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病因 二 饮食失宜 一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量没有适当的控制 过度饥饿或过度饱胀 1 过饥伤胃 胃痛 嘈杂 泛吐酸水气血津液不足 抵抗力低下 易于外感儿童生长发育不良 过饥的原因有二 食物匮乏 疾病因素 不思饮食 2 过饱饮食停滞损伤脾胃 日久 聚湿 生痰继发他病过饱致病的变化有二方面 小儿疳积 小孩饮食不节 造成饮食停滞 日久发展为严重的消化不良 营养不良 特征为 面黄肌瘦 形如蜘蛛 腹大肢瘦 二 饮食偏嗜1 种类偏嗜过食肥甘厚味 易生痰 化热 发生胸痹 昏厥 痈疡等长期缺乏某种食物之味 同样对人体有不利影响 如书中列举的脚气病 佝偻病等 故在治疗中应配合饮食疗法 脚气病 多吃糙米 VB1 瘿瘤 甲状腺肿大 海带 紫菜 I 夜盲病 胡萝卜 VA 佝偻病 多吃钙物 如骨头汤 还应常晒太阳 坏血病 新鲜瓜果蔬菜等 VC 2 寒热偏嗜食物有不同的性质 寒 热 温 凉 过于偏食某性 如寒 热 可致人体的阴阳失调 故饮食应寒热调和 偏寒 过食寒凉脾胃阳气受损寒湿内生 腹痛 泄泻 偏热 过食温热脾胃阴液受损肠胃积热 口渴 口臭 嘈杂易饥 便秘 如过食辛辣 原有胃病的患者 本不宜食用辛辣 煎炒之品 过食可加重病情 甚则引起出血等严重后果 3 五味偏嗜五味广义 代表多种饮食物的丰富味道狭义 酸 苦 甘 辛 咸五种味道 狭义的五味与五脏间有亲和性 长期偏食某味 则可使五脏机能偏胜偏衰 也可使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而发生疾病 三 饮食不洁食用了不清洁的 被细菌 寄生虫 毒物污染的饮食 如未洗净的瓜果 腐败变质酸馊的食物等 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脾胃及肠道疾病 1 脾胃 肠 疾病 急性胃肠炎 痢疾等病 脘腹痛 呕吐 腹泻 便下脓血等 2 肠寄生虫病 蛔虫 蛲虫 寸白虫 出现腹痛 嗜食异物 面黄肌瘦等蛔虫窜进胆道 还会引起蛔厥证 上腹部剧痛 吐蛔 四肢厥冷等蛔厥 因蛔虫窜入胆道而引起的腹痛 痛甚可致四肢厥冷 故名 3 食物中毒 三 劳逸失度劳逸 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一 过劳 古称劳伤 劳倦 过度劳累 包括三种情况 劳力 劳神 房劳 1 劳力过度主要指体力劳动的过度 包括劳力过重或时间过长 这样 耗损了人体精气而致病 即所谓 积劳成疾 过劳的致病特点主要是1 耗气 主要损伤脾肺之气形体消瘦 精神疲惫 四肢乏力 脾气虚 声低息微 肺气虚2 伤形形体组织损伤 2 劳神过度指过度的脑力劳动 可使神气虚弱 阴阳失调而致病 耗伤心神 可影响肝脾功能 可见食欲不振等脾失健运的症状 久之耗伤心血 可引起心神不安之心悸 健忘 失眠 多梦等症 耗伤肝阴 则可见头昏目眩 急躁易怒等肝阴不足 阳亢于上的症状 3 房劳过度指性生活无节制 过于频繁 肾藏精 主生殖 房劳过度易伤肾精 并引起肾气 肾阴 肾阳的虚弱 出现腰酸膝软 精神萎靡不振 头昏耳鸣 性机能减退 男性可有遗精 早泄 阳痿女性可有白带增多等症 二 过逸过逸 即过度安闲 过逸而懒动 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肺功能减弱 脾胃功能呆滞 影响消化吸收 并使人体脂肪积聚过多 从而出现种种症状 精神不振 肢体软弱 动则心悸 气短 汗出 饮食减少 脘腹作胀 或形体肥胖 或继发头痛 眩晕 中风 胸痹等病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 概述原发性病因作用于人体以后 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 一经产生 又可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 病理性产物分为三类 痰饮 瘀血 结石 注 病理变化是较大的概念 泛指一切组织器官发生了病理性改变 病理性产物则是较小的概念 指病理性变化中的一些产物 并且是可以去除的 故病理变化包括病理性产物在内 一 痰饮 一 痰饮的基本概念1 概念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 形成之后 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阻滞经络 阻碍气机 影响脏腑功能 导致各种新的病证出现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之痰饮 咳吐之痰涎 广义之痰饮 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痰 饮 水 湿的区别与关系 关系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区别 稠浊者为痰 清稀者为饮 更清者为水 湿呈一种弥散状态 二 痰饮的分类1 痰 1 从形质分 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 闻之有声 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 如咳吐之痰液 腹水等 无形之痰饮无形质可见 却有征可查 通过其致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而确定的痰 如胸闷 心悸 眩晕 苔腻等等 但用治痰饮的方法能够奏效的一类特殊的病理变化 2 从痰的生成与性状分 风痰 痰盛而有动风症状 寒痰 感寒饮冷 或阳气亏虚 痰热 燥痰 湿痰 2 饮 痰饮 饮停肠间 症状 肠鸣沥沥有声 形体消瘦 以及头目眩晕 心悸气短 乏力 呕吐清水等 悬饮 饮停胁下 症状 两侧或单侧胁胀部疼痛 咳唾引痛 气短息促 胸胁胀痛 支饮 饮溢四肢 症状 身体困重疼痛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或畏寒无汗 溢饮 饮停胸膈 症状 咳嗽气逆 胸闷 不能平卧 面部及肢体浮肿等 三 痰饮的形成痰与饮虽有一定区别 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 1 外感六淫2 饮食不节3 七情内伤4 劳逸所伤5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痰饮的形成主要与肺 脾 肾以及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因为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 而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就与肺 脾 肾及三焦等有密切的关系 四 痰饮致病的特点 1 阻滞经络气血2 阻滞气机3 影响水液代谢4 易于蒙蔽心神痰浊为病 随气上犯 易于蒙蔽清窍 出现头晕目眩 胸闷心悸 精神不振 痴呆 痰浊上犯 与风 火相合 蒙蔽心窍 扰乱神明 可出现神昏谵语 或导致癫狂等 5 致病广泛 变幻多端5 1病位广泛痰饮形成之后 可随着人体气机的升降流行而到处流窜 停留蓄积好多个组织器官之中 形成多种病证 故其具有致病的广泛性 饮多停留在胃肠 胸胁 腹中及肌肤 痰则周身上下 左右表里 五脏六腑 筋骨皮肉 无处不到 无所不至 病位更为广泛 5 2病证复杂 由于痰饮到处流窜 病位广泛 所以其引起的病证也复杂多端 停滞在脏腑的 可影响脏腑的功能 阻滞于经脉的 可影响气血的运行 易于蒙蔽神明 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 其具体病证表现可有咳喘 心悸 呕吐 眩晕 水肿 关节肢体疼痛等 痰滞在肺 喘咳咯痰痰停于心 心血不畅 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 神昏 痴呆痰火扰心 则发癫狂痰停于胃 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 瘰疬痰核 肢体麻木 或半身不遂 或成阴疽流注 痰浊上犯 眩晕 昏冒痰凝咽喉 咽中梗阻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 6 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7 多见滑腻舌苔 二 瘀血 一 瘀血的基本概念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停滞 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 病理产物 瘀血 体内血液停滞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 病理变化 二 形成瘀血的原因外伤出血气虚出血血热妄行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 阴虚火旺 血瘀出血 瘀血气虚血运无力气滞血行阻滞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血寒经脉凝滞血热互相搏结注意区别出血引起的瘀血和血瘀引起的出血 三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易于阻滞气机2 影响血液运行3 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病人出现肌肤甲错 毛发不荣4 病位固定5 病证繁多 四 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 1 疼痛 刺痛 固定 昼轻夜重 拒按 2 肿块 固定 皮色青紫或青黄 症积质硬或压痛 3 出血 色紫暗或夹瘀块 4 望诊 面部 口唇 爪甲青紫 舌紫暗或有瘀斑点 久瘀见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皮下紫斑等 5 脉诊 细涩 沉弦或结代 2瘀血不同部位的症状特点瘀阻于心 心悸 胸闷心痛 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 胸痛 咳血瘀阻胃肠 呕血 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 胁痛痞块瘀阻胞宫 少腹疼痛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经色紫黯成块 或见崩漏瘀阴肢体末端 可成脱骨疽瘀阻肌肤局部 局部肿痛青紫 三 结石 概念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 久经煎熬而形成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 一 结石的形成1 饮食不当2 情志内伤3 服药不当 4 体质差异二 结石致病特点1 多发于肝 肾 胆 胃 膀胱2 病程较长 病情轻重不一3 阻滞气机 损伤脉络 第四节其它病因 一 外伤1 外伤病因的内容 各种损伤 烧烫伤 冻伤 虫兽咬伤2 外伤病的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 但一般有以下症状 轻者 皮肉损伤 血行不畅 出现疼痛 出血 瘀斑 血肿等重者 损伤筋骨 内脏 发生关节 脱臼 骨折 大出血 虚脱及中毒症状 3 各种外伤的具体症状 4 对外伤病的诊断 既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又要仔细诊察症状和体征 以利治疗和抢救 外伤病因 若以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对照 属于不内外因 二 寄生虫动物性寄生虫的统称 常见寄生虫病1 蛔虫2 钩虫3 蛲虫4 绦虫5 血吸虫 三 先天因素1 胎弱禀受精气有关母体营养状态有关2 胎毒母体带来的热毒导致胎儿发生疮疖 痘疹 五 药邪 一 药邪的形成1 用药过量2 炮制不当3 配伍不当4 用法不当 二 药邪的致病特点1 中毒2 发病急 病势易趋危重状态3 加重病情 变生他疾 病因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六气六淫风为百病之长伤寒中寒温燥 凉燥疫疠七情痰饮有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瘀血内生五邪 二 问答题1 试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 举例说明 2 试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3 试述七情的致病特点4 痰饮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5 试述瘀血形成的原因 答题要点 外伤 出血 气虚 气滞 血寒 血热 情绪和生活失宜6 瘀血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病机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邪正盛衰虚实错杂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阴阳格拒阴阳互损阴盛格阳 阳盛格阴阴阳亡失 治则治法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治未病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正治反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因时治宜因人治宜因地治宜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二 问答题1 邪正斗争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具体说明 2 邪正盛衰与虚证 实证的关系 3 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4 如何理解中医 治未病 的思想 答题要点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5 试述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6 如何理解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 7 何谓因人 因地 因时治宜 一 医过 一 医过的形成1 行为不当2 处方草率3 诊治失误 二 医过致病特点1 情绪异常波动2 加重病情 变生他疾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