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整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支持幼儿游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小幼儿园 孙丽区角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显得犹为重要,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适当、合适的游戏材料会受到幼儿的欢迎,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反复互动中不断进步、提高。可是,事与愿违,在区角游戏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游离于材料之外,或者不能与材料有效互动。教师结合主题需要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提供的游戏材料得不到幼儿的青睐或者长时间的关注,幼儿的能力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发展和提升,而教师的工作变的非常的繁忙。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投放的材料,促使幼儿与材料发生有效互动,支持幼儿持续游戏。一、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当幼儿表现与预设目标有偏差时。结合正在进行的“我们周围的房子”主题活动,教师在美术区张贴了很多从书本上、电脑上收集来的各种园林、宫殿、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的图片,希望幼儿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画出不同风格、式样的房子。但是,从幼儿作品的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在孩子们的画中表现出来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房或者楼房。而图片上所展现的那些有特色的门窗、屋顶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找不到一点踪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美术区的活动情况。菲儿是班级中绘画水平属于中上游的孩子,开始画之前,她按照要求先欣赏了老师提供的图片,从中选了一张欧洲建筑风格的房屋图片。菲儿看了又看,可是始终没有下笔。她又换了一张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房子图片,看了很久过后,终于下笔了。可是才画了几笔,菲儿就停了下来,看来她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最后,菲儿换了一张新的白纸,毫不考虑地画上了一幢三角形屋顶的普通小房子。从菲儿的表现中教师不难发现:孩子想画不同样子、不同风格的房子,有基本的表现的欲望,开始的时候她也正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先欣赏后绘画这么去做的。可是由于某种原因:缺乏能力、缺乏自信、或者缺乏勇气,她没有坚持下去,在简单尝试后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画了一张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就算完成了。教师还观察了另一个孩子。欣瑜是班级中绘画水平最高的孩子,在仔细欣赏后,她也选择了画园林。只见欣瑜一点也不着急,看看、画画,再看看、再画画,她也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把房子画好了,一点不像以前绘画那么的轻松。画园林的房子真的这样难吗?正当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菲儿的举动让教师感触深刻。只见菲儿在看见欣瑜画得园林房子后,马上又拿了张新的纸,照着欣瑜的样子很快就画出了美丽的园林。孩子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使教师恍然大悟:两种不同的示范材料,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操作结果。教师提供的图片示范虽然漂亮、美丽,但可操作性不强,幼儿并不受用,因为他们还缺乏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会把这种实物归纳概括成图形和线条。所以会画得人很少,几乎没有。而当欣瑜把这件最困难的事情完成以后,抽象得图片变成了直观的示范图,孩子们只需要简单的进行图形模仿就行了,难度大大的降低了,所以会画的人就多了。受到启发,教师把所有的图片示范都进行了调整,把他们都画在了纸头上。有了直观的示范画和美观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在绘画区的表现更加优秀了,一幢幢美丽的房子跃然纸上。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为美术区提供材料的时候就更加注意了,根据幼儿的水平,把难的东西先画好示范画,以便于幼儿操作、模仿学习,再提供一些图片、照片让幼儿感知颜色、形状等的多样性,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喜欢画画,在画画活动中提高能力。二、增加材料的可变化性当幼儿对材料及其操作方法缺乏兴趣时。 拼图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耐心操作的能力,便于幼儿进一步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动物”主题,教师自制了一些动物拼图,放在科学区供幼儿操作,希望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可是,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辛苦制作的动物拼图并没有得到孩子们长时间的垂青,他们在玩了一两次以后就不再注意这些拼图了,依然玩起了从家中带来的买的拼图。教师也知道这种买的拼图又美丽、又简单,便于操作,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既得到视觉的享受,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买的拼图相比,自制的拼图没有一点优势。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自制拼图和买来的拼图媲美。教师只有通过改变拼图的样子和玩法,来出奇制胜。 首先,教师发现买来的拼图在盖子上有一张完整的图样,幼儿在拼图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对比,而自制的拼图则没有这个示范性,幼儿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拼凑来完成拼图实在是太难了,使得幼儿失去了操作的信心,当然没有人喜欢玩了。所以,第一步教师要做的就是为每张拼图提供完整的示范图样。 其次,买来的拼图比较的厚,便于幼儿的摆放,而自制的拼图很薄,幼儿不宜操作,手一不小心就会把图弄乱了,玩起来很困难。两三次下来,谁还想玩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拼图底下贴了一层硬纸,使拼图不宜于操作的问题迎韧而解。 最后,教师还在拼图的数量上进行了改变。开始的时候教师把数量控制在1216块之间,这样数量少了,每小块拼图的面积就大了,幼儿很容易操作。慢慢的,当孩子们熟悉了这样的拼法以后,他们又会对其失去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拼图一剪二,使拼图的数量增加,每块的面积变小,难度就相应的增大了,幼儿又有了新的挑战,又会产生玩的兴趣。如果幼儿有需要,拼图还可以再剪,使拼图永远处在变化中,幼儿永远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这样,他们对教师自制的拼图也就永远感兴趣了。这个变化,是买来的拼图没有办法比的吧!三、体现材料的多功能性当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单一、缺乏时。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在进行“我喜欢看书”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班级图书馆”应运而生了。可是幼儿在园的时间有限,教师指导的范围也有限,所以教师设计了一张大的、集体的借书卡(附图),让孩子们把书借回家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看好后归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我们的图书资源,也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考虑到大部分的幼儿不会写字,在幼儿借书的时候,登记工作都是由老师来代替的。幼儿挑选好自己想借的图书后由老师来记录书名和借书人的名字就可以了。一个星期下来,幼儿的阅读兴趣很高,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借书,图书的利用律大大提高了。可放学这一段时间就显得很忙乱了。老师即要接待家长与家长个别交流,又要照顾留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多了一项工作做借书记录。这样的忙乱的场面既不安全,又给家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幼儿也没有更多的、更好的锻炼机会。为了使幼儿在借书活动中与图书、借书卡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教师对借书制度、借书方法和借书卡的设计、使用进行了调整。考虑到孩子都会写自己的名字,教师就从这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教师为每本书做一张借书卡(附图),卡上写上书名、借书日期和归还日期,夹在书中。其次,当幼儿借书的时候就只要在借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填写上借书日期,然后把借书卡插在指定的地方就行了。最后,在归还的时候,专门请几个管理员,让他们根据书名和借书人的名字找寻相应的借书卡,写上归还的日期后把卡放回到书中。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借书回家了,只见他们找到了自己想借的图书,熟练的从书中取出借书卡,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把卡片插到了书架中。家长看到孩子独立地完成了借书的工作都很高兴,直夸孩子聪明,名字写得很好,孩子也高兴得直嚷“我会借书了!”同样一张借书卡,前者只具有简单的记录登记功能,而后者更具多功能性,使幼儿在借书的同时也练习了名字的书写,激发了幼儿认识汉字的愿望,体会了自我服务的乐趣。以上三点只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在材料提供方面的点滴简单积累,笔者认为:老师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提供,首先应该建立在观察、思考、分析、反思、改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投放的材料适合每一个孩子,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使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班级借书卡借书人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归还日期图书籍名称借书人借书日期归还日期图2006、12区第三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