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1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5页 / 共91页
第6页 / 共91页
第7页 / 共91页
第8页 / 共91页
第9页 / 共91页
第1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 .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毕业论文目录加油站的安全现状评价51前言11.1安全评价概述11.1.1安全评价的定义11.2 选题背景及意义11.3安全评价现状21.3.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21.3.2国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发展及现状31.3.3安全评价的发展历史51.4安全评价的分类61.5加油站的安全评价81.6安全评价对加油站的作用81.7技术路线92 评价围、加油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工艺流程112.1安全评价围112.2加油站基本情况简介112.3工艺流程12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53.1汽油柴油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53.1.1易燃性153.1.2易爆性153.1.3易积聚静电荷性153.1.4易受热膨胀性163.1.5易扩散和易流淌性163.1.6毒性163.2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63.3 作业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73.3.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73.3.3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83.3.4 火灾、爆炸危险183.3.5 电气(静电)危害183.3.6 车辆伤害183.3.7 加油作业的危险性183.3.8 卸油作业的危险性193.3.9 汽油加油机与油罐区的危险性203.3.10 现场职业卫生危害223.4 其他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23.5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33.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243.7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小结243.7.1根据对项目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43.7.2固有危险、有害程度24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264.1评价单元的划分264.2评价方法的选择265 加油站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285.1加油站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285.2 现场检查表评价结论汇总536 针对性评价546.1预先危险性对工艺分析评价546.1.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介绍546.1.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546.3加油站事故树分析566.3.1方法简介566.3.2编制事故树576.3.2.1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图576.3.2.2成功树图596.3.3求最小径集616.3.4计算结构重要度616.3.5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评价及防措施626.4 站、外构筑物防火间距分析646.4.1总平面布置646.5加油站火灾爆炸模型模拟计算726.6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对储罐分析评价726.6.1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的介绍726.5.2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分析评价737 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797.1 管理方面(制度、组织、人员)的对策措施797.2 场所、设施、装置、消防与电器方面的对策措施798总结80参考文献821前言1.1安全评价概述1.1.1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1.2 选题背景及意义加油站是为各种机动车辆添加油料的专用场所,是储存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重要地点。其主要的危化品有汽油和柴油等,这些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泄漏、毒性等危险特性,倘若发生事故,不易控制,同时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加油站已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0年代全国加油站总量只有70座左右;60年代末不到200座左右;70年代末发展到600座左右;1985年全国加油站大约有3600多座;1990年底为5000多座;1993年猛增到38000座左右;1996底达到42600座;2000年底,加油站将近8万多座。截至2011年底,加油站总数达到93900多座。加油站如此快速的发展,由于管理不善或技术落后,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加油站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可以识别该加油站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性危害发生的隐患、隐藏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能够预测事故和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后果,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预防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加油站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和伤害。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评价是从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1.3安全评价现状1.3.1国外安全评价概况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世纪年代的保险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过程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火灾、爆炸、毒气扩散等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事故预防、安全管理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最早也是由美国和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报告。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最先推出适用于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化工系统的火灾、爆炸事故。随着对这种方法的不断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到目前己经发展到第七版。1976年,以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三版为蓝本,日本劳动省公布了“化学联合企业安全评价”六阶段评价法等。1979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部结合道化学法第三版并加以扩充,提出了ICI-Mond评价法。 60年代后期,随着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以概率风险评价(PRA)为代表的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方法以1974年拉姆逊教授评价民用核电站的拉姆逊报告开始,继而有1977年的英国坎威岛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危险评价,1979年德国对19座大型核电站的危险评价,1979年荷兰雷杰蒙德助六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评价等都是使用概率评价方法。这些评价项目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方法的讨论、数据的取舍、不确定性的研究以及灾害模型的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创建,对大型企业的危险评价方法影响较大。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原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该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过程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对于化工、煤矿等行业,由于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人员失误概率的估计十分困难,因此,这类方法至今未能在此类行业中取得进展。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的缺陷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使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需要取得组成系统各零件和子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数据,目前在民用工业系统中,这类数据的积累还很不充分,是使用这一方法的根本性障碍。英国以原子能公司为中心,从年代中期就开始收集有关核电站事故的数据,建立了故障数据库和可靠服务所,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和可靠性问题,采用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此后,这类评价方法己经在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S)、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1.3.2国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发展及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分析方法,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始应用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该标准的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种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的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危险等级的基础;二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三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绩效,方法是采用了以安全检查表为基础、打分赋值的评价方法。由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提出的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是在吸收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物质指数、物量指数和工艺参数、设备系数、厂房系数、安全系数、环境系数等,得出工厂的固有危险指数,进行固有危险性分级,用工厂安全管理的等级修正工厂固有危险等级后,得出工厂的危险等级。我国有关部门还颁布了石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综合评价办法、电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标准、航空航天工业工厂安全评价规程、兵器工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医药工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性评价通则等。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将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危险性评价 现实危险性评价。固有危险性评价主要反映物质的固有特性、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危险单元、外部环境状况,分为事故易发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现实危险性评价是考虑各种控制因素,反映了人对控制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扩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在事故严重度评价中建立了伤害模型库,采用了定量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工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初步从定性评价进入定量评价阶段。1988年国一些较早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省、市,根据原劳动部198848号文的有关规定,在借鉴国外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践。1996年10月原劳动部颁发了第3号令,规定六类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原劳动部第10号令、第11号令和部颁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LD/T 106-1998)等法规和标准对进行预评价的阶段、预评价承担单位的资质、预评价程序、预评价大纲和报告的主要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规和促进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开展。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02年1月9日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在规定了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理和监督办法等的同时,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