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威一中2019年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中国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在逐渐兴起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4.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5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6.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来源:学科网ZXXK8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这表明左宗棠主张()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 B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 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9“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10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1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12毛泽东曾说:“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搞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搞清楚。”这表明当时中共(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B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14.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邓小平改变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进而改变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15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16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17.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1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19.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来源:学_科_网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 B C D20.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英国、法国 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 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21.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22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7000吨,由18038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A B C D23.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来源:学科网ZXXK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24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25.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动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以法国为例,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