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对策探讨引言湖南是农业大省,最大的省情是“农情”。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稳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目前,湖南农村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对我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湖南 农业现代化 对策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1、现代化的内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上对现代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别从政治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人文学方向和制度经济学方向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不管是哪一种学派基本上是从两个角度去定义现代化:一是把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来定义;二是把现代化作为结果或目标来定义。我国著名学者杨豫教授指出,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中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它广泛涉及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技术进步等方面。2、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世界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传统农业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现代农业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一样,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概念。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历史性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不能把本国己经达到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本国过去的情况相比,而应该同当时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只有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接近或超过当时先进国家的水平,才算实现了和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从本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我总结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是: (1)资源环境优良化,用现代环境保护意识武装农业,力争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农业高产高效化的同时,不断改善资源环境状态,进而实现自然生态人控化、资源永续利用、环境净化美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这是近20多年来,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个积极发展。 (2)经营管理现代化,用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武装农业,改变几千年来封闭的自给型经济为开放式的商品经济,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结构合理化、规模化、组织化与社会化(包括服务体系与流通体系),最终达到高效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 (3)技术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改变几千年靠老经验、老品种的传统作法,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高产优质高效化、良种化、农民知识化。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及农业物质投入的增加,科技兴农的作用也将随之增强。 (4)物质装备现代化,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改变几千年“啃黄土地”的局面。以上是农业现代化内涵中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既不能因当前生态热而将第一条扩展为“生态农业”,也不能为此将农业现代化简单地归结为“技术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可归结为:将粗放低效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由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商品农业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前提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提出了农牧产品增长的需求,接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当然,各个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工业化是以城市为主并适当扩散到农村,而中国却选择了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先后双向发展的道路,即由农民主动在农村发展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这对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农业现代化加农村工业化组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这里的“现代”都是相对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与升华。3、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手段(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各国生产手段现代化多是从机械和化学起步。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己形成了适合本国情况的农业机器体系,即由动力机械到多种配套农具,达到全面机械化阶段。农业生产的化学化包括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在讲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时,有些人把水利化、园林化也作为它的内容。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育优良的品种,二是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就是要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它的环境条件,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技术措施。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良种良法,在培育良种和采取的栽培、饲养措施方面都实现了现代化提出的各种技术要求。 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以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应是整个产业链的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实现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企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专业大户、联合体和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农业支柱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基本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建立具有不断吸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机制,形成多层次、覆盖整个农村的农科教网络体系。 4、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来看,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应特别关注农业现代化的以下特性。 (1)动态性。现代农业的特征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因而作为动态历史进程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明确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判断社情、民情、区情等的特殊性以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2)世界性和时代性。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概念,具有开放性、历史过程性及与其他相关产业同步推进等特点。现在我们又正处在国际市场千变万化、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故应从全球经济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才能确保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其参照体系就是当代发达国家既有的最高水平。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 (3)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性。农业生产手段是农业技术与生产工具,农业生产目标就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业现代化应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与农业目标现代化的统一。因此,它不仅是经济的再生产,而且还是自然的再生产。现代技术还没能使农业摆脱对自然的依赖,而且它的作用的发挥还要受制于自然条件与动植物本身,有些技术的使用虽然达到了农业自身的目的,但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类健康。这类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应提倡使用。 (4)区域性。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各国的资源享赋、文化察赋、技术和制度不同,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时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农业生产的实际。 (5)整体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整个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 (6)分析方法上的综合性。迄今为止,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主要是文字表述,定性的描述、规范性分析居多,而定量性的实证分析很少。要更加合理地判断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必须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5、农业现代化的标准 所谓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其实质是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从定性分析来看,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全面整治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立适合当地实际、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机电排灌设施和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营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绿化屏障,形成稳产高产的农田和自然环境保障体系。 (2)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建立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区位、经济、人文等综合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带。 (3)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在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的膳食结构原则,确定具体食物和消费营养结构目标,通过相应的消费经济政策和舆论引导,使农民的食物和营养结构趋于科学,增强农民体质,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4)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应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替代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生产手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下,使化肥、农药、农膜朝着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方向发展。 (5)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建立具有不断吸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机制,形成多层次、覆盖整个农村的农科教网络体系。 (6)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应是整个产业链的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实现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企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专业大户、联合体和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农业支柱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基本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7)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农业资源环境,要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在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经营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术、管理方法靠人去应用。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因此,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现代化,现代农业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素质和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能熟练地使用农业先进机械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5、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支撑一般是指某物对另一物的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力量或作用。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是指能够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的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的总称。每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作用的子体系,每个子体系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有机整体,即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以政策、科技、人才、服务等相关要素为主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