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海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36分)和第卷提高题(84分)两部分,共120分。第卷 基础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槁暴(o p) 参省(shn) 糟粕(b) 孱头 量体裁衣B. 挑剔 (t) 玄虚xun 脑髓su 蹩进 残羹冷炙C. 句读(du) 经传(zhun) 阿谀(y) 剡子 祸国泱民D. 苌弘(chn) 譬如(b) 跂望(q) 摒弃 礼上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该题将字音和字形合二为一,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A项,参省,“省”读“xng”;糟粕,“粕”读“p”。C项,阿谀,“谀”读“y”;剡子,“剡”应为“郯”。D项,譬如,“譬”读“p”;跂望,“跂”读“q”;礼上往来,“上”应为“尚”。故选B。【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师不必贤于弟子金就砺则利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这类题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寄托,古义,容身;今义,心灵的某种依靠。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具;今义,金子,金钱。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而死亡。句中没有古义异义词。故选A项。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骐骥,即骏马,“骐骥”也是骏马的称谓,赤兔、的卢也是有名的骏马。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即指黄河以南。古代以山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C. 荀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D. 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没有论语。B项,“古代以山之北为阳”陈述有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D项,“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陈述有误。他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选C。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 郑人有欲买履者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A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定语后置句,“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B项,“郑人有欲买履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C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标志词。D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故选D。5.下列对于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用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而闻者彰 彰:彰显而绝江河 绝:横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意思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生年)比我大(早)还是小(晚)呢?庸,是哪里的意思,不是用的意思。圣人无常师,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是固定的意思,不是一般的意思。而闻者彰,意思是而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彰,是清楚的意思,不是彰显的意思。故选D。【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摘自国学,有删改)6. 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B. 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