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1页
第2页 / 共161页
第3页 / 共161页
第4页 / 共161页
第5页 / 共161页
第6页 / 共161页
第7页 / 共161页
第8页 / 共161页
第9页 / 共161页
第1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长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1、相关定义1.1、加译的定义 陶振孝、徐一平在日译中教室中提到,翻译过程中把原文原句里没有 的,或者没有表面化的东西,使其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这部分我们视为添加, 用翻译术语来说,叫做”加译”。4日本学者远藤绍德则对加译有着更为简单而 抽象的认识, 翻訳際、原文付加訳。 5译者对原文进行增补,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及。尊重 原文,符合译入国说话习惯,适当正确地进行增补。 1.2、减译的定义 高宁在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中提到:所谓减译就是根据汉语和日语不同 的表达特点,略去日语原文中”多余”的词语,当然”多余”只是相对的,对 于汉语的译文而言,因为”多余”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包含在译文的其他部 分中了。减译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使译文简洁明了,易于 理解。6减译的前提是在无损原文信息内容的准确传达的条件下,使译文更加 符合原文的涵义,并且,应使翻译效果更好,更能”传神”,通过简化的语言给 人一种明快之感。 1.3、定义的术语 本研究包括文学定义的术语由(VANIDA BAMRUNGTHAI)为主如下: 2.5.1 故事情节: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冲突:故事中所提出的问题。 故事情节形式:表达出故事发生次序的过程包括故事起点、问题开 始的起点、危机点、问题开始解决与问题的结局。 5 次要故事情节:故事次要内容是为了补充主要故事内容,使故事更 加清楚明白并介绍人物的来历与性格等。 概念:从故事中主要内容的思路。 2.5.2 表达故事情节的技巧:表达故事情节的方法即包括以下方法。 叙事的技巧:读者认知的故事的看法。 进行故事的技巧:表达故事次序的形式。 创造知识与兴趣的技巧:创造知识与兴趣使读者更加关注故事的形 式。 结束故事的技巧:提出故事结束的形式。 2.5.3 幻想文学:写出超自然界的形式包括魔法或者人物的神圣力量等 的娱乐文学作品。 1.4、电子键盘的定义EleCtriC keyboard”直译过来的,从字面上来看,它包含了电子 的以及键盘这两个含义。从乐器分类上来看,它属于键盘乐器的另一个分支。传统键盘乐器 的每个琴键下常有共鸣管或其他可供共鸣的装置。演奏者在使用键盘乐器时,不是直接打击 乐器的琴弦来产生震荡,而是使用琴键,通过乐器内的机械构件来发声。不同的键盘乐器虽 然使用相同的键盘,但是发声原理和乐器结构还是各不相同的。不过随着音乐的发展,人们 的想象力无穷大,传统乐器的音色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听觉需求,人们开始探索更加新颖 的,更加具有特色的音色。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把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于是, 巨子键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在这里,笔者论述的是由电子元件发出音频电子讯号并将其进行扩大,然后经由耳机或 喇叭输出声音的电子乐器。它们和传统的键盘乐器一样,每个琴键都有固定的音高,可以同 时进行多声部演奏,并且音域相对比较宽广。除了上述这些与传统键盘乐器相同的功能外, 电子键盘还具备了许多更为强大的功能。它不再是仅仅作为一种演奏乐器,它同时还具备了 制作音乐、控制其他乐器设备、采集生活中的各类声音等等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很强 的乐器。 1.5、揉弦技法定义 19 用一直琴竹弹弦后,另一手在该音琴码的另一侧,用中指、无名指连续揉动 琴弦,发出类似古筝波浪吟音效果的为揉弦。用符号” “或”表示。 揉弦时使用中指、无名指指肚连续用力、回松揉动,使音的音高产生轻微变 化,即可产生波浪式的吟音的效果。 练习揉弦时,小臂要灵活不能僵硬,用力也不能过猛。同时双手的组合动作 要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揉弦效果。扬琴上的揉弦位置,约在弦长的二分之一处 稍靠琴码为宜。可先由第一排琴码的音位进行练习,后再逐渐向中低音区的音位 进行练习。 1.6、标题音乐概念的界定 李斯特对于标题音乐见解的主要材料是他的一个音乐青年的信(1837 年 1 月)和他对舒曼 op.5,11,14 的评论(1837 年),特别是他的论文柏辽兹和 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1855 年),这篇论文的目的与其说是宣扬他的同时代 的法国作曲家,不如说是发表他自己的意见,并为自己的创作实践辩解。李斯特 给标题所下的定义是:”放在一首纯器乐曲前面的、用易于理解的文字写成的绪 言,作曲家用它来防止听众武断地来解说音乐,并预先把他的注意力引向诗情画 意的构思,引向其中的某一细节。标题除了预先指明促使作曲家创作作品时的精 神状态,指明他企图放进作品中去的思想内容以外,别无其他的目的。”他毫不 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剧作中的光辉形象的”,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描 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表现 的思想融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新形势既是音乐史中早已存 在的现象,又是当代以及未来艺术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在李斯特之前,已经产生了标题性因素的影响,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是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是否具有标题性,我们可以根据第一小提琴分谱标题页反面 29 的副标题做出判断:”田园交响曲或乡村生活的记忆(表情多于描写)。”贝多芬 在笔记本的摘记中把对标题音乐的见解说得更清楚:”器乐中的一切描绘,如果 做得过火,是一种失败。”但他相信自己没有做得过火,因此他又写道:”任何人 只要有乡村生活的观念,可以不凭借作品的题目就弄清楚作者的意图。”他的意 图就是:”田园交响曲,不是图画,而是表现人们因乡村生活得愉快而引起的情 感,其中表达了乡村生活的情趣。”可是,虽然贝多芬主要从事于表达外界事物 给予他的内在印象,他绝没有完全排除描绘这些外界事物,只是这种描绘是从属 于内在的表情的。因此,他的话是非常正确的:”表情多于描写”。 于是,这首在李斯特钢琴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奏鸣曲在标题性上仿佛 与作曲家的美学主张相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 2、相关背景2.1、肖邦生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1772 年至 1795 年期间,波兰先后遭 到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三国的三次瓜分,而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却一次次 失败。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立宪制,而浪漫主义思潮 就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产物。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这种思想体 现了个性解放和强烈的情感宣泄的要求,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这就是浪漫主 义思潮的核心思想。 整个 19 世纪充满着自由与压迫、逻辑与感情、科学与宗教信仰等种种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这一时期的音乐家 与社会形成了新的关系,一方面,以前的音乐家们受雇于宫廷、教会,处于奴仆 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家们走上自由的道路,从奴仆变成时代的先驱; 另一方面,对音乐的欣赏者和消费者从贵族逐渐转移成中产阶级,音乐家们为了 获得成功,必须使自己的音乐打动各个阶层的听众。 肖邦出生于华沙近郊的热拉佐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幼 便有出众的音乐才能,4 岁开始学琴,7 岁写了g 小调波兰舞曲,青年时代在 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埃尔斯纳学习和声、对位和作曲,并且常利用暑假去农村 聆听民间歌唱和奏乐,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肖邦生活在华沙的 1810-1830 年正是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时期,人民的民族意识强烈,爱国热 情高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培养了肖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1830 年,肖邦在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 1831 年定居巴黎后,肖邦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结识了文学家 雨果、巴尔扎克,诗人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音乐家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 兹、帕格尼尼、贝里尼、罗西尼等著名的艺术家,他的生活被浓厚的浪漫主义文 化氛围感染。1837 年,肖邦在李斯特的介绍下,与小说家乔治 桑相识,保持 了 10 年的恋爱关系。与乔治 桑的恋爱激发了肖邦的创作才华,他许多优秀的 13 作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1847 年与乔治 桑的关系破裂后,他陷入深深的悲观 与绝望中,这使肖邦的身体每况愈下,1849 年在法国去世。他的心脏被运回波 兰还伴随有一杯泥土,那是他离开祖国时随身携带的。 爱国主义贯穿了肖邦一生的创作,在异国生活的十九年中,他的心时刻牵挂 着祖国,他的音乐中记载了一个作曲家为祖国的危亡、社会的变迁、个人经历的 波折引起的情感变动。他的创作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高贵的诗人气质, 是历史上最有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对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2.2、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下文简称第三钢琴协奏曲是献给著名钢琴家约瑟 夫 霍夫曼的,创作于1909年访美前的演出。当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成为了一位在音乐界有一定 地位的作曲家。虽然在离开学校之后,创作上的失意和身体的疾病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 德累斯顿居住期间使他在创作上有了新的提升。每年数月lk1定的创作时间为他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 基础。第二钢琴协奏曲于1909年末由瓦尔特 达姆罗施执棒,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担任钢琴独奏 在纽约公演。 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顶峰时期分量最重的作品之一,展示了一个作曲家成 熟的创作手法以及用情感来演绎高难技巧的能力。这些都是这部作品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 部作品对所有要演奏它的演奏家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起初儿年很少有人去淦释它,直至 后来才成为)一为流传的巨作,儿乎成为所有重大的比赛的必弹曲目。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 诺夫作曲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之一,其震撼力令人叹为观止。 德安德烈亚斯 魏玛著,陈莹译,拉赫玛尼诺夫,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3、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Op.28 创作背景 肖邦的前奏曲主要创作于 1831 至 1839 年,肖邦在 1831 年创作了e 小调 前奏曲和d 小调前奏曲,在 1833 年写给戴尔芬娜 波托茨卡的信中也写道: “我刚刚完成了一首新的前奏曲,我把我们的第十一种嬉戏永远写进去了,曲子 里有十一个音符表现我们最爱玩得游戏。等我给你弹这支曲子时,我会详细解释 的,这样你才能欣赏到其中的微妙之处,我敢保证这首前奏曲会像那种游戏一样, 成为我们最喜爱的曲子。”事实是,这些前奏曲是由作曲家以前在不同时候写下 的一些片段、纪要、便条或是一闪而过念头,在帕尔玛岛期间修改或完善了部分 乐曲。 1838 年肖邦的身体每况愈下,11 月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前往欧洲南部住 上一段时间调养身体。肖邦和乔治 桑一起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和一个女仆,一行 五人从旺德尔港乘船前往巴塞罗那,在巴塞罗那逗留几日后又乘船前往马约卡的 帕尔玛岛。但是这趟旅行,并不像肖邦和乔治 桑想象中那样美好,到达帕尔玛 后,由于当地没有接待游客的旅店,他们先在一家制桶匠家里的破旧房间里住了 几天,随后又搬进了一座”漏风房”。”漏风房”的环境恶劣,使肖邦大病了一场。 三位当地的名医给肖邦作了检查后都说他已经生命垂危,当地居民都以为他得了 传染病,怕他传染当地居民,房东便向他们下了逐客令,他们只好在法国临时的 府上住了几天。 12 月,肖邦一行人搬进了瓦尔德摩萨的卡尔特修道院,在乔治 桑的悉心 14 照料下,肖邦的身体情况才有所好转。一天,乔治 桑和她的儿子坐马车去帕尔 马买东西,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了暴雨。迷了路的车夫赶着马车在黑夜里走了六 个小时,便再也不肯往前走了。母子两人只好徒步走回去,大约在半夜的时候他 们才回到修道院。肖邦在等待母子二人回家的时候,焦急万分,便用弹琴来排解 心中的忧虑,他说他在梦幻中看到自己掉进一个湖中,一个劲的往下沉,冰凉的 湖水拍打着胸脯,他感觉自己好像死了似的。在这样的梦境中,肖邦创作出来的 便是降 D 大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