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高 三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 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关汉卿(节选)同步复习C分析情感和写作意图题学习目标掌握分析文章作者情感的方法。教学内容一、 同步知识梳理关汉卿(节选)(文章略)作者简介、关汉卿简介、创作背景: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 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1916 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 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还积极参加政 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 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这两部 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九五八年, 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十三世纪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的纪念活动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 整体感悟1、故事梗概。 元代大都,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 押赴刑场。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朱小兰的 悲剧激起了关汉卿无比愤慨。 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 进行创作。杂剧名角朱帘秀和关汉卿交情很深,听说关汉卿要为朱小兰鸣不平,十 分赞赏他的勇气,表示只要他敢写她就敢演,她的徒弟赛帘秀等人也纷纷表示坚决 参加演出。关汉卿夜以继日,伏案疾书,终于完成了一部震天动地的举世佳作窦 娥冤 。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竭力阻挠,大加干涉。叶和甫听说关汉卿居然写出 一部冒犯官府、替百姓伸冤呐喊的剧本,假惺惺地劝他千万不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创 作,应该多写烟花粉黛取乐于人的作品。刚正不阿的关汉卿把他轰出家门。在关汉 卿和演员们的紧张努力下, 窦娥冤终于赶排出来,并在颜丞相为其母祝寿之即, 在玉仙楼上演。许多观众被剧中情节所震动,剧场甚至有人高呼“为万民除害”。朱帘秀扮演的窦娥冤十分成功。颜丞相的老母也赏给她许多礼品。益都千户王著到后 台慰问关汉卿和演员们。 窦娥冤的上演使朝廷官僚们心惊肉跳,他们又恨又怕。 阿合马遣人传令,第二天晚上一定要好好修改剧的内容。关汉卿不屈服于强暴,发 誓决不更改。朱帘秀也坚定地站在关汉卿一边,照原本演出。这样一来,该剧在社 会上的反响愈来愈大。 气急败坏的阿合马残暴地挖掉了扮演蔡婆婆的赛帘秀的双眼。 并将关汉卿和朱帘秀两人关进监牢。 面对强权镇压,关汉卿宁死不屈。当叶和甫来劝降时,告诉他王著因看了窦 娥冤后十分气愤,刺杀了贪官阿台马和郝侦。官司越打越大。还说如果汉卿把一 切责任都推到王著身上,自己不仅一身轻,还能得到巨额赏钱。他怒不可遏,他下 定决心 “将碧血、 写忠烈、 作厉鬼、 除逆贼” 。一位善良的狱吏帮助他与朱帘秀相见。 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使俩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关汉卿把自己写好的双飞蝶赠 给她,表达了自己的一片衷情。 狱中的关汉卿坚强不屈,狱外的百姓为他伸冤呐喊。朋友们上呈“万民折” ,要 求释放关汉卿,加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四起。这样,关汉卿才幸免于一死,被判驱 逐出境,与朱帘秀共赴杭州。 2、理清线索,明确主旨。 剧本以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戏剧窦娥冤的过程为中心线索,突出地表现 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塑造了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同时, 表现了歌妓珠帘秀 (即朱帘秀) “以演剧为武器,用生命来斗争”的崇高品格。作品鉴赏:1、 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关汉卿: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忠贞不渝 朱帘秀:豪爽侠义、忠直善良、勇于牺牲 叶和甫:阴险狡诈、助纣为虐、卑劣无耻 2、 讨论探究 (1)戏剧的特点: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人物,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 性格。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2)本文人物对话的作用:展现人物性格;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侧面介绍相关 情节; (3)本课塑造的关汉卿的个性前后落差较大,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面对阴险狡诈、助纣为虐的叶和甫,关汉卿刚直不阿、宁折不 弯,而面对忠直善良、忠贞不渝的朱帘秀,他又深情款款、儿女情长。这两者是统 一的,能爱才能恨,反抗恶势力是他们的爱情基础,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一个 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文化英雄。 (4)朗读“双飞蝶” ,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纯洁而真挚的情感。一、专题知识梳理 近年高考分析情感和写作意图题年份文章题号题目考点分值2008年灯笼红第12题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其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标题+结尾5分2009年春声与春深第11题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尾3分2010年天目山第12题第12段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结尾4分2011年又见鹭鸶第12题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结尾4分2012年冬阳童年骆驼队第11题最后三段和前文的叙述视角不同,传达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结尾4分2013年惠特曼访问记第12题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进行赏析。结尾6分2014年宁静第12题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结尾5分2015年夜雪第8题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全文4分2016年湖殇第8题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开头3分1、总评:此类题型是每年的必考题,题干有变化,但是主要考察点不变。并且集中在考察标题和结尾的作用上,因为散文往往是“卒章显志”的,这就满足了考察结尾主旨意图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在了解散文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标题和结尾,明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主旨题是“析”字题,考察分析综合能力,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分值一般维持在4分左右,13年更是达到了6分之多。所以学生必须要重视这类题型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难度系数较大。但得分率可以保证。2、具体分析(1)08年“灯笼红”为标题,“收完庄稼的一块田地”为结尾的句子,并且这是两个比喻句,首先需要对这两个比喻句的内涵加以解释,之后再分析效果。本题的重点除了考察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也考察了修辞的表达技巧。(2)09年主要考察情感体现,集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需要对结尾段进行细致的分析,原文: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在写“春声”的时候,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见加点字)。我们对上文做如下的划分,就可以清楚看出作者的情感体现了。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的报国之情;“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手冷望天”的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之意。(3)10年题目触及到本文的主旨。虽然看起来是考查几个句子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句子位于句末,意义非常。作者表面在谈论“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实际的用途却是由情及理。分析原文: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我们依然划分结尾段,除去题干设置部分的那一层意思,我们还需要关注四层层意表达出来的主旨,注意加点词部分的解释和关联词“然而”的转折作用,现实是“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这让烈士“诘问”,实际上是自己对这种“模糊”(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责问与担忧。作者这种深刻的反思,又体现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答案: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4)11年题目既考察了文章的主旨,也涉及到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首先需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内容上考虑:点明(或暗示)主旨。寄托了作者对人鸟共处、天然和谐的向往、追求;从结构的角度,用蒹葭诗句中的这种追寻形容自己寻觅鹭鸶的过程;其次,引用古诗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本题既考察了结尾段的作用,又考察了结尾段的艺术。另外,答好这道题目还取决于对蒹葭首段及全诗意蕴的了解,即考查你是否可以有效调用教材里经典文本的内容,这类题目第一必须是经典,即其意象、意境、意蕴被作为典故为后代作家引用;第二必须是教材里要求背诵的篇目,至少是需要深入掌握其内容的“基本篇目”。答案:(4分)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第3要点1分。)(5)12年考察点除了概括段落大意,也涉及到了情感和叙述视角的考察,抓住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比较,然后分析两部分情感的差异。抓住作者议论、感慨类的句子就可以了。如:“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怀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纯真,美好”),“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想念”),“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珍惜”),等等。理清这些情感,归纳,整合,分条陈述即可。前一部分,儿童视角,写出儿童的好奇,纯真,童年的美好;后一部分,成人视角,表达对童年的怀念,珍惜。(6)13年结合主旨考察了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这里需要鉴赏的是结尾的妙处(“最后一段颇具匠心”)。因为本题的分值为6分,这就决定了仅仅从结尾的作用角度来答,得分点不能拿全,因为要求是“鉴赏”,就需要上升到艺术效果、艺术价值的层面。 原文:一个无信仰者就这样前去会见了沃尔特惠特曼,深深地被他吸引,却没有变成追随者。从结构上看,“无信仰者”、“追随者”呼应开头,效果词:使得文章更严谨;从内容上看,注意转折词“却”:无信仰者,但被深深地吸引了;虽然被吸引,但没有变成追随者。这里的“无信仰者”、“追随者”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表达说明了什么?(说明对惠特曼是真诚平等的态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答案示例: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7)14年“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这句话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多种,一是意图。解题时首先需要将文中写到的声音,按照种类分开,答案是分成自然界安静的声音与工业文明的喧嚣声。所谓意图,就是写作目的,或者出于表达的需要,或者出于主旨的需要。具体应答的时候需要考虑:声音的类型(各1分,2分)+表达作用(2分)+意图(即主旨,1分)。答案:(5分)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1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1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