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八纲辨证 回顾症状 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症变化 证的含义体征 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手段获得的异常征象 证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点的总结 病对疾病发展全过程病理特点的概括 辨证的含义 辨 审辨 辨别 辨证非辩证 证 证候辨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 通过比较 分析 综合 辨清病因 病位 病性 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八纲辨证 八纲 即表 里 寒 热 虚 实 阴 阳八个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 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 进行分析综合 以概括病变的大体类别 部位 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 八纲即八类基本证候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 疾病可以分为八类 从部位来说 可分为表证 里证 从性质来说 可分为寒证 热证 从邪正盛衰来说 可分为实证 虚证 从类别来说 可分为阴证 阳证 一 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病人体的皮毛 肌腠 经络在外 属表 位脏腑 气血 骨髓在内 属里 深外邪犯表多是疾病初起 病多轻浅 浅脏腑受病 多是病邪深入 病多深重 病势趋向 病势由表入里 是病渐加重 预后差 由里出表 是病渐减轻 预后佳 表证 1 含义 外邪侵犯体表 正气开始抗邪 以恶寒 发热为主的证候 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 具有起病急 病程短 病位浅的特点 2 证候 恶寒 发热 头身痛 鼻塞 苔薄 脉浮 寒邪为主者 则恶寒重 发热轻 伴无汗 头身疼痛 鼻流清涕苔薄白润 脉浮紧等症 临床称表寒证 热邪为主者 则发热重 恶寒轻 伴有汗 头痛 鼻流黄涕 咽喉肿痛 口渴 舌边尖红 脉浮数等症 临床称表热证 注 正确认识表证的辨证要点对是否属表证的判断 是以恶寒 发热 苔薄 脉浮等表现为辨证依据的 所以 如面色晦暗 皮肤发黄 疮疖瘙痒 肌肤甲错等 当其不表现为恶寒 发热 脉浮之时 其病位虽然在肤表 也不能称之为表证 表证的护理措施 辛散解表 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 呼吸 舌象的变化 防止表证内传 入里化热 患者 女 30岁 因3天前因外出受凉 晨起觉恶寒 微发热 头痛 咳嗽 气喘 痰稀白 无汗 自服用药物治疗 未见好转 今晨觉微恶寒 发热 鼻塞 流黄涕 咳嗽 气喘 咳痰 质黄 来诊得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浮 张三女60岁二天前恶寒发热头痛 经治疗后 症状消失 今天又觉腹痛 大便溏泻 伴呕吐 舌淡苔厚腻 脉沉迟 2 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环境安静 病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冬季保持室内温度 夏季通风避暑 3 饮食护理宜食清谈 细软 易消化食物 多饮开水 少食辛辣 油腻之物 表寒证 可用姜 葱 蒜 胡椒等作为调味品 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 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 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滋补类食物 4 用药护理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 不易久煎药宜温服 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以取汗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 汗出不及 病邪不去 汗出太过 应伤阴耗气 掌握发汗的程度 及时用干毛巾擦汗 及时更换衣被 里证 1 含义 病变部位在里 由脏腑 气血 骨髓受病 2 形成 表证不解 内传入里 外邪直接入里 侵犯脏腑 情志内伤 劳倦过度 饮食不节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 临床表现多样 可以说凡不是表证的特定证候 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围 里证的临床表现 如壮热不恶寒 或但寒不热烦躁谵妄 腹痛 便秘 小便短赤 或腹泻 呕吐 舌红 苔黄或白厚腻 脉沉等 里证基本特点是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 一般病情较重 病程较长 里证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体温 呼吸 舌象 脉象的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 2 情志护理病程长 易产生烦躁清醒 护理人员要精神护理 使病人安心养病 3 饮食调护里寒者 饮食宜温热 忌食生冷 食用温补类膳食 里热者 应适量饮用清凉饮料如西瓜汁 绿豆汤等 以清热生津止渴 食用清补类膳食 4 药物护理里寒者 温热之剂 注意保暖防寒里热者 清热之剂 注意通风降温 二 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盛或阳虚者 表现为寒证 阳盛或阴虚者 表现为热证 故辨寒热就是辨阴阳的盛衰 也就是辨明疾病性质的属寒属热 为治疗时是用温 热 药或寒 凉 的依据 阴阳 实寒证 实热证 虚寒证 虚热证 含义 阴盛或阳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外感寒邪 过食生冷 内伤久病 阳气不足 寒证 实寒证 阴盛 证候 冷 恶寒 肢冷白 面色苍白 稀 痰 涎 涕 带清稀 小便清长 大便稀润 口不渴 咽不干 舌淡苔白润滑静 好卧 少动 懒言 脉沉迟 虚寒证 阳虚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畏寒喜暖面色晄白小便清长 大便稀薄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润滑神疲乏力 自汗脉弱 沉迟无力 寒证护理措施 温经祛寒 1 生活起居护理注意防寒保暖 适当加盖衣被 保持室内温暖 2 饮食护理温补膳食 如姜糖水 姜 葱 胡椒粉等 忌生冷 3 用药护理实寒以温里散寒 温经通络 虚寒以温补散寒为主药宜温服 4 对症处理可配合针灸 热敷 推拿等方法以助驱除寒邪 热证 含义 阳盛或阴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多因人体受到热邪的侵袭 或由于人体阴血不足而虚火内生所致 实热证热 发热喜凉 面红目赤黄 苔黄稠 痰 涎 涕 带稠燥 口渴 咽干 舌红苔燥 大便干 小便短赤动 烦躁不宁 脉数 虚热证 阴虚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 颧红咽干口燥 小便短黄 大便干舌红少苔 盗汗脉细数 实寒证与实热证的鉴别 热证护理措施 清热滋阴 热证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观察发热 汗出 神志 二便 舌苔 脉象等 2 生活起居护理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凉爽通风 温度适宜 患者及时擦汗 衣被应勤更换 3 饮食护理饮食宜新鲜清凉 忌食辛辣 滋腻温补之品 如多饮清凉饮料 或多食西瓜 梨及蔬菜等凉性瓜果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4 用药及治疗护理实热注意补液及物降温 虚热以养阴退热 可用沙参 山药 粳米煮粥 或沙参 麦冬煎茶代饮 服药时宜凉服或者微温服药 三 虚实辨证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一对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 实指邪气亢盛 实证 虚证 虚证 正气邪气 1 概念实证 邪气亢盛 正气不衰的证候虚证 正气不足 邪气不甚的证候2 形成实证 六淫 疠气 痰饮 淤血 食积 中毒虚证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一 虚证 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 1 血虚证 概念 血液不足 不能濡养脏腑 经络 组织而出现的证候 表现 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指甲淡白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妇女月经不调舌淡 脉细无力头晕眼花面黄白 肢麻舌淡脉细弱 补血药 心血虚证 心悸 气短 脉细弱或结代肝血虚证 两目干涩 视物模糊 夜盲 2 气虚证 概念 正气不足 气的功能渐退或脏腑组织的机能渐退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淡 脉虚弱 乏力气短自汗出 纳少声低脉无力 补气药 心气虚证 心悸 气短 脉细弱或结代肺气虚证 咳 咳喘无力 痰 清稀脾气虚证 纳呆 便溏 面黄肾气虚证 小便频数 清长 遗尿 小便失禁 夜尿多 遗精早泄 滑胎 3 阴虚证 虚热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颧红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 脉细数 颧红烦热舌面红 身热盗汗脉细数 补阴药 心阴虚证 心悸 气短 脉细弱或结代肺阴虚证 咳 干咳 痰 少痰胃阴虚证 胃脘隐痛 饥不欲食 干呕 呃逆肝阴虚证 头晕 头痛 耳鸣 胁肋隐痛 两目干涩 视物模糊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 耳鸣耳聋 神疲头晕 不孕不育形瘦 4 阳虚证 虚寒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形寒肢冷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稀薄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 脉弱 迟无力 畏寒肢冷二便清 神疲脉迟舌淡胖 补阳药 心阳虚证 心悸 气短 脉细弱或结代脾阳虚证 纳呆 便溏 面黄脘腹冷痛 喜温喜按 畏寒肢冷肾阳虚证 腰膝酸软 耳鸣耳聋 神疲头晕 不孕不育尿少 浮肿 五更泄 实证 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 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 而表现为有余 强烈 停聚等特点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 暴病多实证 病情激烈者和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发热 呼吸气粗 痰涎壅盛 胸闷烦躁 舌红绛有芒刺 苔黄燥 脉实 腹胀痛拒按 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 神昏谵语 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等 护理措施 实者泻之1 病情观察病情进展迅速 注意观察患者神色 寒热 疼痛的性质 二便 汗出 脉象等情况 防止恶化 2 生活起居护理调节室内环境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清洁安静 3 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忌过于辛热或过于寒凉及油腻之品 5 用药护理实证用药多峻猛 服药后应加强观察 以免伤及正气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四 阴阳辨证 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它概括其他三对纲领 即表 热 实属阳 里 寒 虚属阴 一切病证 尽管千变万化 但概括起来亦不外于阴证 阳证两大类 1 概念阴证 凡是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候 都称为阴证 里 寒 虚 阳证 凡是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都称为阴证 表 热 实 2 表现阴证 里 寒 虚证的具体表现 阳证 表 热 实证的具体表现 1 精神烦躁 2畏寒肢冷 3 气壮息高 4 脉沉迟微弱5 脉滑数洪实6 口不渴或喜热饮7 便秘尿短赤 8 发热 怕冷 9 便溏尿清 10 面色苍白 11 口渴喜冷饮 12 舌红绛 苔黄 13 气短息低 14 舌淡苔白 15 面赤身热 16 鼻流清涕17 精神萎靡 那些属阳证 哪些属阴证 1 精神烦躁 2畏寒肢冷 3 气壮息高 4 脉沉迟微弱5 脉滑数洪实6 口不渴或喜热饮7 便秘尿短赤 8 发热 怕冷 9 便溏尿清 10 面色苍白 11 口渴喜冷饮 12 舌红绛 苔黄 13 气短息低 14 舌淡苔白 15 面赤身热 16 鼻流清涕17 精神萎靡 谢谢大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