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1页
第2页 / 共561页
第3页 / 共561页
第4页 / 共561页
第5页 / 共561页
第6页 / 共561页
第7页 / 共561页
第8页 / 共561页
第9页 / 共561页
第10页 / 共561页
亲,该文档总共5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561561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邓中甲教授 主讲 目录目录 01 绪言 总论 02 发展简史 03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04 总论 方剂与治法 二 05 吐法的适应症特点 和法定义 06 和法常用分类 消法定义 07 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 08 方剂的配伍 一 09 方剂的配伍 二 10 方剂的基本结构 一 君臣佐使 11 方剂的基本结构 二 方剂的组成 药味与药量的变化 12 剂型更换的变化 13 总论小结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14 麻黄汤 二 桂枝汤 一 15 桂枝汤 二 九味羌活汤 一 16 九味羌活汤 二 香苏散 17 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止嗽散 18 止嗽散 二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一 19 银翘散 二 桑菊饮 麻杏石甘汤 20 麻杏石甘汤 二 越婢汤 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一 21 败毒散 二 参苏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 22 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 寒下 大承气汤 23 各论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法 大承气汤及附方 24 温下法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 润下法 麻子仁丸 济川煎 一 25 济川煎 二 第四节 逐水 十枣汤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 26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一 27 大柴胡汤 二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一 28 四逆散 二 逍遥散 一 29 逍遥散 二 痛泻要方 一 30 痛泻要方 二 第三节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及附方 第四章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31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消营凉血 消営汤及附方 犀角地黄汤 32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凉隔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33 仙方活命饮 二 第四节 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一 34 龙胆泻肝汤 二 左金丸 苇茎汤 泻白散 清胃散 一 35 清胃散 二 玉女煎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 一 36 芍药汤 二 白头翁汤 小结 第五节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一 37 当归六黄汤 二 第五章 袪暑剂 治法特点 香薷散 新加香薷饮 38 清暑益气汤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袪寒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一 39 吴茱萸汤 二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参附汤 40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及附方 阳和汤 2 2 561561 41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及附方 补中益气汤 一 42 补中益气汤 二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 一 43 完带汤 二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及附方 当归补血汤及附方 一 44 当归补血汤及附方 二 归脾汤 45 第三节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剂附方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及附方 一 46 六味地黄丸 二 左归丸 大补阴丸及附方 47 一贯煎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一 48 肾气丸及附方 二 十补丸 右归丸 第六节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第八章 固涩剂 49 第一节固表止汗 牡蛎散 第二节敛肺止咳 敛肺散 第三节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50 第四节 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 第五节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易黄汤 一 51 易黄汤 第九章安神剂 第一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52 第十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53 至宝丹 第二节 温开 苏合香丸 54 第十一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越鞠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55 半夏厚朴汤 天台乌药散 暖肝煎 第二节 降气 苏子降气汤 一 56 苏子降气汤 二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57 第十二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之桃核承气汤 气滞血瘀之血府逐瘀汤 58 气虚血瘀之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59 温经汤 生化汤 失笑散 60 桂枝茯苓丸 第二节 出血止血 血热出血之十灰散 咳血方 61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 62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63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小结 第二节 平息内风概述 64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一 65 镇肝熄风汤 二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66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 杏苏散 桑杏汤 67 清燥救肺汤 第二节 滋阴润燥 增液汤 麦门冬汤 一 68 麦门冬汤 二 养阴清肺汤 百合固金汤 第十五章袪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69 平胃散及附方 藿香正气散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一 70 茵陈蒿汤及附方 八正散 三仁汤 71 三仁汤 二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 72 二妙散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及附方 猪苓汤 一 73 猪苓汤 二 防己黄芪汤 第四节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74 真武汤及附方 实脾散 一 75 实脾散 二 萆薢分清饮 第五节 祛风燥湿 羌活胜湿汤及附方 独活寄生汤 一 76 独活寄生汤 二 第十六章 祛痰剂 第一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及附方 温胆汤 一 77 温胆汤 二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第三节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78 贝母瓜蒌散 二 第四节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 79 第五节 治风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章结 第十七章 消食剂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80 健脾丸 章结 第十八章 驱虫剂 乌梅丸 81 总结 方剂学 的性质和任务 中西医对药理的认识之差别 82 中医用药量的特点 剂型举例 煎服方法 配伍特点 中医方药毒副作用分析及控制 3 3 561561 方剂学方剂学 0101 讲讲 方剂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集中反映在它在临床上体现出整体动态的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思想 动态的思想 在 方剂学 中反映得非常突出 因此 它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科的重视上很大差别的一个方 面 现代医学重药轻方 它是以药物为基本单元 即使有方 也把它还原为药 中医学有轻药重方的特点 有些人 说 重药更重方 第一部分 绪言第一部分 绪言 讨论三个问题 1 什么是方剂 方剂学 2 方剂学的性质 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方剂 什么是方剂 方剂学 方剂学 有些人误解为处方签上写上几味药 那个药物群体 就说 这个方剂怎么样 把任何一个处方和方剂等同 这是 不恰当的 因方剂有很严格的规定性的 方 有规定 规矩的意思 以规成圆 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剂 字在战国以前与 齐 是相通的 工具书中解释 剂 为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排比而整 齐 指事物排列当中 不管它有的是高矮 有的是多少 它都有一定的整齐度 有一定的规矩 这叫 剂 既使 是高高低低的 参差不齐了 但是它符合一定的规定性 也叫 剂 由此可见 方剂是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 汉书 艺文志 里 第一次提到了这个 方 的规定性 它涉及到组织方剂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寒温 也就是药性了 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 经过一些炮制加工调配 水火之剂 达到 通闭解结 反之于平 达到治病目的 方剂应该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 酌定用量 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 君臣佐使 妥善配伍而 成 方剂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物拼凑或者堆砌 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 方剂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两个问题 1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 剂的理论 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 包括生理 脏像学说为代表 病理 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 以及 治法 方剂 中药 方剂学讨论的方面不仅仅是方 还在法 研究法与方这两个环节 2 方剂学不仅研究理论 还非常强调临床运用 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 探讨它的运用规 律 方剂学的性质 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方剂学的性质 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从这个学科的性质来讲 划为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 往往也把它叫做主干课 中医方剂学在传统学习中是个桥梁课 是以前面的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作为它的基础 后面紧接着是临床课程即中医内 外 妇 儿各科 是使学员从基础跨越到临床的一个过渡 4 4 561561 过去师带徒往往先读 本草 后背 汤头 就上临床 学 汤头 学方剂是随师上临床过程当中学习 传统 中医的教学没有象现代的大生产式的教育体制 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到临床课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 所以从 传统学习当中来看 中医学的方剂学是一个桥梁课 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和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 运 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 基础方 代表方 常用方 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 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 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 临床较少单独以那几味药 使用 它反映了病机共性 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 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 相应临床上产生的 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 象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集中反映了李东垣 甘温除热 治法 又比如象朱丹溪 的大补阴丸 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的补阴学派的思想 代表方的学习要结合它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来理解它 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 确定有效的方剂 这三类方剂可以互相兼跨 很多的常用方本身就是代表方 有些基础方也具有代表方的特点 也可以兼跨 也可以 集中单独反映哪一个方面的方剂 每一类的方剂在学习的要求上是不同的 总之 通过学习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 学习 分析 运用方剂的能力 特别是在临床组方的能力 能够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 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 2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3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实际上只进行了一半 更主要的是要在临床上学习 今后工作过程当中 还要 不断地通过实践去反复深化 理解 4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方歌类型有三 a 以 汤头歌诀 为代表的 即是以 汪昂的 汤头歌诀 的编写方法为代表的这一类方歌 它有方名 功用 主治 药物组成 简明扼要比较全面 比较实用 成为人们首选 b 以陈修园的 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为代表的方歌编写方式 它把药物的用量比例 或者是绝对 用量 都编在里面 对于深入研究经方 研究张仲景的方 以在临床运用中深入体会 是比较有效的 很 多人在初步学习以后提高的阶段 喜欢背陈修园的这类方歌 它没有方名 时间久 方背得多了以后 就互相混淆起来 比如有的方还好说 酸枣仁汤 按照 长沙方歌括 酸枣二升先煮汤 茯知二两佐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 服后恬然入梦乡 药量比例都有 安神方面的功能也反映出来了 幸好第一味药君药 酸枣仁 大家容 易背出来 但是换一个方 泽胶猪茯滑相连 咳呕心烦渴不眠 时间久了 这是个什么方呀 就想不起 来猪苓汤这个方名了 c 趣味方歌类 只适用应付考试 后面的效果很差的 例 暖肝煎 乌龟狗肉香又香 加点茯苓和生姜 到后来香又香都是什么香呀 早就不知道了 5 5 561561 5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总论总论 第一章第一章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发展简史 在中国古代的医籍当中 方书占得最多 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 教学要求突出两个方面 1 了解每一 个时代特点 2 在每一个时代选择有代表性的方书作为重点学习了解的内容 从先秦开始 到近五十年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到清为止选出14 本方书 应该掌握是什么时代 历史意义 它的特 点 作者 1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 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阶段 方是后于药产生的 对远古的先民来讲 首先是跟药食同源有关系 发现了中药 发现了药物的治疗作用 随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了解了药物之间相配 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逐渐在相配中认识到 药物的多种功效 这就形成了初步的方的用法 配方这种用法 我们把它叫复方 从古代的医着中看 描述两味药 相结合的用药是比较晚的 现在只能界定于春秋战国这个时候最早什么时候产生的现在很难界定 但作为先秦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