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豆全钢子午线轮胎公司 制作 许文波日期 2006年11月17日 质量检验员培训教程 前言 质量检验工作是企业质量工作的重要一环 面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多样化的顾客质量需求以及质量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对质量部门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作为一名质量检验员 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应不断的加强业务技能的训练 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质量检验员 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好关 为了提升质量检验员的适用能力 做好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检验员 我就质量检验员的实战运作进行培训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检验的概念 对产品 含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等 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测量 检查 试验或度量 并将结果与指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合格情况的活动 称为质量检验 简称为检验 或者说 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 适当时结合测量 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检验的目的 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 监督工序质量 获得质量信息 仲裁质量纠纷 检验的方法 A 理化检验 依靠量具 仪器或测量设备或化学方法进行的检验 B 感官检验 依靠感觉器官进行的检验 如目测冲压件开裂 油箱上下壳体内表面的划伤等 C 实验性鉴别 比如我厂的整车撞车实验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 1 鉴别原材料 半成品部件 胎胚 成品的质量 确定其合格与否 2 判断加工过程的运转情况 把握工序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3 判断与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 4 判断与确定产品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 5 反馈质量信息 提供改善与改进建议 6 系统整理 分析质量检测数据 报告产品质量动态与趋势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1 明确质量要求2 测试3 比较4 判定5 处理质量检验的职能 1 鉴别的职能2 把关的职能3 报告的职能4 监督的职能检验的过程 了解被检验对象的用途及被检验特性 明确检验依据 熟悉计量器具 正确选择计量器具 制定检验计划 实施检验活动 参与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质量信息反馈 检验的方式 1 按程序划分 进货检验 工序检验 成品检验 2 按工作地划分 集中检验 就地检验 巡回检验 3 按人员划分 工人自检 互检 检验员专检 4 按数量划分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5 按目的划分 接收检验 监督检验 试验检验 6 按方法划分 感官检验 理化检验 7 按质量特性值划分 计量值检验 计数值检验 8 按工件性质划分 首件检验 过程检验 末件检验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我厂目前采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专用检验设备检验 例如 平板硫化机 比重仪 硬度仪 硫变仪 门尼焦烧机 2 专用检验工具检验 例如 游标卡尺 卷尺 测厚仪 测温仪 3 抽样检验4 预防统计检验 控制图 5 考察检查6 产品质量审核检验的手段与依据质量检验人员在检验产品的过程中依据是 国家标准 产品图纸 技术条件 工艺规程以及其它的技术规定 现场的质量检验工作质量问题的处理一般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 三不放过 原则 二是执行 逐级上诉 原则所谓三不放过是指在处理问题之前必须找出原因 查清责任 落实纠正措施 否则不放过所谓逐级上诉是对质量问题处理程序的规定 一般是自下而上逐级裁决的办法 基准值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进货检验的控制目的 第一时间查出不合格来料 确保入库零件达到规定要求 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线重要性 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第一把锁 流水线生产效率的保证 低加工成本的保证 客户满意的基石职责确认 依据图纸或检验指导书对产品进行验收记录检验结果 将数量状态载入台帐 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保存对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包装箱上做好合格标识对不合格零件提出处理意见 并报请质量工程师决定采购件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退货 退换 现场服务返修合就地报废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 是保证受控的工序能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 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重要性 预防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防止不合格品转序加工或出厂 一旦发现超出允许范围 应立即对此时间与上一个合格时间段内产品100 检查 及时剔出不合格产品 并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排除故障 使工序处于状态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 首件 巡检 末件2 自检 专检 互检3 开展 三自一控 检验员的职责 应知应会和基本功一 产品质量检验员的职责范围1 职权 1 根据产品图纸 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工艺规程对产品进行检查验收 分别办理验收 返工 报废等手续 填写原始凭证 2 对不符合纸 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工艺规程的产品 有权进行隔离 提出处理意见 及时报请质量部门领导决定 3 监督生产过程中工艺遵守情况 发现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 有权向生产者提出要求改进意见并及时报告 4 参加生产班组质量分析会 反映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生产班组改进质量提出建议意见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2 责任 1 对所检查验收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图纸 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及工艺规程负责 2 对所负责检查的产品应及时进行验收 填写有关原始凭证 做好台帐的记录 3 及时做好废品隔离 防止继续加工或装配 4 正确使用检验量 夹具 妥善维护保管 对所使用的技术文件 专用印章 原始凭证注意保管 不得随意遗失或外借 5 遵守各项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认真执行质量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 协助生产工人搞好自检 积极参加质量宣传活动 二 产品质量检验员一般应知应会1 应知 1 所检查产品的名称和图号 2 检验的技术条件和检查工艺 3 检验产品时所必需的量 夹具 仪器的使用方法 4 所检验产品的制造工艺 5 这些废品所特有的废品的主要类别 6 工作时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2 应会 1 用观察来判断产品的外表缺陷 2 正确使用工艺中所规定的量具和检验设备 3 在图纸中或其它技术文件中寻找出检验时所需的尺寸和技术数据 4 正确区别所检查的产品为 合格品 返工品 和 废品 5 正确填写各种原始凭证 6 各专业检查的特殊技术技能 三 产品质量检验员岗位基本功标准1 练好文字 数字及拼音字母 达到填写原始凭证 台帐 记录的字迹端正清晰2 懂得产品验收 返工报废等手续 达到熟练原始凭证填写内容 方法 份数及传递会签路线 3 熟记各类检查标记 合格品 返工品 废品 达到检查标记清晰 明显 不混不乱 4 熟练掌握本所检查范围产品的零件号 总成号及名称 达到提件号知名称 提名知件号 提件号 名称知其实物形状 5 达到能记住检查项目 参数和所使用的检查量 夹具及其各项检查频次与数量 6 熟悉所检查产品在汽车上的装配部位 每车件数 7 熟悉所检查产品的加工 装配工艺 加工定位顺序及操作规范 8 达到能记住所检查产品的材料牌号 零件公差及技术要求 9 懂得维护 保养和正确使用检查所需的量夹具 10 结合本岗产品的具体质量要求 能根据标准样品或工作经验 用目测 耳听 触摸 锤敲 锉刀等方法正确判断外观或是内在质量缺陷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质量管理术语 1 产品 过程的结果2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 要求 包括明示的 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要求或期望4 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5 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6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7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8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9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有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1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2 持续改进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检验基本业务知识 13 有效性 完成策划的活动 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4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5 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6 缺陷 未满足或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17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的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8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9 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所采取的活动 20 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所采取的活动 21 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22 合格品 满足全部规定要求的产品 23 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24 误差 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 25 基本尺寸 设计时给定尺寸 26 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专业术语1 测量 为确定量值进行的一组操作 2 测得值 从测量器具直接得出或经过必要计算得出的量值 3 测量的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4 测量的重复性 在符合下列条件下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测量 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相同测量方法 同一观测者 同一测量仪器 同一位置 相同的使用条件 在短时间间隔内重复 5 测量的再现性 改变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 分别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测量 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方法 观测者 测量仪器 位置 使用条件 时间 6 测量的不确定度 表征被测量真值所处在的量值范围的评定 7 测量的绝对误差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差 8 相对误差 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9 随机误差 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以不可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10 系统误差 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11 人员误差 由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 12 环境误差 可随环境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13 方法误差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致误差 14 调整误差 未能将测量器具或被测对象调整到正确位置或状态所致误差 15 读数误差 由于观测者对测量器具不准确读数所致误差 16 视差 观测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致误差 17 估读误差 在分度值范围内估读时所致误差 18 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19 测量力 测量器具对被测件的被测表面 位置 施加的测量压力 20 测量器具 是可单独地或与其他装置一起 用以确定几何量值的器具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第二章测量过程注意事项1 减少基准件误差的影响 基准件定期检定制度2 减少测量器具误差的影响 1 不合格的测量器具坚决不使用 2 对某些测量器具 在使用时应先校对零位 以便减少测量误差 3 减少测量力引起的测量误差 1 测量力不能太大 一般取10N左右 2 测量时的测量力 应尽可能与 对零 时的测量力保持一致 各次测量的测量力大小要稳定 3 在测量过程中 测量器具的测头要轻轻接触被测件 避免用力过猛或冲击 4 某些测量器具带有测量力的恒定装置 测量时必须使用 4 减少温度引起的误差 是因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1 测量器具和被测件要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 在加工中受热的工件或过冷的工件都不应立即进行测量 2 测量器具不应放在热源附近和阳光下 以及没有绝热装置的机床变速箱上 风口处等高温或低温的地方 3 注意测量者的体温 手温 哈气对测量器具的影响 5 减少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1 掌握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原理 避免或减少测错现象 提高测量准确度 测量者对不熟悉的测量器具 不要随便动用 2 测量时应认真仔细 注意力集中 避免出现读错 记错等误差 3 测量时可在同一个位置上多测几次 取其平均值作测量结果 可减少测量误差 4 要减少视差 5 要减小估读误差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游标卡尺1 定义 利用游标原理对两测量面相对移动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测量器具 2 结构型式 分为 型 型 型游标卡尺 如下图 3 读数方法 1 先读整数 看游标零线的左边 尺身上最靠近的一条刻线的数值 读出被测尺寸的整数部分 2 再读小数 看游标零线的右边 读出游标第几条刻线与尺身刻线对齐 读出被测尺寸的小数部分 即游标读数值乘其对齐刻线的顺序数 3 得出被测尺寸 把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