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档期选择的博弈分析第五组(09国贸):何思成、方一航、王文志、江路航、黄瑞卓摘要:在利润丰厚但风险也同样高的电影市场,档期的确定十分重要,档期的决定问题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国内电影的档期决定策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剖析电影的档期决定问题。由于我国电影市场不完善,硬件设施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特殊的档期选择逆转现象,需要电影公司展开合作或者政府部门出台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解决问题。关键词:电影档期、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档期选择逆转(一)背景2012年2月,中国与美国已经就电影工业交流和电影文化发展等相关问题达成了部分协议。1、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2、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3、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 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共有141部影片上映,其中国产片103部,进口片38部。国产片只有10部确定赢利,8部基本打平,其余85部目前全部亏本,亏损比例达到惊人的82.5%。在进口库电影的巨大冲击下,国产片日渐不堪重负。电影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档期”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的产物,而电影人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也正是出于降低市场风险、扩大投资回报的目的。在国内影片竞争力普遍低下的大背景下,采取明智的档期决策成为一部电影避免亏损,获得盈利的重要手段。中国电影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开始形成档期意识。最早被开发的档期是由冯小刚电影开创的贺岁档,随后暑期档、“五一”档、国庆档等档期相继得到开发。可以说,档期意识的出现及其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国产电影的发展。虽然各种档期名目繁多,真正对观众观影起着决定性因素,极大地影响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是贺岁档,其次是暑期档。除了这两个黄金档期以外还有春季档和秋季档两个中间档期,可以将诸如国庆、五一等短档期涵盖在内。暑期档、贺岁档(国外称为圣诞档)票房往往异常火爆,其原因在于影片供给和消费者文化消费两个因素的叠加,由于制片方和发行方看重这两个档期,会把花巨资打造出的影片放在这段时间上映。于是乎出现了大量影片在贺岁、暑期两档扎堆的情况,如何在这两个竞争已趋白热化的档期内分得一杯羹也是大部分影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在利润丰厚但风险也同样高的电影市场,档期的确定十分重要,档期的决定问题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国内电影的档期决定策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剖析电影的档期决定问题。(二)档期的决定因素电影市场异常复杂,影响电影上映档期的因素也数不胜数,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电影市场联系愈发密切,也使国内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决定档期的因素主要有:影片定位、投资规模、拍摄和宣发周期、特殊国情、竞争对手。1、 影片定位。影片定位主要指确定一部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好的市场分析可以使影片更有针对性,找到适合的观众群,从而确定档期。例如面向青少年的影片适合在暑期档和春季档两个正值寒暑假期的时间上映。2、 投资规模。一部影片的投资规模、导演、演员阵容能决定它的吸金能力。比如一部电影投资5000万,加上宣传发行费用一共7000万,这样它的票房必须在2.1亿元左右才能收回成本。按照目前国内的市场规律,要放在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和春节档影片才可能达到这样的票房要求。3、 拍摄和宣发周期。多数国产片都是杀青后确定档期,少数大制作开拍前就确定大概档期。电影市场瞬息万变,雪藏太久滞后放映,要么是同类题材已上映,要么演员已没有时间配合宣传。宣传发行周期,取决于片方有多少资金和宣传材料可以用到上映之前。4、 特殊国情。中国电影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很多特殊的“国情”。例如武侠从8月3日调整到7月4日。但没有直接提前到7月1日(周五)或7月2日(周六),但称当天刚好是重大纪念日,考虑到国情,武侠最终没有再往前调。5、 竞争对手。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 内容,将在后文从博弈的角度详细阐述。(三)档期选择的博弈分析1、 长期决策大片的舞台(1) 长期分析长期决策是指:预计电影拍摄完成后的大致上映日期。长期决策的档期并不精确,虽然往往也是一个具体的日期,但这个日期的实际意义仅仅代表这部电影决定在这个大档期上映,在临近上映时许多制片商都会调整自己的映期来来适应具体情况,这种调整通常也在大档期内。以阿凡达为例,阿凡达在北美的公映日期是2009年12月18日,并决定在2010年1月21日在中国上映。临近上映时,票商又将映期调整到1月4日,无论如何调整,阿凡达的上映日期都在贺岁档以内。档期选择的长期决策事实上暗含“门槛”,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在2009年做过的相关调查,当时预测一部电影进行大规模的发行,费用高达2000万元,现在的发行费用肯定更高。对于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发行力的小成本电影来说,在长期上制定档期策略既不可行,也没有意义,长期决策完全成为了高成本大制作的舞台。在博弈分析中,假定:i. 长期决策中点电影为同质电影和异质电影两种。ii. 每部电影的市场竞争力相同。iii. 根据市场情况,简化电影票房收入:Q=amTn 1/2(m)0 , (m)(2)0.5当其他档期有同质电影确定档期时X=0.5所以决策“选择其他档期”是弱优于决策“跟随”的。同理,在图3所示子博弈中决策“选择其他档期”也是弱优于决策“跟随”的。因为x1,所以在整个博弈中,A会选择“确定档期”,整个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确定档期,选择其他档期)A会选择先于B确定上映时间来占据某一档期。这与现实中片商往往会尽量早的选择档期,公布上映时间(许多电影刚杀青就公布,某些超大制作在甚至在确定剧本后就选好档期)是相符合的。进一步,在模型中,当其他档期存在异质电影时,X=(2)0.5,B片商“选择其他档期”的决策严优于“跟随”,但其他档期存在同质电影时则不存在这个效果,x=0.5。这说明,同质电影之间具有排斥作用,分布在各档期中,避免相互瓜分市场;而异质电影则能更好的存在于同一档期中,共享票房。(2) 引入特殊假定。如果在博弈中加入差异档期的假定,先行动的A片商将更有动机先选择档,A将选择观众观影密集的暑期档和贺岁档,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将B挤到相对萧条的春季档和秋季档。这时xy+(x-y)p得: p1-yx-y+0.5 所以,当B片商对市场进行调查,并对A片商有选择S档期的概率小于1-yx-y+0.5(即A片商未来会以大于1 - 1-yx-y+0.5的概率改变档期)的预期时,B片商同样会选择S档期。因为信息不对称,许多片商会因为对其他片商的错误预估而蒙受损失。一方面,如果各个电影公司展开合作,成立一个对国内所有电影进行统筹分配档期,改变黄金档期过度拥挤的局面,最终合理化的分配票房,将所有电影的损失都降到最低。但是,在如今电影公司林立的中国,这样的合作难以展开,只能依赖市场大幅亏损后淘汰掉大部分竞争力弱的公司尔后进行;抑或依赖相关政策出台,合理统筹电影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电影向黄金档期蜂拥而去的大背景下,逆转档期的选择,转向不被看好的淡季及春秋档期对于一些中等投资规模、有一定竞争力的电影来说成为了更好的选择。现实中就有很多中等制作电影因为正确的选择的档期创造了票房的奇迹。以十全九美这部业内口碑并不甚好的影片为例,2008年8月,考虑到观众都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所以很多发行方刻意避开了这个时期。然而就是在这个所谓的“淡季”,十全九美上映,满足了空档期观众的观影需求,一举创下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神话。2、 短期决策小片的角逐(1) 短期分析当电影离上映只有2-3个月时,需要根据档期内各类电影的按时间的分布情况对自身上映时间进行调整,这时就进入了短期决策的阶段。短期内,大片由于数量不多,竞争力强,决策与长期的档期选择类似避开同质电影,竞争黄金档期所以调整不大。然而对于小片而言,在大片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同时还要与数量众多的其他小片展开竞争,短期档期调整显得十分重要。长期上,小片确定档期后,由于资金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往往不能起到排斥其他电影的效果,再者竞争力强的大片也不会依据小片的档期选择进行决策,所以在短期上,小片常常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