制性通气障碍者 其百分率增加 临床也常采用1秒率 FEV1 作为判定指标 其正常值应大于80 二 通气功能 4 肺泡通气量 VA 是指单位时间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的气量 只有这部分气量才能参与气体交换 正常人潮气量为500ml 其中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气道中的气量不参与气体交换 称解剖无效腔即死腔气 约150ml 进入肺泡中气体 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其进行气体交换 也会产生死腔效应 称为肺泡死腔 其与解剖死腔合称生理无效腔 呼吸越浅 无效腔占潮气量的比率越大 故浅快呼吸的通气效率较深慢呼吸差 临床上主要根据VC或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FEV1 判断肺功能情况和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二 通气功能 肺功能不全分级 二 通气功能 肺通气功能障碍分型1 阻塞性病变 指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呼吸道狭窄而出现气流受阻的改变 其中以哮喘最为明显 2 限制性病变 指肺部呼吸运动受到限制而出现肺通气量减少的改变 如肺气肿 胸膜炎及液气胸等 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量减少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是通过呼吸气分析 推算体内气体代谢情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因为无创 可反复 动态观察 在康复医学功能评定中应用价值较大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1 摄氧量摄氧量 oxygenuptake VO2 又称耗氧量 吸氧量 是指机体所摄取或消耗的氧量 是反映机体能量消耗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也反映机体摄取 利用氧的能力 摄氧量为 20 30 ml kg min 者可从事重体力劳动 15ml kg min 者可从事中等体力劳动 而 5 7 ml kg min 者仅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2 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 maximaloxygenuptake VO2max 又称最大耗氧量 最大吸氧量或最大有氧能力 是指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 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正常人最大摄氧量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动静脉氧分压差 即VO2 心输出量 动脉氧分压 静脉氧分压 受心肺功能 血管功能 血液携氧能力和肌肉细胞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如果氧的摄入 弥散 运输和利用能力的下降则最大摄氧量降低 反之则提高 运动训练 尤其是耐力训练 可通过中心效应 心肺功能改善 和外周效应 骨骼肌代谢能力改善 提高最大摄氧量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的最大摄氧量 相对最大摄氧量 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女性约为男性的70 80 男性在13 16岁最高 女性在12岁左右最高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最大摄氧量可通过极量运动试验 以平板运动试验最为准确 直接测定 运动达到极量时呼吸气分析仪所测定的摄氧量即为最大摄氧量 判定达到最大摄氧量的标准为 分级运动中两级负荷的摄氧量差值小于5 或小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ml 呼吸商大于1 1 成人 或1 0 儿童 继续运动时摄氧量开始降低 受试者精疲力竭或出现其它停止运动试验的指征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无经常锻炼习惯的正常人的最大摄氧量的参考值见下表 最大摄氧量可作为确定运动强度的参考指标 其与其它运动强度的对应关系见表 也可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推测该运动强度相当的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 即VO2max 实测心率 安静心率 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正常人的最大摄氧量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不同运动强度指标的对应关系 3 代谢当量MET MetabolicEquivalentofEnergy 指能量代谢当量 音译为梅脱 是以安静 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 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 消耗3 5毫升的氧气 这样的运动强度为1MET 可以简单的将1MET定义为1kcal kg hour 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1大卡 这个数字基本与静息代谢率相等 1MET的活动强度只比健康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稍高一些 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坐着时的代谢水平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的活动时其实际的耗氧量可能不同 但不同的人在从事相同的活动时其METs值基本相等 故METs值可用于表示运动强度 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 指导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 判定最大运动能力和心功能水平等 可参考下表中各种体力活动的METs值指导患者的各种活动和康复训练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4 无氧阈无氧阈 anaerobicthreshold AT 是指人体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 有氧代谢已不能满足运动肌肉的能量需求 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此时 血乳酸含量 肺通气量 二氧化碳排出量急剧增加 无氧阈是测定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无氧阈值越高 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越强 无氧阈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 150次 分或最大摄氧量的50 60 时的运动强度 如主要训练有氧耐力 则运动强度应在AT以下 此时内环境稳定 循环系统负荷较轻 对中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安全 如主要训练机体的无氧耐力 则运动强度应在AT以上 无氧阈测定通常采用有创的乳酸无氧阈 乳酸阈 和无创的通气无氧阈 通气阈 测定法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5 氧脉搏氧摄取量和心率之比值称为氧脉搏 O2Pulse 其代表体内氧运输效率 即每次心搏所能输送的氧量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每搏心输出量的大小 氧脉搏减小表明心脏储备功能下降 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靠心率代偿 6 氧通气当量氧通气当量 VE VO2 又称氧通气比量 是指消耗1L摄氧量所需要的通气量 是确定无氧阈的最敏感指标 三 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7 呼吸储备 BR 为最大通气量与最大运动通气量差 MVV VEmax 的绝对值或以最大运动通气量占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表示 正常呼吸储备功能值 15L min 阻塞性肺疾患患者的BR减小 8 呼吸商 RQ 为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 VCO2 与每分钟耗氧量 VO2 之比 其反映体内能量产生的来源 有氧供能或无氧供能 和酸碱平衡状况 有氧供能为主转为无氧供能为主时及代谢性酸中毒时RQ明显增高 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