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据史料记载,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该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轻便”“短曲辕犁”表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故B正确;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明朝王临亨曾记载一种工具:“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不用人力。”这种工具是A. 耧车B. 翻车C. 筒车D. 风力水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不用人力”可知,该工具是筒车,故C项正确;A项是播种工具,排除;B项是利用人力,排除;D项不符合“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考查筒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不用人力”,结合所学筒车的知识分析理解。3.如图这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超高工艺的国宝级文物曾被称为司母戊鼎,2011年3月底,在最新展出时被专家命名为“后母戊鼎”,导致这一名称变化的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应当是A. 原先的命名者不够权威B. 文物解读必须要有考古实证C. 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形成了新认识D. 原有的命名没有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对传统司母戊鼎命名的修改体现了考古学家对于史料解读有了新的认识,故C正确;原来的命名者为郭沫若,有一定的权威,只是考古挖掘,史料研究推动了这一权威改变,故A错误;B过于绝对,排除;司母戊鼎当时命名有一定依据,故D错误。4.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外汇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件瓷器属于制造的。A. 民间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质量高,据此依据材料“青花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外汇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等信息可知,“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是官营手工业制造的,D正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质量不高;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市场,品质也无法与官营手工业产品相比;民间手工业包含BC两种形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外汇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联系所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5.下列关于唐代陶瓷业发展的表达正确的是A. 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B. 出现了五大名窑C. “唐三彩”是唐朝青瓷的代表D. 景德镇成为当时的瓷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制瓷业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A正确;B、D均为宋代,排除;“唐三彩”属于陶器,C错误。6.史书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商业现象被打破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商业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以前的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宋代以后的市坊市制度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7.唐朝王建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从夜景着笔,侧面表现扬州的繁华。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 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C. 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D. 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出现了扬州等繁华的大城市,故A正确;BCD是扬州繁华的原因,但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8.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士农工商各处其地不使杂处。明朝王阳明则指出“四民异业而同道”,进而主张“四民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 社会各阶级趋向平等B.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C. 社会阶层等级的固化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商人的看法也逐渐开始改变,逐末营利到明朝时逐渐成为社会风气,由此也促使社会观念转变,故选D;“四民平等”只是体现了观念的一些变化,并没有体现出各阶级趋向平等,排除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明朝王阳明则指出“四民异业而同道”,进而主张“四民平等”。联系所学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地域性商帮的出现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交子的出现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地域性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在唐朝;纸币交子的出现在宋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是在元朝;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历程,隋唐时期柜坊、飞钱等相继问世;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商帮。10.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A. 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 商人政治地位有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这为徽商获得了巨大商业利润后,仍“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B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放弃”错误。D项中的“政治地位”没有体现,排除。11.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公行”。公行制度A. 阻断了中外之间的贸易B.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抑制了中外贸易正常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行制度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有限的对外贸易,A选项表述太绝对,错误;公行制度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经济的发展,BC选项排除。12.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是A. 商业革命B. 价格革命C. 工业革命D. 科学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而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物价上涨了好几倍,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以后黄金白银数量增多而导致的价格革命,故B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材料的时间特征,排除C;科学革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联系所学价格革命的特点分析解答。13.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这表明A. 印第安人反对经济全球化B. 先进文明冲击了落后文明C. 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D. 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看不出来印第安人反对经济全球化,排除A;先进文明冲击落后文明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B;材料中看不出来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排除C;题目牵涉的是对一个事件不同的立场,价值判断是不同的,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却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故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14.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在争霸过程中最先打败的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法国D. 荷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进行殖民争霸的过程中,最早打败的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时间是1588年,故B正确;战胜荷兰是在1652年到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中,打败法国是在1756年到1763年的7年战争中,英国没有主动去打击葡萄牙,排除ACD。15.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载:“鲁滨逊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A. 早期殖民扩张B. 圈地运动C. 新航路开辟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贩卖黑奴可以看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表现,故A正确;圈地运动没有涉及到贩卖黑奴,排除B;新航路开辟只是寻找新航路,没有贩卖黑奴,排除C;工业革命没有贩卖黑奴,排除D。16.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这一变化表明了A. 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 机器的广泛使用C.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D. 英国棉花产量丰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使用的原棉数量,说明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能力的大增需要更多的棉花,而棉花不仅需要国内提供,还需要世界各地提供,说明英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机器的广泛使用,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棉纺工厂,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C;材料信息反映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无法体现英国棉花产量丰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联系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17.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交通信号灯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 煤的广泛使用B. 电的广泛使用C. 工业革命的兴起D. 汽车等新式工具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交通信号灯的出现,时间是1868年,此时汽车还没有产生,电的广泛使用也没有出现,煤的广泛使用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BD;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业的管理发展,出现交通信号灯,故选C。1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增的部门有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A. B. C. D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